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基于AI的品牌创意引擎,从高考新增交叉学科新专业谈起


2021年高考招生新增37个本科专业
我快速翻看了下,发现在本科阶段开始有交叉学科的趋势,例如金融工程、教育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金融工程,新型金融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技术性。主要运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金融相关的问题。

教育技术,在新技术教育领域进行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研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学媒体,偏向于编程开发。注重培养新媒体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技能,如VR技术研发等。

计算机+X,将会越来越流行,比如设计工程、设计技术、体验工程、体验技术等新名词将会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

跨学科趋势

跨学科技能对未来世界的重要性,在国际上也是一种趋势,伦敦的跨学科学校将提供跨学科问题和方法的艺术与科学学士学位,芬兰的课程要求学生每学年至少参与一个跨学科的合作单元。
而Mixlab 无界社区,早在 2017 年已经进行跨学科探索,那时大家对交叉学科甚至还存有 “不务正业” 的印象,专才思想依然是国内应试教育体系之下大家最熟悉的职业发展路径。在质疑、不解当然更多的是支持中,我们走向第五年!
公众号改版后推送不会按顺序展示
把mixlab设为星标,每一期干货,都会被微信置顶!

点击上方,即可关注星标 

在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探索、实验一些想法,在昨天我们就实验了第一版带有Mix风格的头脑风暴线下活动。
Mix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顾名思义,就是大家聚在一起,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以会议形式进行讨论、座谈,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

周六活动记录

那为什么加了个Mix呢?我主要有2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主题的选取需要有跨领域的可能。一场活动,需要有主题,也即是主线,本次活动主线是AI如何赋能品牌创意,通过定义“关键技术”来达到跨领域的目的,比如这次关键技术的选取包括创意编程、科幻内容生成、人工智能艺术、NFT、条漫生成技术等。“谈资”覆盖面足够广。
其次,在参与者方面定向邀请,称为“嘉宾”,在职业、年龄、研究领域等方面幅度要足够大,如果用一个类型为range的input表示,即max-min足够大。他们的职业包括创业者、设计师、程序员;有多年工作经验的80后,也有年轻一代的大三学生;经历过各种公司:国企 、一线互联网大厂、初创公司;覆盖的领域也非常跨界,从工业设计、视觉设计、程序开发、人工智能、新消费品牌等等……
AI_brand_engine + X
暂时称为 AI_brand_engine:一款基于AI技术的品牌创意引擎,该引擎寻找Mix特征和品牌特征之间的结合点,以结合点所带来的增长作为度量标准。
Mix特征有哪些?列举一些比如:碰撞、神秘、复杂、实验、先锋、交叉、基于科幻又接近于现实、未来的不安分等。
本次活动选取了「橙子熊」作为 X ,品牌特征例如橙子林、扶贫计划、每日糖摄入量、多样的农产品衍生品等。
活动中产生了非常多好玩的点子,比如实验糖果、积木糖果、科幻电影(灵感来源于亿万少年的顶级机密)。
现场产生了非常多的点子,我做了个速记,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啦,暂时也还没时间来系统整理,大致的时间计划是在6月的时候,我们会展开第二集:Mix执行。
稍微剧透下我的想法:

Mix头脑风暴,用来共创点子

Mix执行,是具体执行计划

Mix分享,从头脑风暴、执行过程、结果进行分享总结

线上vs线下的思考
本次活动是上海线下的,所以有些外地感兴趣的是无法参与的,人一定要到现场。
对比微信群聊,微信群聊可以容纳各种人群,在任意时刻都可以展开,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的不足。然而,开展微信群聊,容易潜入营销号,导致群里发小广告…而且广告是非常不精准的那种…并且群里有哪些人,其实大家并不清楚,很难保证高质量交流。
那么有没有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我调研了下,发现一款正在内测中的音频社交软件,可以提供高质量交流的解决方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