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慢性脑供血不足

转载自“中国脑心健康”

请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哟~
老年人警惕
慢性脑供血不足

人间最美四月天,放眼望去到处芳草萋萋,花香四溢。美小护也趁着休息,陪父母到公园踏青赏花。走着走着,就听到凉亭下一群老人的对话内容:

阿姨甲
我这头,天天晕乎乎的,都不敢出门,不是你们约我,我都不知道现在外面这么漂亮。
叔叔乙
这60岁以后天天干啥都提不起劲,时常感觉头沉的直不起来,别看我住在公园旁边,平时也很少来逛。
阿姨丙
可不是,我这头也是经常晕晕乎乎的,有时还嗡嗡直响,有时一看到我那老伴就想发脾气。
众人
就是就是,天天都不舒服~
阿姨甲
我三天两头去医院看,做检查都说没啥大毛病,哎,可就是感觉这头不舒服。
叔叔乙
我也是,去做检查花了好多钱,就说血管有些硬化,也说没啥事。
阿姨丙
我也是,我也是。每次去都说没大问题,开点药吃吃好点,一停药又不行了。

向下滑动查看对话

美小护的父母闻声走过去热情的打招呼:哎呦,大家都来逛公园了啊,怎么样?最近身体还好吗?
叔叔乙
可别说了,刚才大家还在聊天,说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了。
阿姨甲
听说你家闺女是医院的,来来来,赶紧给我们看看。我们这是咋回事?
美小护

看病我可不行,不过听叔叔阿姨的症状,像是慢性脑供血不足呢。
众人
啥?慢性脑供血不足?不会是脑梗死吧?不过我去看过,大夫说我这不是脑梗死!你可别吓我们!
阿姨丙
我好像有这么个诊断诶,快告诉我们,这个病到底严不严重呀?
美小护

这个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但没有生命危险。听我慢慢给大家讲解。
美小护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老人说:头昏、头晕、头重,症状缓慢而持久,呈波动性消长,但是到医院查CT、MRI无血管性器质性脑改变。这时我们就要考虑是否是慢性脑供血不足了。

什么是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最早是由日本医学家提出的,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大脑出现慢性、广泛的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的以脑部缺血、缺氧等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慢性脑供血不足有哪些危害?

经大量研究发现,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患者曾长期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1991年日本第16次脑卒中学会提出的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提示:慢性脑供血不足常伴焦虑、抑郁和不良行为模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患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大多伴有性格、情绪的改变,常伴有焦虑、抑郁和不良的行为模式。

如何判断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最新版诊断标准是2000年日本医学界在1996版的基础上修订及简化,得到了美国及欧洲医学界的认可。

目前诊断标准(1~5项为必备条件):
1
头晕、头痛、头重等自觉症状。
2
有动脉硬化的证据、合并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等,或者合并脑动脉杂音。
3
没有脑损伤的局灶定位体征。
4

CT、MRI无脑血管器质性脑改变。

5
排除其他疾病造成的上述自觉症状。
6
年龄原则上大于60岁(可放宽到45岁以上)。
7
脑循环检查确认脑血流低下。
8

DSA或TCD提示脑灌注动脉有狭窄或闭塞。

众人

原来这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啊!

当前,脑血管疾病常有不同程度精神心理障碍,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医务人员也越来越重视患者精神状态。

经过临床工作统计,脑卒中后20-40%患者存在抑郁、焦虑障碍。在有抑郁和焦虑障碍的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2倍,中风的危险增加6.08倍,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

如果您的家人总是头部不适,或者性格、情绪改变,伴有焦虑、抑郁和不良的行为模式。应警惕是否患了慢性脑供血不足。要鼓励患者早期就医,准确评估病人临床综合特点,将药物治疗与认知心理治疗联用,帮助其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END

参考文献:

【1】李楠楠,陈志刚,孟繁兴,任珊,蔡英丽,李学军,刘佳霖.慢性脑供血不足中医证候学特点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6):136.

【2】贾莉娜.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0):131.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与行为神经病学组.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49(12):908-917.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本文授权转载自“中国脑心健康”微信公众号,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予以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