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内动力?8条建议任选一条都有效
家庭类型多种多样,世上没有一把万能的方法钥匙。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那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下文为各位家长提供了八种解决之道,大家不妨择选其一进行尝试。
【01】
要为孩子解决具体问题
对家长来说,只有鼓励还不够。
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这类话,那么意义也不大。
你需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英语单词就头疼。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分解动作”的做法。
每课40个英语单词,孩子一下背不完,家长可以把单词分成8组,每组5个,背完一组再背一组。
再比如孩子学数学不喜欢动脑子,家长可以和他一起比赛做题,谁也不许看答案,20分钟的限时时间里,看谁能想出做法。
如果都想不出来,那就一起看答案。只看答案的第一步,然后再一起思考;不行再看第二步,然后再思考,最终看谁能把这道题做出来,并且给对方讲明白。
这样把一个比较困难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升自信心和兴趣的有效方法。
【02】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恰当
我记得带初二的学生去学农时,看到他们在果园里欢笑着跳起来摘苹果。
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的用水冲冲,有的洗也不洗直接就高高兴兴地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
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
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
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兴致索然;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到的,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03】
承认差异,发现孩子的潜力所在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
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慢慢会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家长一定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
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人有差异性,要承认差异,要观察自己的孩子在什么方面更有潜力,更有优势。
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逼着孩子读书,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04】
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只有学习好的才是好孩子?
如果孩子为人很好,动手能力很强,常爱提问题,那也是好孩子。
家长要寻找、激发孩子的优势才能,在那方面多鼓励孩子。其实家长要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如果是要培养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
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
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
【05】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
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深钻数学、物理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倒过来了,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这就错过了最佳学习时间。学得好的是天赋和努力,学不好的是情理之中。
【06】
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我个人觉得,家长在学习上不要大包大揽,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所作为。
莫言为什么会喜欢写作?他自己回忆,就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做范文读出来。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因为我上初中时,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一颗糖还高兴?从此以后,我就喜欢上了数学。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
【07】
用孩子喜欢的方法激发好奇心
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对于激发学习动力也非常重要。
我记得小时候,生物老师教我们养小球藻,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上自来水,每天往水里吹气,慢慢水的颜色变绿了;
还让我们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埋入泥土里观察如何慢慢长成一条条蚯蚓来……我觉得像变魔术一样,因此就想长大了做个生物学家。
后来物理老师教我们做矿石收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自己装的收音机接受到广播那一刻真的很兴奋,我又想做无线电发明家。
其实这些动手的小实验也是家长可以带孩子做的,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探究习惯非常有用。
【08】
家长做榜样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条途径:自我学习,同伴合作,专家引领。
自我学习和同伴合作刚才已经谈到了,“专家引领”的这个“专家”对孩子们来说,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家长。
在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当孩子学习时,家长最好不要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也不要站在门口看孩子是否在写作业,而是最好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学习。
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
我发现学生当中凡是发展的比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较民主平等的,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是讨论式的,启发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压制式的。
家长有什么事情都和孩子讨论,家长陪伴孩子成长,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这种家庭氛围对孩子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会自发地严格要求自己,并产生努力学习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