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意为先
我的一位诗友善点评,曾点评我的诗作数百首,而唯一的标准是平仄。
呜呼!诗界何其大也,岂能以“平仄”二字论之?
楹联也属于诗的范畴,它最短小,格律最严格,但总不能因此而削弱诗意吧!如“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之句,是不是楹联?答曰:它不仅是楹联,而且还是中华民国第一联。由此可见,诗以意为先。
诗可分为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要讲究格律,而古体诗则并没有什么清规戒律。唐代以前的诗,属于古体诗。如诗经、楚辞、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便是。这类诗有三言、四言的,也有五言、六言的,还有更多字数的。
拿诗经来说,多为四言句子,但并没有什么统一规定。如“昔我去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这是描述一位军人参军和退役时的情景,它语言形象,意境开阔,谁都可以读懂。如这样的诗句,不可谓不美。
拿楚辞来说,它的句子可长可短,完全由内容来决定。如屈原“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句子,它语言平淡而富含哲理,能给人以遐想和启迪。如这样的诗句,不可谓不美。
拿乐府来说,它首创于汉代,是在民歌的基础上由文人雅化而成。如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句子,是何等形象,何等壮观。如这样的诗句,不可谓不美。
拿古绝来说,它是以四句为一首的短诗,不讲究平仄,也不讲究粘对,只是押韵,而且可平可仄。如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句子,其内涵是何等丰富,其哲理是何等深刻。如这样的诗句,不可谓不美。
拿古风来说,它是古诗中的“自由体”,句子可长可短,韵脚可平可仄,也不讲究什么粘对和一韵到底。唐诗3万首,压轴之作是张若虚的古风《春江花月夜》。闻一多说:它是“诗中的诗,诗的顶峰”。
当然,并不是说格律诗不好。它是南北朝人沈约首创的,其抑扬顿挫,节奏明快,正是诗的特征所在。但也因过分雕琢,时常出现一些砖头诗,令人生厌。
就音韵而言,西汉以前是单字注音,东汉以后是双字注音,民国期间是字符注音,其音韵体系本来就问题很多。而在1957年以拼音字母注音以来,才使我国的音韵体系基本完善和定型。现在的格律诗“双轨并行”,是用古韵还是用新韵?当由作者自己选择。而据我的判断,最终必将淘汰古韵、走向新韵。
纵观历史,诗当以意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