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23

一、

二仙汤各味药比例均为9g,可治疗和防治高血压。其适应证为头痛,头昏,阵发性面潮红,心烦,自汗等。服药2-5周,血压即有明显下降。

二、

芍药甘草汤酸甘合化,滋养肺津,收敛肺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三、

凡咳喘病人见痰白清稀,口不渴,苔白滑,不论有无恶寒者均可用小青龙汤加减。

四、

胃脘痛属虚寒者,不宜过于专温辛燥,否则易损其络;胃热实痛不宜专事苦寒滋腻,恐伤阴助滞;气滞不宜专事疏导,恐耗损胃气;瘀血者不宜重用破血祛瘀之品,以防伤阴耗血。

五、

大黄通腑降浊,增进食欲。服少量大黄有健胃作用,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六、

根除荨麻疹可用仲景麻桂各半汤加黄连5g灯心草10根,方中半夏一般不用,风寒重用麻桂,风热少用麻桂。

七、

小儿惊吓症可用牛黄抱龙丸,同时用甘麦大枣汤加茯苓煎汤送服治之。

八、

治肾病时要注意配用脾胃药,这是因为脾胃乃精血化生的源泉,先天之精血赖后天脾胃以滋养。

九、

凡湿热蕴结于下焦所致疾患,只要抓住舌苔黄腻这个辨证要点,即可用二妙散加减治之。

十、

熟地配巴戟天滋肾水,引火归原,可医食后即饥。其理在于,肾水充,胃火清,火归原,而证除。

(0)

相关推荐

  • ​脾胃虚寒湿气重,在中医

    ​脾胃虚寒湿气重,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好,临床常用中药有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理中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平胃散等. 脾胃虚寒.湿气重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湿邪内盛所表现的证候,表现为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脘 ...

  •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高龄咳喘案

    作者:刘臣彬 患者,男,86岁.其保姆来述,患者咳嗽.痰多粘稠,发来视频,舌质红,苔白腻,时而脱皮. 诊中医断:咳嗽(肺胃火实) 治法:清肺泻火.止咳平喘. 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黄15克.杏仁20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23

    一. 勤求古训,好学多思,坚持临证,留神总结,循序渐进,方为"明医". 二. <本草通玄>云:"沉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运行不倦,达肾而导火归元,有降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3

    一. 柴胡味苦微寒,气薄升清,既能出表和里又能入里达表,有理气舒肝,缓脾统血,安营和卫,解郁调经之功,不论时邪外感虚劳肌热皆有其独特疗效. 二. 江西中医学院姚奇蔚经验:"气乱生百病,调理寻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23

    一. 白芍.陈皮二药相伍可治虚痞.白芍有柔肝缓急止痛之功,陈皮理气开胃,燥湿醒脾.古人认为白芍可入脾经血分,又为脾虚之引经药,善养脾阴.临床研究表明白芍抗疲劳.提高免疫力,功可与人参相比.临证用二药加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2.23

    一. 应用白虎汤时要注意掌握其用量,一般来说,在一个疗程中服食石膏的总量不宜超过500g或750g.如果虚弱则用"子虚实其母"的方法,当以健脾养阴为好,可用淮山药代粳米,用生甘草取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8

    一. 秦艽苦而不燥,为风中润剂,祛风胜湿,和血止痛.善治游走性疼痛,肢节肿疼发热,其效甚佳. 二. 紫草.紫参.茜草三药凉血.解毒.活血,治肝炎有效.三药加石菖蒲(重用)可医肝硬化腹水. 三. 生地祛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8

    一. 白术性能燥湿,其多脂,多脂则燥中有润.陈修园曰:"白术主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而除湿之功则更大焉." 二. 江西抚州中医学校陈忠章认为大黄利小便之功不可废.临床酌情用少量大黄(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7

    一. 川军久煎则泻下通腑之功不著,而清热解毒活血破瘀之效尚存. 二. 冠心病胸闷,其本在虚,故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香窜破气之药,宜暂用而不宜久用. 三. 慢性肾炎,尿蛋白日久不消属脾虚者,可用参苓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6

    一. 胃的病理特点突出一个滞字,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失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 二. 朱丹溪认为: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芩.黄连之类. 三. <本草经百种录>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29

    林佩琴<类证治裁>:"夫膀胱仅主藏尿,主出尿者,三焦之气化耳." 先贤谓:"攻伐之剂,中病而止,勿使过之,伤其正也." 学不好中药就学不好中医,重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