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北上深的房子,想好你要干什么了吗?
看了大号聊房产税的那一期,有读者问我如标题的这个问题。如果有北上深的房子,要不要卖掉,逃离,比如去大理看苍山洱海。
一个人,卖掉北上深的房子,提前退休,去大理定居,这个思路几年前曾经蛮流行。
做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是他用北京的房子换什么?换钱么?不,换时间。
北京的房子比大理贵,卖掉房子去大理重新买一套,剩下的钱产生的利息就够他消费,他不用工作了。他得到了什么?得到了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
而与此同时,买他北京房子的人,拿什么换的房子?拿钱么?钱谁给他的?银行。银行为啥给他钱?因为他许诺,今后30年加班,努力还钱。
所以说穿了,他是用自己未来30年不自由的时间换了这套房子。
说到底,是这个北京卖房子的人,用这套房子作为媒介,和这个进京的人做了交换,做了时间交换。
一个获取了后半生的自由时间,另一个抵押了后半生的自由时间。
那么你到底要买,还是要卖呢?很简单,取决于你自己。
有些人逃离北上深之后,后悔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在苍山洱海边待了3个月,很寂寞,他发现时间的自由支配权给了他,但他并没有找到快乐。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闲暇中感悟生命的美,发现生命的快乐,如果都有这本事,那遍地哲人了。
事实上很多人本身就是庸俗的,明白什么叫本身庸俗?
你跑去西藏你也洗涤不了心灵,因为你的心灵本身就是灰尘组成的。
就像一个笑话,我们说一颗煤球,你怎么洗也洗不白。你洗着洗着,就洗没了,最后两手空空,只剩下空虚寂寞冷。
那么此时,在大理寂寞的待了两年的这哥们,忽然发现卖出去的北京的那套房子涨了,他又后悔了。
明白这意思么?他就是个俗人,他要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没啥用。那么他做这样一个交换,当然会后悔。
说到底,他只是加班加腻味了,以为不加班的人生就能如何如何。
所以,很多时候,当你有一套北上深的房子,当你决定要逃离的时候,你最好先做一个阶段性的放空。
这是一个尝试,你在做大额资金决策之前的模拟。
从你辞职到找下一份工作之间给自己一个Gap Year,你去西藏放空一年,你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快乐,找到了所谓自由的人生。
如果你很快乐,那么就做吧,用这套房子作为媒介,和另一个年轻人交换余生的自由时间支配权。
如果你仨月之后就觉得空虚寂寞冷,那你也就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问题不在于你是否自由,而在于你就是个俗人。给你时间,你也不会快乐的。
当然俗人并不是什么贬义词,这只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而已。
通常来讲,在这个问题上,人的性格分三类。
第一类很常见,比如过去那一代人,他们省吃俭用,热衷投资,这一点恰好是今天的年轻人所反对的。
今天的年轻人更信奉人生只有一次,大家热衷及时享乐。
但究竟什么是及时享乐?这一点本身也很值得商榷。
就比如你需要一个戴森的吹风机,这究竟是你需要,还是产品经理们通过忽悠让你觉得你需要?
你需要是需求,让你觉得你需要是忽悠,当然,它有一个高大上的说法,就是创造需求。
你的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
如果一个人的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其实他并不能主导自己的快乐。
你想一想,为什么你把北京的房子卖了,搬到大理去,虽然不用上班了,但仍然不快乐?
本质原因是什么?
恰恰是因为你的快乐是被别人定义的。
在北京,周围有人和你讨论学区房,讨论补习班,你有,别人没有,你就获得了一种快乐,相对比较优势的快乐。
跑到大理去,这里的人都跟你一样,大家都是来寻找休闲生活的。失去了比较优势,你瞬间茫然了。
过去的那一代人,之所以没有被消费主义洗脑,本质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他们的快乐并不建立在花钱上,他们的快乐建立在赚钱上。
你看宗庆后,七十多岁了,成天出差,每天中午就吃一盘炒青菜,掌控着千亿帝国,忙忙碌碌。
你觉得他不快乐么?他很快乐,只是他的快乐不建立在消费上而已。
当然了,我绝对不是在鼓励这种,这绝对不应该被鼓励。
事实上商品经济运作的根基是什么?就是这些沉迷于消费的,透支未来收入的年轻人。
这才是经济运转的基础。
如果人人都像宗庆后一样,只赚不花,那基于消费的商品经济就崩塌了。
所以这绝对不应该是被提倡的。
不过,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了,人的性格大致就分为三种。
一种就是老一辈的,他们沉迷于赚钱。这些人,你让他去大理,他会很痛苦,因为找不到寄托。
另一种就是年轻人的代表,沉迷于透支型消费,你让他去大理,他一样会很痛苦。
所以,真正适合卖掉北上深的房子,跑去相对僻静的地方定居。需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
首先,你要能够自得其乐。你不是那种离开繁华喧嚣就找不到定位的人,你有自己定义的快乐与充实。
其次,你的家人应该和你是一类,否则这样的迁移很难长久。
最后,要记住,如果你的后代和你不一样,那么他们还将回到北上深,重新买回你卖掉的那套房子。
有句话怎么说的?
若她涉世未深,就带她看尽人间繁华;若她心已沧桑,就带她坐旋转木马。
人,在不同的年龄,想法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