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求取松沉劲

理由之一:谨防“伪松”桩态。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好多大成拳爱好者的浑元桩姿势,看上去很放松,两臂软软的,十指松垂无力,上身懈着劲微仰后靠,两腿支撑没有一点弹性,这就是“伪松”桩态。设使有人下劈其臂,其臂要么应声而落,毫无抗力;要么绷劲竭力上抬,全是僵劲。松沉,松沉!松而不沉,谓之假松。那种桩功状态下的假松,看上去放松,实为松懈,站的时间愈长,体内力懈愈尽,实不堪外力一击也。真正的放松,是浑元桩状态下神情远纵、劲力内蓄、肌肉松和、骨骼撑拔、内蕴之力呼之欲出的放松。内部弹力与外界作用力同步递增,且在砸、挑、挤、分、拨等诸外力作用下周身应力均整,没有单一方向的作用力,松之久而弹力大。这种桩法内感手臂热涨,渐生沉坠之感,最后沉坠感遍及全身,达到身如灌铅的桩功境地。得到真松后的功力,别人抬你手臂的时候,你可能一点没有用力,但他却感到你的小臂异常沉重,那种喜悦远非摹形离神的“伪松”习者所能想像的。由此看来,求取大成拳松沉劲,其第一个目的便是远离“伪松”之大忌。
  理由之二:消除多余用力。
  假如你的上半身约有100斤体重,而你的双腿却用100斤以上的力量来支撑上半身,那么多出来的腿部支撑力即为多余用力,俗称僵劲,由此可以推想自身其它部位的僵劲。大成拳爱好者要认识并消除自我多余用力,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身体支撑力多余消耗的日渐消除,站桩者体内以前没有打开的毛细血管也渐次注入血液,趋于充盈,相应新陈代谢加快,自身的热胀感进而沉坠感随即产生了。有必要指出,只有静心体会放松,才能感受自身重力的存在,才能进一步感觉地球吸引力,一点一点地消除桩架不必要的紧张。没有骨骼撑拔哪有桩架?没有桩架何来放松?没有放松岂有僵劲之消?所以,求取大成拳松沉劲,其第二个目的的便是为了消除站桩者身上的多余用力。
  理由之三:开发本能发力。
  本能力是运动机体遇到外界反作用力之后产生的不加意念控制的松紧转换之力。举个例子:当你抡大锤砸石头或铁板之类的重物时,手必须要松握锤把,一旦锤头重重砸着目标时,松握之手就会不由自主的瞬间一紧,力愈大而手握得愈紧,其松紧转换完全是本能的,不由大脑控制。如果锤头未遇到反作用力,你就提前握紧锤把,着力后非把手震痛不可,而且握不住锤把。这个道理与大成拳松沉劲的运用相比,其法虽异,其理却相通。我们知道,站桩训练,是先有桩架,次有放松,再有热胀,然后有沉坠感,这样你就得到松沉劲了。然而,要想运用这种劲,也就是发拳打出这种劲,不管是直向的远炮近崩,还是竖向的上钻下劈等,在出手未遇到反作用力时,身上都不要发紧(手上可以略紧),一发紧那种松沉劲就消失了。要保持内在松沉的感觉去打拳,如此才会打出透力或发放力。只有身得松沉劲,才能利用本身的重力和惯性去打击对手。所谓波浪动力也是出自重力加惯性的节节相催,若无松沉劲,这一切都无从谈起。保持松沉感打拳,着敌前自身肌肉极松,着敌后各关节该紧处自紧,松紧瞬间转换生力,是谓本能发力。所谓功力大小,即指本能的肌肉松紧转换的力度强弱。从这个角度而言,求取大成拳松沉劲,其第三个目的便是体认并强化本能发力。
  
  
  求取松沉劲的重要意义
  
  松沉劲是传统武学的珍贵部分,其练法、功用适合各个领域、不同年龄段的习武朋友们。
  松沉劲的蓄养主要得益于练习浑元桩。该练法不占场地,室内室外皆益。不着拙力,由放松而感到地球吸引力;骨撑八面犹如玉树临风,风吹我动,风息我止;意态祥和,身若悬空,似静犹动;立于斗室而思天地之大,身处于旷野而悟宇宙之无穷。不知不觉,松沉即生,血液滋养,全身舒泰。功毕挥拳起脚,自感精力弥漫,兴趣陡增。
  年少者习之,通过认识松沉,能够培养毅力,增进身体均衡发育,结合课堂知识,找出提沉、松紧、动静等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
  体育工作者习之,特别是从事拳击、散打等运动员,能够借助蓄养松沉劲大幅减轻他们平时高强度器械训练所带来的运动性病痛,像手指挫伤、韧带拉伤、肌肉扭伤等。
  医学工作者习之,能够在体会松沉劲的站桩过程中,由感性而入理性。利用各种医学仪器,在血压、红白血球、体温、心跳、呼吸、脑波、内分泌、肠胃功能等多方面,来给大成拳桩法的松沉劲以科学合理的数据解释。这一领域里,大成拳前辈即北京市铁路总医院的教授于永年先生便是勇于科学研究站桩的一代典范。
  书画界人士习之,能够自武学悟书画之道,运笔举轻若重,行如流水,顿如山安,意紧形松,力透纸背,既有轻松舒展意弛之笔意,又有沉实雄劲刚健之笔锋。这一领域里,大成拳前辈大有人在,数不胜数。
  广大老年朋友习之,更能潜心养性,深通身松则血盈于内,力沉则举步有根的养生之学,松沉劲实为老年人颐养天年的源泉。
  综上所述,大成拳松沉劲以其独特的功理和简易的练法,必将被更多的人深深喜爱。
  第一单元浑元桩初级阶段中松沉劲的求取
   这一阶段的松沉劲求取,集中于头部、颈部、肩部、大臂小臂及手掌等部位。先决条件是将正确的浑元桩定形。桩架走形,必造成局部发僵,无法深入体会松沉劲。一般情况下,练法正确,站桩者每次达到一小时左右,保持一天一次,20天就会出现初级阶段的松沉劲。
  一 、 浑元桩
  场地要求:不拘室内、外,最好找一个地面平坦、视野开阔之所在,风和日丽,四处无声,最利于静心练功,凝神定意地领会放松。尤忌阳光暴晒,邪风袭身。
  心理准备:扫除万虑,心平气和,给自己定一个练功时间,务必完成。忘掉周围的环境,一心进入练功状态。
  训练方法:头正项直,目光远望,两脚宽于肩齐。两臂由腿外侧缓缓抬起,约于胸部同高,两手略低于肩,掌心向里,怀中若抱一个大气球。身微靠,臀微坐,双膝略曲,呈似靠非靠、似坐非坐之势。两脚尖正对前方。整个桩外示安逸,内蕴松腾灵变,在一定的练功时间内细心检查自身各部位的要领细节(附浑元桩正面、侧面、背面练功照各一,

从未练过站桩的爱好者,在一周内由每次10分钟向40分钟以上过渡,最好每天两次。尽量一次性练功不要低于40分钟,否则功效难以显现。
  练功前先做一些有助于放松的动作如:转头、抖肩、甩臂、抬腿等,动作要轻柔。每天安排两次站桩,每次40分钟以上,总练功量以不超过两小时为宜。
  二、 初级的松沉劲体认
  为什么要根据人体从上到下来体认松沉劲,并以此划分浑元桩阶段的初级、中级、高级?因为人体内部的支撑力,越往上就越小,相应体认身体各部位的放松,也相对容易。站桩者放松后产生的热胀感、沉坠感也确实是由上至下。大成拳前辈常说:“长功力先从上开始,退功力先由下退,体认下肢的放松最难。”所以,我们把人体划为上、中、下三部分,按顺序来体认松沉劲。
  在具体论述松沉劲之前,我们先对放松做一个“大成拳意义”上的了解。一般来说,放松是肌肉的回缩,触之柔软,常被作为蓄力状态。而大成拳所谓的放松,是肌肉在周身骨骼合理支撑条件下的放松,也就是正确桩架条件下的放松。
  体认1:一身之松沉始于“悬顶”。
  虽然松沉是向下的,但没有向上的引领,谈何松沉?一味向下松垂,那只是松懈,身懈若泥而已。这向上引领的部位,就是浑元桩的头部。头部上领乃是利用意念假借,意想头顶上方有一根长绳系住自身头部百会穴处的头发,向上把自己提起来,悬在空中,此即悬顶的作用。虽然假借之力向上,但头部却向下接受地球吸引力,也就是一股力量(假想出来的)提自己,这时会暗生上领之意力。随着头部上领,站桩者颈部也就有了向上的牵引。这种情况下,颈部肌肉呈自然的上下拉伸状态,没有丝毫紧张。反之,如果站桩者不能正确理解悬顶,头部硬往上顶,势必引起颈部僵直,不能灵活转动。拳论曰“身如半空中吊挂的口袋”,口袋虽是吊着的,但口袋的重力却是向下的。由这个比喻可以悟出浑元桩“头领顶竖”的意思,其内蕴的松沉劲也自在其中了(图4)。
  体认2:设想双肘下有水中漂木相托,以助肩部松沉。
  有的大成拳爱好者,练了好几年站桩,在其站浑元桩时用手一托他的双肘,感到轻飘飘的,这便是他两肩没有松下来的表现。要想让肩产生松沉感,浑元桩习者可设想自身立在齐胸深的温水中(温水意念可诱导习者精神松弛下来),两肘下端各有一块水上漂着的木板相托,两臂的重量完全通过肘部放在木板上,这样习者的双肩会感到自内到外的放松,随之也就做到了沉肩。有的习者不懂放松之意,强制肩部下沉,此谓僵沉。初学浑元桩的,一般在练功20分钟以后才进入桩功状态,肩部松沉始有效果,大、小臂及手掌才渐有热感。可惜他们往往刚站10分钟便由于欠缺毅力而放下桩架,根本找不到肩部松沉的感觉。还应注意的是,初学者桩架尚未定形,练至30或40分钟时很容易肩部酸累,不知不觉地可能把肩端起来了,这时一定要注意不可端肩,累了更要保持肩部的松沉。练站桩通常有一个假疲劳期,即30分钟左右两肩三角肌开始酸累,克服一下就过去了,待肩部再一次酸累方可收功休息。记住:双肩越疲,习者越要强化水中飘木托住己身双肘的意念,如此才能加深松肩、沉肩之感,此外头上领与肩松沉应配合着练最好(附正确的两肩松沉图5,错误的两肩一高一低图6,错误的浑元桩习者两肩端耸图7)。
  体认3:抱球意念以助大、小臂体认松沉劲。
  大成拳的放松,是肌肉组织在舒展条件下的放松。初步达到这个效果,就靠假借抱球意念了。站桩者调配好桩形,双臂环抱就序后,要设想自身怀中抱着一个大气球,这个大气球不是单用两手去抱而是用两臂抱住,大臂、小臂、前胸均接触球体。为什么意想怀中所抱的是气球而不是木球、铁球?因为气球最轻,练功中感受这种重量甚微的球体,球多重,抱力就有多大,用怀抱气球的微小力量静心体会两臂的放松。这时,你所想的不是仅仅放松大、小臂的肌肉,而是意想气球之轻重,然后用与之相等的力量去抱球,这就无意识地去掉了两臂内在的多余用力,达到最大程度的臂部放松。大、小臂的肌肉得到对称相拔后,要静静地向下接受地球引力。日久功深,两臂就会渐生热胀感,进而沉坠感,遂有松沉劲。外人上托其臂极感沉重,而站桩者毫无下压之力。
  除怀报气球之外,站桩者还要下巴下面夹一个乒乓球,可以防头部后仰;还要掖下夹着气球各一,但不要引起肩部上耸,这也是为了增加两臂的沉实感。
  初学浑元桩 ,习者站到疲不能支的时候,即易产生两臂一高一低的现象,这要谨防。
  体认4:手腕略扣、十指微分、掌若抓球,以求体认两手的松沉劲。
  两手腕稍显里扣,不要僵硬,应内含弹性,掌心肌肉要柔软,这能使臂部血液更加顺畅地流向手掌。十指微分,但指缝间都要若夹有物,这是为了使掌背筋络、掌心肌肉产生横向的对称相伸。掌若抓球(该球亦是气球),意在使手掌意力不宜过重,这样做能令掌背筋络肌肉产生对称伸展。习之日久,两手掌就会舒展中有放松,内在血液滋养充分,先热而后沉,松沉劲即生。
  以上所述,皆为浑元桩初级阶段中松沉劲的求取,其各个部位不应孤立视之,而应综合联系,切勿顾此失彼。松沉劲全身只有一个,分而言之,只是为了叙述上的方便,实际把握中一定要互相照应,方可有得。
  三、 初级松沉劲的验证
  验证松沉劲,需要指导老师或习者的一位武友加以配合,在习者桩架上施加各种力量,以验证他是否具备初步的大成拳松沉劲。
  1、测试“悬顶”之功。如果站桩者确已进入身如吊挂之境,其头部是向上引领的,随之其胯、膝、足腕等身体承重部位,会产生内在弹性。在这种条件下,测试者用力按站桩者的双肩,站桩者会不加抗力意识地身上显出弹力,承重部位如胯、膝、足腕等尤其明显。这就表明,站桩者身具提拔中松沉的矛盾对立统一,由“悬顶”引发的松沉劲已初见成效。
  2、测试站桩者颈部是否放松。在头部悬起的前提下,颈部显出自然正直,站桩者用心感受一下自己颈部的肌肉是否有僵劲,有的话便用意消除之。这时,站桩者可以既保持顶心上提又左右转头灵活自如。这样便表明其颈部是放松的。
  3、测试站桩者肩部放松与否。检查肩部放松,自己仅凭感觉不行,要有特定的方法。测试者先让习者摆好桩架且进入桩功状态,再用两手托住习者两个肘部。若其两臂轻飘飘的,表明习者肩部没有放松下来,其内部还有僵劲;若其两臂极具松沉感,绝非有意的下压之力,这表明习者的双肩已经松下来了。平时练功,武友之间可以用这种方法互相印证对方的肩部有没有松下来,还可以比较彼此两臂松沉劲的大小。两肩松得愈好,对方托自己的双肘愈感沉重。
  4、测试站桩者大、小臂及掌指是否放松。有关该部分的放松,可以分两方面来验证。一方面,站桩者静心体认头领项竖、松肩坠肘之诀,同时放松大、小臂及掌指里侧部分的肌肉组织,着意拉伸大、小臂及掌指外侧部分的肌肉、筋络组织,这样站桩者的手臂就会产生热感,功深则为涨感及沉坠感,当然其中也离不开抱球意念的作用。手臂的松沉劲一般在练功20分钟以后渐被诱发,一个月以后较为明显。另一方面,站桩者进入桩功状态后,可以请指导老师或武友在自己小臂上做压、挑、挤、分、推、拉等各种力量,而站桩者闭上眼睛不理会外界刺激,这时如果站桩者遇到外力时,手臂富有弹力,桩架不为外力所震散,则表明其手臂内在的松沉劲已很有成效了。以上两方面的体认、验证不失为测试站桩者手臂是否具有松沉劲的有效方法。
  综合本阶段浑元桩松沉劲的验证,习者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发力动作来体现,比如圈捶或炮拳等。假如习者发拳打在武友的手掌上,对方挨数拳后,感到手掌里面发热、发烫 、痛感直透掌背;则表明站桩者初级阶段的松沉劲是有成效的。有关圈捶、炮拳之习将在下一节浑元桩的辅助动功中详加阐述。

四、 初级松沉劲的辅助动功
  为了驱走浑元桩各个关节微存的发紧 、酸累感,也为了体验浑元桩初级松沉劲在动态中的运用,我门有必要练习几个辅助动功。
  1、 桩法摇旋
  训练方法:立定浑元桩式,提拔中求松静,渐入桩功状态。先移动身体重心于后脚,做逆时针的摇旋动作。以脊椎为纵轴,带动肩跨,再由肩跨带动四肢,做逆时针方向的横向摇旋动作。务求以头领身,以身带臂,头、肩、肘、手、胯、膝等部位呈现园形轨迹,相对而言身上大动,手上小动,大园催动小园。初时身体缓缓而动,体现匀速、匀力,不失体内松沉之感,动作协调后再速度渐快,速度越快则动作越小,但不可失之飘浮,要做到慢而不滞,快而不浮,先求舒展,后求紧凑。逆时针摇旋数十圈后,习者再做顺时针方向的桩法摇旋,也数十圈,要领同前。记住,失去体内的松沉劲,该摇旋就没有意义了(图14、15)。
  要求:摇旋中设想四面八方有水浪击身不绝,我持桩顶住水的冲力,不断通过桩功的摇旋动作来化解之,但身体千万不要发紧,保持自身应有的支撑力即可。
  要点:浑元桩各关节均大于90度,用松沉劲化解假想中的外界作用力,自身各支撑点当紧处自紧,保持自身应有的支撑力即可。
  2、 圈锤
  说明:圈锤类似于拳击的摆拳,区别在于摆拳讲究拧腰发力,而圈锤侧重的是肩胯转动发力。
  训练方法:保持浑元桩式,双拳略微握紧(太松太紧都没有松沉感)。重心略沉且移于右脚,右脚蹬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肩胯左转,以头领动,带动右拳循平弧线抛出,内含离心力,身体与正前方约成45度时止动,大部分体重移至左脚,发拳之手不得超过身体中线,与左拳遥成合力,目视击点。上动不停,按照同样要领做左手圈锤的练习,唯方向相反。如此左、右拳连击,往复不断(图16、17、18)。
  意念要求:身如杆秤,手如秤砣;此一动 ,彼即被甩出。
  要点:头要领起来,肩要松下来,两臂含撑抱力,带着松沉劲发拳,未打先悠,身蕴悠荡之力。
  3、 炮拳
  说明:炮拳有点像拳击的直拳,不同的是,直拳乃单一发拳,右拳发出而左拳紧收待出,炮拳则表现为发右拳的同时,左拳有滚钻横拨之力,所谓打顾合一。
  训练方法:浑元桩站立,两手握拳同上。重心移于右脚,右脚蹬力,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左转体,在肩胯带动下,右拳含带阻力感划出向上、向前的弧线抛出,犹如炮弹出膛,击向身前的假想目标,出手呈加速度,击中假想目标时右拳瞬间一紧,乃被动的紧。续上动,身形右转,打出左手炮拳,要领同前。整个动作内含离心力,拳走抛物线,一手出一手回,运劲如抽丝,右护左打,左护右打,推之必动,拉之必回,如此反复练习(图19)。
  意念:用身体特别是探肩动作把拳头向前方远远仍出,像仍砖头一样。
  要点:注意身动手动,使松沉劲自身而手节节贯穿,直透拳面而发

(0)

相关推荐

  • 传统习武入门功法——横功

    横功又名硬功.排功,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习武入门功法,现流传于河南部分地区.坚持练此功,不仅能增强浑元爆发力,提高举术锻炼效果,并且能抗击打,对塑造健美体型亦有作用.笔者自练此功后,劲力大增,功夫也 ...

  • 太极拳的松沉劲

    我师爷李雅轩先生谈到松沉时说:"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以脚下松沉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切全谈不到.千要紧,万要紧,是身 ...

  • 太极拳的松沉劲是这样练出来的?受益匪浅!

    放松是要神松.意松.气松.形松.松的意思是松展.松柔.松沉.松通.松空.松开.而不能松懈.松瘪.一定要在静中松.在松中静,在松中沉.在沉中松,松要松得透,要一松到底.逐步达到通.空.开.通就是上下通. ...

  • 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练?注意好这个细节,松沉难题迎刃而解

    王雨老师:太极拳怎样才能练出松沉劲? 王雨:陈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师承太极名家张东武.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一级拳师,中国武术考评员. 各位拳友大家好,下面我给大家讲解一下怎么样才能练 ...

  • 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才能练出来

    放松是要神松.意松.气松.形松.松的意思是松展.松柔.松沉.松通.松空.松开.而不能松懈.松瘪.一定要在静中松.在松中静,在松中沉.在沉中松,松要松得透,要一松到底.逐步达到通.空.开.通就是上下通. ...

  • 怎样练出太极拳的松沉劲

    松沉劲的作用 松沉劲在太极拳表演的观赏方面,可以给人以沉稳.踏实的感觉,更可以让人感觉到气势既充足又内敛,打拳者的身体既松柔无骨又劲力内含.而没有松沉劲的人,要么松得很烂.软手软脚.形散意懒;要么绷着 ...

  • 太极拳练出松沉劲后身体有什么感觉?

    太极两仪堂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就是松沉与轻灵兼备,所以有没有松沉之劲可以看作是太极拳练习是否入门的一个标志.那么松沉之劲到底有什么作用或者说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一.松沉劲在 ...

  • 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才能练出来?

    放松是要神松.意松.气松.形松.松的意思是松展.松柔.松沉.松通.松空.松开.而不能松懈.松瘪. 一定要在静中松.在松中静,在松中沉.在沉中松,松要松得透,要一松到底.逐步达到 通.空.开.通就是上下 ...

  • 太极拳的松沉劲是这样练出来的?

    放松是要神松.意松.气松.形松.松的意思是松展.松柔.松沉.松通.松空.松开.而不能松懈.松瘪.一定要在静中松.在松中静,在松中沉.在沉中松,松要松得透,要一松到底.逐步达到通.空.开.通就是上下通. ...

  • 太极拳的松沉劲是怎样练出来的?

    凡做任何事,一切都要有魄力,有力量,则一切事才能迎刃而解,这是个千古不易的道理.然而练太极拳为什么要说不用力,其理安在哉? 太极拳说不用力者,是说不用明力,如用明力被对方早知,使对方有备,我去攻击则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