胡惟庸:中国最后一个宰相,朱元璋为什么忍了7年才杀了他

最近内卷和躺平成了社会的热门词汇,竞争太激烈了,以至于很多人主动退出了竞争,用最低的生活标准要求自己,躺下来什么也不做。

内卷这种事,对于从古至今的大多数时候,只要你还有一颗上进的心,那就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好的职位就那么多,大家都想要,就只能比谁做的更好。

你能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我就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在科举盛行的时代,比赛背书,成了人们晋升阶梯的唯一选择。

但是某些特殊人物的晋升是不需要科举考试的,他们通过了另一项更残酷的考验,那就是造反,这种机会不多,但只要把握住了,就能给自己和子孙后代带来无上的荣誉。

洪武三年的胡惟庸也是这么想的,他本是个资质平平的人,因为和李善长是老乡,投奔了朱元璋之后,现在天下是大明朝了,李善长跟对人,选对了路,现在终于乌鸦变凤凰,成了大明朝的一个高级官僚,而且看形势,这官运还会更进一步。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群臣,李善长位列第一,成了开国第一功臣,而最开心的大概就是胡惟庸了,他是李善长的老乡,而自己这位老乡看上去是大明第一功臣,不过似乎更有意推举自己到台前。

胡惟庸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官运能如此亨通,很快在李善长的举荐之下,自己就成了大明帝国的宰相,那是洪武六年的事。

而且在挤走了汪广洋之后,胡惟庸就真的成了百官之首,切切实实的成了大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站在权力的顶峰,胡惟庸竟然也飘飘然了。

我们都知道胡惟庸的结局,按照史书的说法,胡惟庸最后被杀,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我们来看一看他具体的罪状有哪些。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国来进贡,胡惟庸等人不报告朱元璋,宦官出来见到了,便进宫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

还有一件事是,在一次出游中,胡惟庸的儿子坠马,死于路过的马车轮下。胡惟庸一怒之下没有通知司法部门就杀了马车夫。这件事情传到了朱元璋那里,他命令胡惟庸向他解释这件事情。

除此之外,就是胡惟庸任人唯亲,发展自己的势力,很多事情都是私下里决定,尤其是和李善长往来密切,这些最终都成了胡惟庸的罪证。

朱元璋是个高明的人,他最厉害的地方是不是能轻松搞定胡惟庸,而是让大家所有人都觉得,胡惟庸该死,这些事儿的确都是真事儿,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事情可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丞相制度由来已久,甚至比皇帝制度都有悠久,这是中国历代朝廷的必备产物,丞相作为百官之首,统领朝政对皇帝负责。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不想让任何人分走他的权力,哪怕是一点,因为他觉得这江山是他用命换来的,所以必须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但丞相制度他暂时也没办法,这个制度虽然古已有之,但是丞相和皇帝之间的分工却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什么事情需要呈报给皇帝,什么事情不需要,这些都是在模棱两可之间。

在朱元璋看来,胡惟庸干得最不可饶恕的事情,其实那都是胡惟庸在履行者记得职责,丞相本来就有独立处理政务的职责,但是在朱元璋眼里,你处理的每一件事,我都需要知道,但胡惟庸可不是这么想的。

勾结百官,发展小势力集团,这些是任何一个宰相都会做的事,你身为百官之首,手底下没一点亲信怎么行。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但朱元璋认为宰相分走了原本属于他的权力之后,胡惟庸就死定了,不管他做什么,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皇帝权力的分权和制衡,注定了他的结局。

至于你说胡惟庸本人的才能,也许他的确是不如刘伯温和李善长,但是那又如何呢,刘伯温和李善长最后也都被朱元璋干掉了。

朱元璋是不喜欢宰相,不管谁做他都不喜欢,胡惟庸只不过是背了锅,他的这口锅可真是够大的,他居然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

但胡惟庸不寂寞,朱元璋查办胡惟庸的时候,是下的死手,说他谋反那是不可能的,最后胡惟庸本人被剥皮,里面塞上稻草,成了给人警示的道具。

但他并不寂寞,这个案子整整持续了10年,诛杀了3万多人,最后以李善长的满门抄斩而终结。

胡惟庸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一个咎由自取的形象,但实际上,那是按照朱元璋的叙事逻辑来看胡惟庸,如果从宰相权力角度自身来审视,胡惟庸干的也没什么大错。

只可惜朱元璋非常讨厌任何人分走他的一点点权力,从此之后废除了丞相制度,严令子孙后代,有胆敢复议立宰相者,杀无赦。

关于胡惟庸,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