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学明为湖南省第十九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第九期新疆作家班学员授课--省作协
彭学明为湖南省第十九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第九期新疆作家班学员授课http://www.frguo.com/ 2020-10-26 湖南作家网本网讯(记者 陈欣) 10月25日下午,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受邀在毛泽东文学院为湖南省第十九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第九期新疆作家班学员授课,授课主题为“文学怎样照进现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授课现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彭学明讲授“文学怎样照进现实”讲座中,在文学是怎样照进现实的问题上,彭学明提出了六个要点:一是识时代之天气;二是吸时代之浩气;三是储时代之精气;四是守时代之正气;五是接时代之地气;六是入时代之人气。他说,时代和现实是文学硬币的两面,时代是正面,现实是背面,现实主义写作一方面是抒写国家社会的大时代、大命运,一方面则是通过对个人小现实、小命运的描写折射出国家社会。文学是晴雨表,是时代的眼睛,作家要通过深入生活了解我们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反映真实的生活,为这个时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证词。时代和生活具有共性,我们要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正确的态度,我们的文学作品应该反映生活、走进现实、拥抱时代。他认为,文学是有根的写作,生活就是文学的根,文学的现实主义写作最终要落在生活中,文学作品的创作应该要反映真实的生活,才有时代的烟火气、人情味,作品才能接地气、入人心。他还运用了大量的文本、事例来说明自己的理论和观点,指出一名成功的作家应该在作品的语言、语感、语境、情节等方面下功夫。语言来自生活,我们要在生活中提炼语言,创造性的应用语言,使语言具有气、情感和诗意;语感即语言的感觉,作品要不断追求语感的美和语言风格的不俗;语境即语言的境界,语境要求语言有弹性、有张力;我们的生活是有情节的,好的作品应该具有高密度、大落差、强粘度的情节。彭学明还对学员们提出希望,希望学员们深入生活,积极参与时代,做时代的眼睛和实践者,提取生活中的亮点,坚守时代的底线,为这个时代深情地歌唱。授课老师简介:彭学明,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全国第九届人大代表、全国第十届人大代表。多次任茅盾文学奖评委和鲁迅文学奖评委。主要代表作有轰动全国的长篇纪实散文《娘》( 全本 ) 、报告文学《人间正是艳阳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及散文集《我的湘西》《祖先歌舞》等。多篇作品入选大学中学教材,被翻译成英文、俄文、法文、阿拉伯文、日文、斯拉夫文、尼泊尔等,在美国、俄罗斯、法国、黎巴嫩、日本、哈萨克斯坦、尼泊尔等国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