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本草:磁石
磁石的药用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至今已经有两千年历史。南北朝《本草经集注》记载说“生大山川谷及慈山山阴,有铁处则生其阳,采无时。今南方亦有,其好者,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五为佳”,在北宋《本草图经》中则说“磁石,生泰山山谷及磁山山阴,有铁处则生其阳。今磁州、徐州及南海旁山中,皆有之。磁州者岁贡最佳,能吸铁虚连十数针,或一、二斤刀器回转不落者尤真”,且提到别有一种玄石“是磁石中无孔,光泽纯黑者,其功劣于磁石,又不能悬针。今北蕃以磁石作礼物,其块多光泽,又吸针无力,疑是此石,医方罕用”,根据陶弘景、苏颂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古代磁石最早用北方的,后来南方所产磁石也入药为用。其次古人经验认识到具有磁力的为磁石,不具有磁力的则是玄石,玄石不入药使用。到了明代《本草纲目》则明确就说“石之不磁者,不能引铁,谓之玄石”。现今的《药典》中规定,磁石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俗称为吸铁石。但玄石究竟是何物却无法得以确认,《中华本草》只是描述说“玄石,或属未表现吸铁特性的磁铁矿死磁石,或为其他黑色岩石”。
磁石在《神农本草经》主要用途为“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说明当时人们用磁石主要是除风湿蠲痹痛、宁心去烦、消除耳聋为用。这种用法与现今《药典》所表述的“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用于惊悸失眠,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肾虚气喘。”并不是完全吻合。而今的磁石已经不再作为“周痹风湿,肢节中痛”的药物使用。现代有实验证明磁石能明显降低角叉菜胶引起小鼠足肿胀度,抑制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证明磁石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这与古人用之治疗风湿痹症提供了佐证。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也提及其可以“通关节”。此外,陶氏也说磁石还可以“消痈肿,鼠瘘,颈核”,现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磁石可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与磁石这一用法比较吻合。自古至今不变的是磁石用于耳聋耳鸣的治疗,现今也有耳聋左慈丸仍在临床使用。耳聋左慈丸是六味地黄丸加柴胡、磁石组成。令人咂舌的是早在《名医别录》中就有记载说“柴胡为之(磁石)使”的说法,这令人不得不赞叹早期古人的智慧了,这种早慧绝非来自玄冥空想与阴阳五行臆想推测,而是来自脚踏实地的实践所得。
在使用磁石治病的过程中,古人尚有令人敬佩的一点是对于磁石的使用方法。在今天看来,生磁石并不容易溶于水这件事是很容易可以证实的,但是古时的古人在尚不具备今天现今科技知识与手段的前提下,经过长期的探索,最终认识到了这一点。早在公元3世纪初期的《吴普本草》中就有了“火煅醋淬八九次”的记载,磁石在炮制过程中部分四氧化三铁氧化成三氧化二铁,并且其晶体结构由于受高温破坏而发生改变,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其热力学性质的改变,从而元素总量及溶出性能改变。千年前的古人并不晓得其中的科学道理,醋淬对于古人来讲完全是一种经验之举。现行的磁石炮制依然延续了古人的这种经验,经过火煅醋淬后的磁石,表面积增加,重金属及有害元素Cd、Pb含量降低,增加了铁的溶出,从而使其抗炎、镇痛、凝血、镇静作用明显强于生磁石。而且,磁石煅淬后入药,中枢抑制作用也显著增强。而今的磁石,煅后先煎既汲取了古人的经验,又有实验数据来加以佐证,这种循“证”模式给磁石的使用方法提供了更好的说明。不过,对比古今磁石之用,总觉得现今的磁石用处少了些味道,是冥冥之中历史的必然还是当今认知的迷茫,我居然一时语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