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品最美诗词|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她,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温和亲切,从容平和,知性优雅。
从2007年开始,她五上《百家讲坛》,讲授《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内容;先后担任《汉字拼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点评嘉宾。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留下来的诗近六百首,其中的无题诗,在李商隐的诗作中大体只占十四分之一,并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多。可是,只要提到李商隐,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无题诗。他的无题诗太美,也太有特色了。什么特色呢?朦胧。无人能够明确说出他在讲什么。这首先就是因为它无题。一般说来,诗的题目就是它要讲的内容,比如杜甫的《蜀相》,当然是在讲诸葛亮;虞世南的《蝉》,当然是在讲蝉。然而,一旦没有题目,立刻就会让人产生一种找不到方向的感觉。不过,大部分诗,即便把题目拿掉,还是可以从诗句中读到确切信息。任何人看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都会知道这是一个游子对母亲的歌颂吧?哪怕不知道它叫《游子吟》,也完全不妨碍对内容的理解。
但是李商隐的《无题》不一样。他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今在教师节的时候,不是都拿来献给老师吗?但是,原诗的首联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显然,老师和学生之间尽管深情厚谊,却绝对不会这么缠绵。这毫无疑问是一首爱情诗。既然知道是爱情诗,那就可以根据诗句读出确切信息了吧?没错,我们可以通过诗句知道主题是爱情,但是,这段爱情我们真的明白吗?同样是爱情诗,白居易的《长恨歌》,谁都知道是讲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还有更多的爱情诗,就算我们不知道男女主人公的名字,也大体能够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
长按识别二维码
加入红松古诗词爱好交流群
👇
比如李白的《长干行》,男女主人公就是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商家儿女,却因为“十六君远行”,而饱尝相思之苦。可是李商隐的《无题》呢,虽然我们知道它是爱情诗,却总猜不透男女主人公是什么人,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分开。仿佛一切都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然而,尽管李商隐的无题诗暧昧,却并不妨碍人们喜欢它。恰恰是因为它朦胧的意象和强烈的抒情,让我们虽然无法分享其中的故事,却能够更集中精力去体味它的情感、它的意境,甚至沉溺在这情感和意境之中,让它唤醒我们内心深藏的美好情感。《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就是如此。
先看首联:“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这是在讲一个睡美人。但不是酣眠不起的睡美人,而是怎么也睡不着的睡美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重帏”,当然是帘幕重重。莫愁堂呢?莫愁是诗文传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可以作为女子的代称。那么,莫愁堂就是一个女子的房间了。这个房间是什么样子的呢?不是“开轩面场圃”,它没有这么开朗;也不是“小轩窗,正梳妆”,它没有这么温情。它是“重帏深下莫愁堂”,是被重重帘子包裹起来的屋子。瞬间,一种寂寞压抑的感觉就油然而生了。宋代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不也是这种感觉吗?
这样的环境,是让人忧愁的,可诗句偏偏说是“莫愁堂”。这种对照如同反讽,是何等微妙呀。重帏背后,美人愁肠百结,所以才有下一句:“卧后清宵细细长。”所谓“卧后清宵细细长”,其实就是夜不能寐。因为对于酣眠的人来说,身一躺,眼一闭,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而心事重重的人,数着更漏,看着天光,才会觉得时间格外细碎,黑夜格外漫长。《红楼梦》里“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一联“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环境的压抑和暗淡出来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和曲折也出来了。
那么,女主人公为什么夜不能寐?看颔联:“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原来,她是在反复咀嚼自己幻灭了的爱情。“神女生涯原是梦”,所谓神女,用的是巫山神女的典故。赤帝的女儿姚姬未嫁而死,葬在巫山之阳。楚襄王游云梦泽,梦见神女和他欢会。所以,所谓“神女生涯”,无非是说和爱人的亲密相处。可是,巫山神女的故事本来就出自楚襄王的一梦,是梦就终有醒来的一刻。那梦醒之后又如何呢?
梦醒之后是下一句:“小姑居处本无郎。”这用的是清溪小姑的典故。所谓“清溪小姑”,其实是指汉朝秣陵尉蒋子文的三妹。蒋子文生前打仗,死后成神,南京钟山又叫蒋山,就是孙权为纪念蒋子文而改的名字。据说蒋子文战死之后,他未嫁的三妹投水而死,死后也成了神仙,蒋山下有一条小溪叫清溪,蒋家三妹也就号称“清溪小姑”。虽然是神仙,但未嫁而死,在世人的眼中难免孤独寂寞,所以南北朝乐府中有《神弦歌》:“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从此,“小姑所居”,也就意味着女子未嫁。把这两句诗联系在一起,就是说,之前那短暂的男欢女爱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女主人公终究还是小姑未嫁,终身无托。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失恋。
问题是,女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会失恋?却又无从知晓。只是从诗人将其比成巫山神女,大体可以推断,这女子的身份不高,也许是歌舞伎,也许是女道士,这样的人容易陷入恋爱之中,但是,又最不容易获得爱情的成果。她渴望爱情,但爱情带给她的只有深深的幻灭感。所谓“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今昔对比,真是令人惆怅啊。
女主人公已经备受爱情的煎熬了,可这还不够。紧接着,颈联要转了。转到哪里呢?从女主人公的心情转向了外界的环境。外界是如何对待女主人公的呢?“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菱枝本来柔弱,然而风偏要吹它,浪偏要打它;桂叶本应飘香,可月亮并不照看它,露水也不滋润它。前一句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讲的“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女主人公本来已经柔肠寸断,可是,恶势力还是要欺凌她,打击她,这是何等残暴!后一句又让我想起了“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面对她的困境,那些本来应该帮助她、抚慰她的人也弃她而去,这又是何等无情!又或者,这欺凌和抛弃,本来就是她爱情幻灭的根源。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女主人公都已经内外交困,心力交瘁了,这当然是不幸的。但是,这一联诗仅仅是在讲女主人公的不幸吗?并非如此。别忘了,中国古代有用香草比德的传统,诗人不拿女主人公比菱花桂花,却拿她比菱枝桂叶,菱枝桂叶不是花朵却自有芳华。这意味着什么呢?很可能暗示着女主人公虽然出身卑微,却仍然有着美好的灵魂。
有了这一层铺垫,我们才能理解尾联:“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这一联,写得真沉痛,但又真有力量。沉痛在哪里呢?沉痛在女主人公的清醒。她完全知道结局,知道相思不可能有任何结果,执着于这份相思,只会让自己痛苦。但是,尽管如此,她并不试着摆脱,甚至也不试着忘记,她还要说:“未妨惆怅是清狂。”注意,这个“清狂”的“清”,是“清洁”的清,而不是“轻浮”的“轻”。它不是轻佻狂放,而是不狂之狂。什么又是不狂之狂呢?就是一种明知故犯的沉溺,一种不计代价的痴情。
在这个世界上,追求爱也罢,追求学问也罢,追求成功也罢,有多少人敢说,我的追求不图回报,我的追求不计代价呢?没有几个人吧?可是,李商隐笔下那菱枝一样柔弱的女主人公却敢说“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是何等赤诚、何等执着啊。毫无疑问,《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不是李商隐最著名的无题诗,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为什么呢?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它的力道,胜过了“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也胜过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它的执着之中,自有一种凛然不可轻视的力量,让整首诗峭拔起来,仿佛花朵在风雨中昂起了头。这种精神,固然可以属于一个执着于爱情的女子,也同样可以属于一个执着于理想的书生,甚至是一位执着于报国的义士,让不同的人都心有所感,这就是这首无题诗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