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 | 器物之美:实用之美,笨笨的美,健康的美
出差路上带了一本书:工艺之道。作者柳宗悦,他被誉为日本的民艺之父,一辈子都在探求生活用具中所应呈现的美。
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对柳宗悦毫无认知,对什么是民艺也完全无感。在书店里看到署名“柳宗悦”的《工艺之道》,还想着这个柳宗悦跟柳宗元是什么关系呢?
没有任何关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柳宗元是咱们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写诗、做人、做官都是一流的。
柳宗悦是生于1889年的日本,是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他的民艺理论,至少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影响了日本一代又一代匠人。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日式风格的物品,包括无印良品在内,都遵循着柳宗悦工艺美学标准。
柳宗悦说:生活就是要刻意追求简朴之风。
良好的器物若是过于华美,就会流于俗套。优良的质地、合适的形态、淡雅的色彩,是确保美的要素,也是耐用的性质之一。
读他的书,让我想起两件事情:
第一件是十九大报告里所提到的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二件是我老爸。每当他看到商场里卖的高价货却有不足之处的时候,或者有让他感到质量不满意的时候,他总会说一句话:
既然都花了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个事情,去做这个东西,为什么不把它做好呢?
每当老爸开启挑剔模式的时候,老妈就会抛出一句话:商场里的东西都指着卖给你,全都得倒闭~
老爸听了这话很是得意呢~
作为20世纪的50后,老爸对物品的使用是相当仔细而节约的,物尽其用是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的法则。没有一件东西,是可以随随便便被丢掉的。也许因为老爸学过木匠活,但凡经过他手里的物件,必然会得到以下两种评价中的一条:
这个东西做得真不错,做工很仔细。
或者,这个东西怎么能这样做呢?
同样都是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为什么不做得好一点呢?
看了柳宗悦的《工艺之道》,想起老爸对物品的评价,小小感慨一下:如果他小时候能够有机会去日本学习,或者能够一直专心致志的钻研木匠活,大概也会成为一个像柳宗悦那样的工艺大师吧?
因为,在柳宗悦看来,工艺之美就是实用之美。所有的美都产生于服务之心。所用之体必须结实,作为日用器具,要经得起恶劣条件下的考验。
工艺之美是健康之美。
想起村里的叔叔跟我爸开玩笑的说:老王啊,你给我做的那张桌子,到现在还没坏,二十多年了,想买张新饭桌都没机会呢。
我没见过那张饭桌,想象一下,大概也有一种笨笨的、健康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