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思想篇【一点资讯】
投资与生活
市面上,很多人将价值投资与技术投资分成2个派系,包括跟人聊天,都说是“道”与“术”的问题。其实这依旧取决于我们的思想。
但有一点是极好的,搞价值投资的人,相对都比较有耐心。这确实是修养心性的方法。其实这背后的耐心,逐渐的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节奏,开始变得不浮躁。比如,我认识的一些做价值投资的人,给人的面孔总是笑呵呵的,喜欢去享受生活,从K线中脱离出来。其实,当慢节奏的去享受生活的时候,很自然的便想到健身,于是就去运动。我见过的不少基金经理,都喜欢下班撸铁、跑步,或者搞个养生按摩之类。这就是静与动的辨证关系。看雪球有些文章,写到大佬们的区别就是,人家在喝茶、运动,谈笑风生。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梦想的生活。
痛苦的根源
只是这背后,却不简单。我们从小学习时候,总是有一种痛苦。不然,怎么会有“锥刺股,头悬梁”努力奋斗的场景。其实当处在这样的学习中,已经是被动的去接触这个世界了,只不过我们抵抗的是我们自己。学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大脑在形成新的神经突触。建立新的神经突触,是需要电流的交换的。这个过程,会消耗能量,这也就是痛苦的过程。自然地,我们的脑子因为学习,神经突触越来越多,自然也就是有好处的。
投资是一件简单的事还是复杂的事
说这些东西,与投资有什么关系?其实是为了引出我接下来的话题。“有人说,投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也有人说,投资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那谁对谁错呢?其实都对,也都错。最简单的思考,不妨是按照时间顺序去研究。我把这个过程分成2段。1是我们了解之前。2是我们了解之后。
在第1阶段,我们不了解一件事,我们就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学习基础知识。财务、经济学、博弈论、人性哲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去了解行业、公司、甚至宏观。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只有付出时间并且有一定自己掌握的人,才能做好这个基石。这也就是为什么机构投资者的每个人比我们散户更加专业的原因。这个层面,可以说投资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当然,谁都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开个户的事,手指一点击,就可以参与。这个层面,可以说投资又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
在第2阶段,因为我们基础打的好,普通人看1篇年报需要6个小时,我们只需要30分钟,说明我们对这家公司如此熟悉,已经掌握了这家公司的历史,以及去做分析的方法,这时候,我们心中就有一个对这件事的大局观,自然而然,投资就成了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我们就可以做到谈笑风生。反而,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懂,盲从别人,亏了不去总结。或者天天看K线,很累,成为数字的奴隶。回过头来,我们会发现,我们什么都不会,并没有成长,消耗了人生。这样看来投资仿佛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那归根结底,你说,投资是一件简单的事还是复杂的事呢?
估值的问题
估值=估算的价值,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每个人心中都有对这个东西的价值衡量,就跟我们去商场买衣服一样。只不过,随着行业和知识的完备,产生了某些估值的参考方法,比如PE、PB、PS、IRR、WACC,甚至是特定行业的估值,比如粉丝成本等等。
大多数人对PE(市盈率)估值比较熟悉。不严格的简化计算,PE=股价/每股净利润=总市值/净利润。如何理解?如果这家上市公司全是你的,你1年获的净利润假设是1亿,而现在公司市值20亿,这就要你在维持稳定下,干20年。所以,像这种估值,就是对未来进行透支。所以,估值并不是你实实在在通过买卖赚取的利润。这里总有些时间价值。如果这家公司戛然而止,突然消失,那他眼下的估值还值这么多钱吗?而未来,又存在未来的未来,是一个动态的。今天的点总是对应一个未来,所以就形成了1条线,就是估值曲线。
我想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通常看到的PE=几十倍,几百倍,已经是透支未来。哪怕他从PE=100,跌到PE=10,这个10,依旧是透支了未来。这就是贵不贵的问题。这里就解释了低估值与高估值的问题。如果你只是静止的看待一家企业,那么必然是管中窥豹。你心中的“跌下来了,估值便宜了”并非真的便宜。这特别是对一些成长性强的企业。
这就引出了我一个朋友在群里说的,“不去追求低估值,在合理的估值区间买到就可”。这句话很多人认为对,但我只认为对了一半。比如大家都看好茅台。而世界上任何一个行业,一家企业,都有他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一直是快速成长阶段,总要有个成熟期,有个行业天花板。否则这就是“折纸游戏”。因为这种成长是复利的,一张纸如果对折100次,高度就有地球到月球了。而这种,是不可能实现的。当一家企业稳定时候,估值其实更容易,因为我们可以比对历史。这时候,比如PE=100,跌到PE=10,这个10,是“真的便宜”。因为你透支了未来,看到的结论依旧是如此。
有人会说,你2次提出,又2次否定,你是想说明什么?其实这一切都是在变的。1是市场在变,无论宏观、行业、个体上市公司。有IPO的,也有退市的。2是市场的人们在变,无论你的交易对手还是跟你一起买入卖出的人,无论机构、游资,还是散户。3是你自己在变。今天的你与未来的你都不同。因为变化,所以未来是不确定的。你如何把握方向?
这就要看你是关注“估值”本身,还是“企业”本身。这2者是不同的。
估值,也有你的对手的因素。比如过去的2020年,疫情下,很多行业和公司的估值十分贵。这个贵,是缘何?是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是有的,但终究是少数。企业还是那个企业,地址厂房还是那个地址厂房。所以估值也可以是“基金们的抱团”。比如市场说的“杀估值”?谁杀估值?是你杀吗?你都给定1家企业一个估值了,为什么还要杀?是别人在杀估值,也是别人在估值。
既然是别人在估值,你就要考虑博弈的问题。当别人都看到这个东西好,那你就要闻到风险的味道。所以这里就要有2层思维。第1层,你要足够了解1家公司。很多人都说茅台好。但是他好在哪里,我相信很多人说不出来的。能达到这一层面,其实就是不容易的。如果能达到这一层面,如果不去考虑时间价值,单纯的看这家企业的成长性,也是可以的。第2层,在了解第1层后再去思考第2层,当别人都知道了,那风险是不是就来了?因为总要有买,和卖啊。如果这东西真的好,应该是就算所有人都知道,那绝大多数人也买不到。如果很多人能买到,就要考虑里面的人在想什么。
所以,如果你关注“估值”本身,你受到的影响因素就会变多,你就要有好几层思维去观察。
如果你只关注企业“成长”,受到的影响因素就会较少,但同时,你也将失去“变化中的时间价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视博弈,无视资金的来来往往,那你看中的是什么?必然是这家企业的成长价值。但问题是,什么指标体现他的成长价值?是营业收入?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研发投入增长率?还是订单?与谁合作?符合什么政策?看中的点不同,估值的结果也必然不同。
那有没有办法去预测这种数据的变化?比如净利润增长?比如订单的多与少?比如大势所趋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去了解宏观、行业。
举例:比如2020年发生的原油,现货直接是负数?很多人都在说看不懂。那接下来,原油会一直是负数吗?过了一段时间,总要正常吧?这就是你的思维啊,这就叫“价值修复”啊。可以看得见的大势所趋的发展。再比如,判断净利润增长的预测。有很多财务模型,但从很多社会现象、企业运营等等,都能看到一些猫腻。
所以,你想预测这些事物的变化,就要有一定的观察力,更重要的是,推理能力和敏感能力。
那么回归到本质,你做的投资是只来源于企业本身的利润带来的增长?还是企业的增长+外部因素的驱动?还是其他单纯的诸如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我想,搞清楚这个,才更方便我们的判断。
其实2020年的收益,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机构抱团的一次性估值博弈的拉升。而今,他又逐渐吐回来了。如果你能知道这种估值是由于主体博弈产生的,那么处在当时的你,也一定不会认购基金。在今年年初的你,也会及时出逃。这就是一个认知的问题。
所以,什么是“价值投资”?什么是“估值”?他一定是各个维度的信息空间+时间堆积而成的。不同的条件,堆积出不同的结果。
信息
什么投资,都离不开“你知道”、“你不知道”。这就是信息+信息处理的能力。所以第一个重要结论,进入相关的圈子是十分必要的。圈子是很多非公开的信息的来源。
第二个,如今信息的交互体系十分庞大。但你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面临2个问题,是要得到信息的广度、还是信息的深度?这就需要回答,是找到特定企业、行业,一直跟踪,无论股票涨跌,都一直处在这里面?还是根据某些特定的方法轮换着去寻找符合特定方法的企业、行业?
都是对的。但随着信息的逐渐增多,我大胆预测一下这2个模式的未来。可能未来,具体的人负责具体的行业、公司,这种会越来越多。由于信息的缺乏,这就需要组建团队。那么,未来,可能就会产生规模效应的机构。那些不具备规模效应的个人或组织,在竞争中会逐渐被洗牌出去。可能会有新的进来。但这新的进来,也一定是从某个行业转化过来的,而不是一直在“投资”这个行业血战到底的。
结尾
说几个在这里无法展开,但需要注意的点。
1、我们很多时候会对身边耳熟能详的事情产生惰性。比如茅台、阿里巴巴、华为、比亚迪等等。我们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深入研究过他?
2、记忆问题。研究一个企业的深度,记忆会相对深刻。但具体如何深刻,可能无法量化,但心中会有定性的东西。如果研究行业、企业的广度,这种方法似乎更容易遗忘。
3、对新鲜事物的接触,无论多少岁,总要有种“来着不拒”的心态。我周围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在开始听到诸如“比特币”、“直播”等是比较排斥的。就算做不到“来者不拒”,也要有“存在即合理”的心态。
4、别人的建议真的就只是建议,最后还是需要靠自己的。这就需要锻炼自己判断的能力。
5、不追求“投资系统”。一直处在变化的研究,也未必是坏事,甚至也是享受投资的快乐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