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山上白云飞_潇湘名篇_永州市人民政府

九疑山上白云飞2005-09-27 17:28来源: 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机构:永州市人民政府【字体:   】远古的圣主贤君大舜驾着六龙回日车,轰隆隆地前进在苍茫的云海之中,左顾右盼云霞的参差,上下求索天地的神秘,将无穷的迷蒙披挂在万丈碧落之上,徘徊踯躅,掀启幽暗的帷幕,披露尘世的诡谲,将心事的浩渺连接逸远的广宇,诉说人心的堂奥和世俗的纷繁。大舜曾经身为大巫,担当国王的重任。他用明智勘破世事沉浮的封蔽,书画万卷符篆,放飞天地之间,指出有一种危机正在疯狂地演绎,笼罩山川,鼓塞人心。他脸色沉峻,缄口不语,只将预言燃起祭坛里的轻烟,袅袅升腾,撞响历史的青铜,轰鸣的回音惊醒了禹。此刻,禹正在搂着刚刚成熟的女体,风云际会,狂热着悠长的呻吟,极端讨厌这位吵醒他美梦的君长。禹原是大舜得意的门徒,也是一位大巫。其实禹本是一条虫,钻入神灵,窃取神位。于是他同舜一样身兼人神的两种身份,专事人神与人鬼的联络交通,此种职业本是上古国王人主的执掌,又是神使鬼差的魔力,属于同类相联。但他醒来后睁开的第一眼便感觉舜已失去昔日的庄重与高贵,心里顿觉舜的存在已构成他行乐的障碍与生存。一种恶念便如洪水一般冲决出来,无法阻挡。他顾不了师徒的深情大恩,一气之下便将舜赶出宫门,放逐了南方。舜带着他的部属臣下艰难地行进在苍梧的山道上,部曲透逦,骂声载途,怨气冲天。至九疑;早已疲惫不堪,气尽力竭,舜仰望满天疑云,长叹一声:我不走了,就在此停下为长久之居。谁知他一停步,便身将不乱坐化为高山,演化为行云。从此,便有了这旷古超绝永不消散的九疑山上白云飞。以后,大舜的二纪娥皇女英哭哭啼啼地来到九疑山寻觅,滂沱的泪滴斑染了满山青竹,也没有寻觅到舜的踪影,横陈满眼的只有九疑山上白云飞。以后,许许多多的神灵仰慕舜的德馨与高洁,腾云驾雾从四面八方投奔而来,他们到处搜索,也没有发现大舜的神踪圣迹,只见九疑山上白云飞。我曾经登临九疑之巅,站在三分石上观赏了那里的白云,只见白云深处,全是苦烦离骚的符录咒篆,变幻莫测,像沉沦的大海,又像低迷的尘世,纷纸沉重,层起迭伏,递送着无奈的感叹唏嘘,与呼啸的山风应和一气,造响地动天摇的震撼。这时,从影影绰绰的云翳深处走来了披头散发的屈原,他忽儿仰天长啸:“百神蜀其备降合,九疑续今并迎”,“九疑缤兮并迎,灵之来分如云。”他忽儿俯首浩歌:“长太息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于是他愤然崛起,飞扬身躯,扬长远去:潞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是楚国的大巫,他要升天人地,探究天心、地心、人心,寻觅一条求生之路,但他终于没有求得,于是他便自沉了泪罗江,托起江上万古悲风,遗响千秋。一阵秋风扫过天庭,在缀纱的云影中,我看见李白仙风道骨的飘逸与豪放,他仗剑长吟:"云横秋而蔽天。”他来到斑竹丛里,倾泻满腔积愤:“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百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专鬼啸雨。舜野死九疑,便是忧苦尘世的象征,凡人是无法解脱这忧苦的樊篱,于是只有长歌当哭,悲拗无极了。拗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李白虽非大巫,却是一位大道,自古巫道一家,道自巫出,也便与屈原心心相印而相通了。李白也就终于感悟这无法解脱的尘世忧苦,便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因此,九疑山的白云便是巫道文化的渊薮,至今屈原与李白的浩歌长吟仍在山崖沟壑间响壁撞石,发射强劲的共鸣,感染潇湘山水的神奇灵异。呵呵,九疑山上白云飞。万里江山朝九疑舜帝南巡上了九疑山,深入民间,访贫问苦,得知山里有孽龙怪兽为害,民不聊生。于是舜帝入深山斩孽龙,下幽洞除怪兽,扫平了妖孽,并教百姓播五谷,兴百业。从此,九疑山一带山水含笑,百鸟欢歌,黎庶乐业,呈现一派雍熙颗颐的?平气象。舜帝不顾年高体弱,仍如当年宵衣旰食,勤政爱民,终因劳累过度,为民尽瘁而崩驾,葬于九疑山,是为舜陵,即舜源峰。舜源峰,一峰难杰,表率群山,居中而立,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峰。特别是紧紧依偎两旁的娥皇峰与女英峰,端庄秀丽,满含脉脉深情。登临舜源峰顶,放眼四顾,只见群山纠纷,奇峰峭拔,面面而朝舜源峰,如儿孙罗拜,如臣僚俯伏,如万马奔驰,如千军进发。有的如笋似螺,有的如屏似箭,有的如峨冠切云,有的似巨浪腾天,有的如春蕊含苞,有的似夏云迭翠,千姿百态,仪容肃然,开拓了“万里江山朝九疑”的圣境。从此,九疑山便成了神台,各路神灵腾云驾雾,前来朝拜舜帝的英灵,形成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神灵世界。唐代诗人李商隐称舜灵为众神之魁,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伏从帝狩南方,神留下土,翠华莫返,积怨望于他年,大麓不迷,昭威灵于终古。比忧嘉种,久熠骄阳。九疑山也就成了神坛,展现她迷离恍惚、烟霞万状的瑰丽,激射她神奇灵异、辉煌邈远的光华。舜源峰下,有舜庙,红墙黄瓦掩映在绿树丛中,秦松汉柏、香杉修竹茂密苍翠。碑碣林立,古迹离离,令人聊发思古之幽情。前人有诗云:“万里辞黄屋,千秋寄碧岭。莫嫌山庙冷,方称土阶心。木石时为偶,英皇恨转深。微闻松竹里,恍惚凤仪音。”宋代大学士方信儒在舜庙所在地玉官岩的峭崖上直书“九疑山”三个大字,笔力苍劲挺拔,气宇轩昂,平添了九疑山的雄浑苍莽。斑竹一枝千滴泪"斑竹一枝千滴泪"。相传舜帝南巡不归,其二姐饿皇、女英寻踪而来,她们万里迢迢,不畏艰苦跋涉来到了苍梧之野,只见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疑惑难辨,终未寻见。她们溯潇水之源,沿着大小紫荆河而盘恒,呼山唤水,却只有回音妙纱,而不见人影。由于九蜂相似,又加之山岚水气,一片朦胧迷浸,如遂五里雾中,哪里去寻舜帝的踪迹?二妃只有恸哭不止,泪洒青山,致令满山翠竹感泪而斑,即为斑竹,亦称泪竹,也叫湘妇竹。娥皇、女英的悲声惊动了九疑的山山水水,山民们闻知二妃至,便箪食壶浆,以迎贵妃拐驾,并戚言相告:舜帝南巡到此,征战恶龙,为民尽瘁而崩,葬山为陵。此山即是舜陵,故崇其陵而广其墓。二妃闻言,悲恸欲绝,其身躯也就化成了山蜂,是为娥皇蜂、女英蜂,永远陪伴舜帝的英灵而常居于九疑山了。九疑山三分石之阳,万山中荆竹丛生,竹尾下垂拂地,如碧罗丝带,随风飘拂沙沙作响,后人称之为荆竹扫墓。三分石是九疑山的最高峰,相传为舜之所葬,故又名舜蜂。据《九疑山志记》三蜂并峙如玉笋,如珊瑚。其上有仙桃石、棋盘石、步履石、马迹石,又有香炉石,有足有耳形质天然。其间有冢,以铜为碑,字迹泯灭不可认,或疑为舜冢。据说,满山荆竹有感于娥皇、女英二姐之真诚,千秋万载代为扫墓。三分石一带,斑竹遍布,凤尾森森。杜甫的“苍梧恨不尽,泪染在丛筠。”刘长卿的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吟咏的都是这个美丽的斑竹神话。李贺的《湘妃》诗更是言绵意远,寄情遥深:“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秦娥卷湘水。蛮娘吟美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离鸾别风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斑竹神话是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如诗似画,道出了潇湘竹文化的深层意蕴。历来的文人墨客早已将斑竹入诗人画,连篇累牍,迭迭在案。可见九疑山的斑竹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观,更是美好心灵的物化,与南国红豆同属相思之物,寄托着世人幽远绵长的情意。如今九疑山的斑竹,已得到保护,作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奇葩而邀赏千千万万的游客,自然是一种难得的心灵慰藉。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斑竹定然会蓬蓬勃勃地繁衍滋长,舒张无边的灵气,温馨一方净土,唱响天地清歌!德配天地昭日月九疑山为天地丘气所钟聚,更因舜德崇高而峻极于天,名著四海,蜚声寰宇。舜帝为上古五帝之一。《史记》云:“虞舜者,名重华。”因其生于姚圩,故一般称姚重华。其标准称谓是帝舜有虞氏。舜帝因德高望重,受禅代尧即帝位。他德配天地,为民立极,是天下公认的圣主明君。千秋万代,深为后人所崇敬、所景仰,奉为精神楷模、道德化身。舜帝精神主要体现在“天下为公这一社会理想上面。正因为他有公天下”之精神,事事处处都非常讲究道德。在伦理道德方面,他忍辱负重仁爱孝敬;在道德方面,他“谦恭礼让”、“与人方便”、“和睦邻里”“、城信待人”、“乐于助人”:在职业道德方面,他“不使假”、“诚实可信”,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政治道德方面,他德泽众生,举贤罚恶,维护团结统一,大力刷新政治初创国家雏形,出以至公之心,83岁时禅让大禹,心忧天下,“只为苍生不顾身”,仍以天下为己任,100岁南巡时崩葬九疑,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宇宙道德方面,震雷使人丧胆,大风暴雨使人恐惧,但舜帝入大麓,烈风雷雨不迷,舜帝在璇玑,以齐七政,说明他与自然和谐相处,古人说“舜好生杀恶,凤凰巢其树”,说的也是舜帝的道德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舜帝命大禹治水,委益管山林,派弃主农官,均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个“天人合一”的神圣境界。有懿德,便有嘉行。昔舜即帝位前曾耕种历山。《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以致一年而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德化众生。在舜的德行中,与虚伪、卑恶、骄傲、欺骗无缘,他是正直、善良、谦逊、诚实之大成的闪光,是一种很自然很强大的聚合力。所谓“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瞬践天子位几十年,心系社稷,励精图治,百业兴旺,天下太平,黎民唯舜德是颂。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国君有此“四道。”国何不兴?民何不颂?然传天子位,舜像尧一样,任人唯贤,不家天下,把帝位传给了治理洪水有功于黎民百姓的禹,这是大公之举,大智之举,光耀千古之举,表率后代之举。如此清廉政风,自然国泰民安,四海之内,遍吟舜帝《卿去歌》卿云烂兮,纠缦馒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荒远难稽,舜德彰然;清明君风,舜帝开启笃厚君心,千古效崇。不废江河万古流九不废江河万古流九舜疑山是一座文化山,五千年的文明深积厚淀,形成了涨富湛古伯文化层,为我们保存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这份遗产便是至珍至宝的舜文化。舜帝行天道,著人德,注重德化、德育,形成了以道德文化为核心的舜文化,因此舜文化就是道德文化,也是道德文化之源。舜是道德的化身。“德自舜明”,“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因此,舜文化是原生性道德文化。2000年6月公布的山西省襄汾县境内发掘的尧舜时期的古城遗址表明:尧舜时代已有了文明国家的起源。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它们是三个远古文化源头,既是各个历史时代的概括,又是中华民族共祖的概括。炎帝陵、黄帝陵、舜帝陵构成了中华三大远古文化景观。舜文化中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人文史料是中国远古文化闪光的结晶。它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汇人华夏民族文化血液之中。舜文化的内涵集中于孝、德两个方面。其实孝也是一种德,属家庭伦理道德。舜于家庭中行孝就是不讳背做儿子的道义讲究伦理道德是主动行孝,不像封建礼教所要求的愚孝。正如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所题:“至孝千秋一德;笃亲万里同风。”台湾陈大络教授则以“孝感天地,德播人间”相概括,可谓真知灼见。舜文化是道德文化之源。道德文化起着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作用。国际上一些学者在研究世界文化史时发现,四大文明古国大多出现了文化断层,唯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德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起着连续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作用,表现了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在历史上,舜文化为国家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对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起着精神凝聚作用;在今天,舜文化是凝聚海内外同胞民族感情、实现祖国统一的精神力量,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传承的作用。舜文化春风化雨,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了贡献。生于舜皇山,沐浴舜风长成的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为人刚正,胸怀大义,国难当头,力主抗金。激于民族大义,不顾生死,勇于与奸佞作斗争,最后为民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自命为九疑山人的著名教育家乐天宇效崇舜帝,以80高龄回九疑山创办九疑山学院,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发民智,播种文明,博得了世人的垂青。舜文化似洋洋的春风春雨,润物细无声;舜文化如煌煌的日月光华辉耀千秋照乾坤。舜文化若滔滔的长江大河,不废江河万古流。千秋万代祭舜陵九疑山为千古灵山,因舜帝高德而钟灵,因二妃懿行而毓秀,因众多神灵而祥瑞,天下共仰,世上独尊,顶礼膜拜,深悼舜帝英灵。舜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祭祖是维系民族精神,继承民族传统的盛大节日。为此,历代帝王和政府都不忘舜祖,举行不同的朝拜形式奠祭舜灵。《大清一统志》称: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夏商周三代立庙于太阳溪白鹤观前祭舜。《史记》载: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十一月,秦始皇望九疑虞舜陵。秦汉以来,移舜庙至玉茁岩前。时有朝廷命官、地方官祭舜。据《九志》记载,较有名气的有南朝刘宋的颜延之,唐朝的名相张九龄,留有祭文。后因舜庙湮废,唐代元结奏立道州城,祭舜改在该处。唐僖宗时复立庙于玉官岩前。《样太环宇记》载宋乾德六年(968),敕置舜庙。后时有朝廷命官、地方官来此祭拜。元代依然。明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亲制御祭文,遣翰林院编修雷燧到九疑祭舜,并将舜庙自玉官岩前迁至舜源峰下。如遇国家大事,朝廷遣官祭舜,渐成定制。明代御祭12次。县令代朝廷祭舜为每年二祭,时间为农历二、八月上甲日。清承旧制。据荣赐勋《南岳形胜考》:历代帝王遣使致祭南岳,必分诣炎陵舜陵。清代更甚,二陵祭文亦同,据不完全统计,清代御祭43次。明清时,祭舜规定用太牢(整体牛、羊、猪,其它祭品俱全)。朝廷命官致祭时,由府洲、县等地方官陪祭。瑶总率瑶族青年男女敲锣打鼓盛装列队五里外,沿途铺以松枝翠柏。五里外的峭崖上携刻"下马处",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致祭官员均于此处顶礼而前。祭前,要沐浴斋戒。祭时,由10人赞礼。祭毕,乐队32人,舞队64人,载歌载舞,欢庆一堂。祭舜活动中有瑶女歌舞,为其他地方祭古代帝王时所没有。清人赵有德诗云:“长腰小鼓和笙簧,黄蜡梳头竹板妆。虞帝词前歌舞罢,口中犹自唱盘王。”清乾隆二年(1737)定祭礼银150两。民国时,湖南省政府祭舜四次。解放后1990年湖南省政协及省政府参事室祭舜一次2000年清明节由宁远县人民政府组织各界公祭舜帝陵一次。圣灵不昧,仰千秋之明德,享万世之格歆。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相关推荐

  • 永州新野,拥抱诗与远方

    □本报记者 邹天著 蓝山大洞梨花节  郭磊 摄 阳明山十万亩红杜鹃姹紫嫣红,如油画般悬挂在天际间. 郭磊 摄 旅游打卡地柳子庙    郭磊 摄 这里,是一个望得见山的地方.舜皇山.阳明山.九嶷山绵延起 ...

  • 【悦悦的小攻略】潇湘故里永州

    『永州,位于湖南省南部,雅称"潇湘",是一座山水江河交融.充满生机的城市. 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国以来,永州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它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是 ...

  • 永州到底有多美?舜帝、怀素、柳宗元,神秘的女书……

    永州很美,美在它厚重的历史文化. 两千多年的建制史,在这里留下很多历史名人的故事,也留下了很多神秘古老的传说. 浯溪碑林 唐代道家学者元结在公元761年撰写了<大唐中兴颂>,后来大书法家颜 ...

  • 古今笔下九嶷山

    自夏朝大禹筑紫金台遥祭舜帝以来,开启了祭舜礼制先河. 历朝历代,数不清文人骚客或慕名前来九嶷山谒陵朝圣,或赋词歌颂舜帝美德,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瑰宝". ▲彭晓葵|摄 绝美 ...

  • 唐诗里的斑竹村 施立松

    . . 浙东,远远的,斑竹大山带着丹霞地貌特有的绚丽斑斓,像一位长须飘飘仙风道骨的智者凝视着它脚下的这个仅有二百余人的玲珑古村,而卵石铺筑的古驿道就一言不发地与之对视着,似有千万追问. 在那些肩扛担挑 ...

  • 千年打卡胜地邀您打卡 2020永州文旅推介会在广州举行

    00:00 "大湘南对接大湾区"2020永州文旅(广州)推介会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举行. 中共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钟君"变身"旅游推荐官,动情走心地讲述了&quo ...

  • 白云山上白云飞(黄河行31) 冯并

    . 毛主席在白云观 也按着乡俗同群众一道抽过签,抽出的是"日出扶桑",还是东方要红的意思.这细节记录在佳县的纪念展览馆里. . 白云山上白云飞(黄河行31) 冯并 经济日报  20 ...

  • 第一次近距离观看白云笼罩的全州九疑山

    第一次近距离观看白云笼罩的全州九疑山

  • 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拓本

    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拓本

  • 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文采和书法的天合之作!

    <九疑山赋>是唐朝湖广第一位状元.道州延唐县沐唐村今宁远下灌村李郃撰文,唐朝状元.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写,歌颂九疑山舜帝陵的"三绝"书法.柳公权书写的很多碑,都是邵建和镌 ...

  • 柳公权·九疑山赋

    全文:天下一景,湖南九疑.按诸古以为据,考其图而可知,龙驾不还,万世衣冠之在,马蹄所至,十分山水之奇.戴尧天而身属尧民,履舜土而心知舜事.数千年百千载之遐踪遗迹,七十二三十六之福地洞天,此则居其一也. ...

  • 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

    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 2018-07-22 08:22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代书法家.诗人.历仕宪.穆.敬 ...

  • 唐盛明‖九嶷山上留个影(散文)

    2017-08-03 00:02 (第 2017207期) ▌九嶷山上留个影(散文) 作者/唐盛明 ☆☆☆☆☆ 九嶷山因舜帝而名.<史记·五帝本纪>有:"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 ...

  • 民国十四年宁远九疑钱局小洋拾毫一枚

    民国十四年宁远九疑钱局小洋拾毫一枚,八五成新

  •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唐朝时,一学僧向元安寺洛浦禅师告假辞行,想到其他地方去参学.洛浦问道:"此处四面是山,你要往何处去?"学僧哑口不知如何回答.洛浦道:"如果你在十天内能够答出,那就请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