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30年将被这些变化彻底颠覆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未来的30年,中国如何发展,中国人的生活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一次峰会上表示,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很大变化,相信未来30年是人类社会最精彩的30年,未来30年是令人期待的30年,未来30年还是令人“恐慌恐惧”的30年。

那么,连马云都诚惶诚恐未来到底将会是什么样?中国将被哪些变化彻底颠覆?

上网只眨一下眼睛

你有没有想过,在未来的某一天上网只有眨一下眼睛如此简单?很快,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巴巴克·A·帕尔维兹教授将帮你实现了。

目前正在研究的一款隐形眼镜或许会让你明白一切皆有可能。这种新式的隐形眼镜上排列着一个LED集合。

帕尔维兹表示:“这些LED组合可以在眼前形成各种图像。这种眼镜的大部分材料半透明,人们可以戴着它自由活动。”

预计,2030年之前就可以实现隐形眼镜上网的技术。人们可以带着这种隐形眼镜自由活动,上网眼一睁一闭就OK了,非常方便。

无人驾驶满街跑

也许就目前来看无人驾驶离现实生活还有段距离但这注定是大势所趋,总有一天它会走入你的生活满大街跑。

英国政府近期宣布,将于2017年开始在高速公路上测试无人驾驶汽车。目标是到2020年让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行驶,面向消费者。

预测到2025年,无人驾驶汽车在全球的市场价值约为9000亿英镑(约合1.3万亿美元)。

当前,从微软谷歌到国内的百度、高德等企业纷纷在无人驾驶、自动驾驶领域发力。

驾驶这样的汽车,再也无须担心自己的驾驶技术或有无驾照问题,走近车身自动开启车门,上车后只需说出目的地,超智能机器人汽车就会带你去任何地方。

办事不必再亲自出门

30年后办事不必再亲自出门了,这会是真的吗?

可以想像一下,当30年后的你舒舒服服地靠在卧室的床上,津津有味地瞧着电视剧中的情节,突然间,您想来一杯饮料,怎么办呢?激烈的思想斗争过后,生理需求最终占了上风。于是,在大脑的强制下,双腿极不情愿地向冰箱挪去...

幸运的是,现在你再也不必为这些事烦恼了,不用下床,只需击掌三次,一个机器人就会立刻出现,将饮料毕恭毕敬地送到你的床前。

若将个人电脑、机器人及导航软件联合使用,你就可以在电脑上看到家中或是办公室内部格局的俯视图。要想使用计算机命令移动机器人,只需点击或者拖动屏幕上机器人的图标,机器人便会执行你的命令。

现在明白了吧,仅仅在屋里点点鼠标、拍拍巴掌,一切的一切,就能让机器人帮你去完成!

不过,上面还不是最厉害的。目前的技术可以实现往中风瘫痪的患者的大脑中植入芯片,并将这个芯片同笔记本电脑连接。这些患者最终将学会如何利用意念编辑电子邮件、玩视频游戏和上网。

出门不再堵车

即便是想要出去透透气,也不用再担心道路拥堵了。那是因为:

1、因为政府着力建设郊区,郊区各项资源得到配置。

2、建设立体交通网,实现地下、地面、全覆盖的立体交通网。

3、控制汽车保有量。

如果这些都能实现,那么30年后的道路将不会再现拥堵不堪的场面了。

让手机变成想要的形状

在电影《终结者2》或《X战警》中都有外形变形的情景,而这也是研究“可编程物质”的科学家们的梦想。他们制造出了与大头针的针帽一样大小的电脑芯片,这是一种纳米级的微型电脑,被称作“catoms”。将这些电脑芯片进行编程,这些芯片根据既定电荷的不同有不同的组合方式。

美国英特尔公司贾森·坎佩利表示:“比如,我的手机放到口袋里显得太大,如果拿在手里玩又太小。如果我有200至300毫升那么多的(可编程)芯片,那么我可以随时让手机变成我想要的形状。英特尔公司高级研究员贾斯汀·拉特纳称:“在未来40年内,这将成为一个很普通的技术。”

那么在圣诞节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我们的礼物下载软件,然后按一下按钮,礼物就出现了。

人体器官商店

俗话说韩剧有三宝:车祸癌症治不好。科学家预测,人体器官培育已经有实现的可能。

若不幸遭遇车祸或疾病,人们可以从“人体器官商店”订购用自身细胞培育的备用器官。

人类已经成功的培育出了膀胱、尿道和气管等器官,其中有一些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应用。科学家现在研究的重点是培育一些更复杂的人体器官,比如心脏。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20多种可以培育人体器官的方法。在未来的数年里,人类将可以在实验室里造出自己想要的器官并进行移植,此举将有效的帮助人类抵抗各种疾病和衰老。

购物刷身份证也行

刷卡消费,那是现在流行又便捷的付款方式。不过听说以后身份证有望接替信用卡的“工作”,购物刷身份证也行!

如果你生活在30年后,那时身份证就是一张信用卡,只要你带上身份证,不带钱也可以出门消费,游遍全国。

这张神奇的身份证不仅有支付功能,还能取现。不过它是有额度的,每个人的信用程度不同,决定每月消费、取现的额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