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恩师印会河教授

导读:印会河(1923-2012),他1940年独立开业,挂“内外大小方脉”之牌,悬壶乡里,被誉为“江南小名医”。他是经典中医教材第五版《中医基础理论》的主编,全国第一批中医教授,全国第一批继承中医药老专家学术经验的指导教师,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印会河教授临证数十年,对疾病的病机、诊治有独到见解,辨证与辨病结合,善抓主症,学验俱丰。(本文摘编自:首都文明网)

追忆我的恩师印会河教授

作者:徐 远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方针指导下,我有幸于1997年拜印会河教授为师,进行师带徒学习。回想恩师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印教授在我心中堪称:德高望重,仁心博爱;大医精诚,泽被苍生;博采众长,中西兼取;学验俱丰,业精技湛;善抓主症,孜求疗效;学贯古今,尊古不泥;继承创新,誉满杏林;教书育人,一代儒医。

  继承创新 尊古不泥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识其源才可以谈继承精华,而言必岐黄,不求发展则不利于中医的进步。印老认为不进则退,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他老人家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学贯古今,尊古不泥,且敢于破旧立新。印老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作出了客观评价;提出温热夹湿这一特殊的现象及六种治疗方药,补充了温病学对外感热病用卫、气、营、血或三焦辨治方法的不足,这些是对中医经典理论的发扬。

他在《当今中医必须走向现代化》,及《再论当代中医必须走向现代化》两篇文章中提出“要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引入现代科技的新内容”,使中医学成为“有明确指标,充实数据,经得起重复考验的先进医学”,指明了中医发展的方向,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高度。

拜读印老大作,我常会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并在印老鲜明的观点、充足论据的启发下受到教育。印老应用的变态反应疾病六大治法及调肝治病十二法,既是对前人治病经验的概括,也是对自己多年临床特色的提炼。印会河教授不愧为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他对中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医精诚 仁心博爱

  中医深受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影响,以仁为重,以术为用。我的恩师,望之俨然,但对病人平易、谦和,无欲无求,普同一等。每次临诊都不顾自己饥渴疲劳,认真、谨慎,详察形候,专心救治。在安全用药、有效用药的前提下,对家庭经济水平不高者,选小方,用价廉之品,为患者节省开支,善良、仁慈之心处处可见。印老博学多才,儒理、医理兼明,且印之在心,慧之于目,融化机变,故临证时总能用精妙、灵验之术,妙手回春,彰显大医本色。

  善抓主症 孜求疗效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疗效是真正体现一门医术生命力的关键,这既需要有深厚的传统中医基奠,又要能自如地运用现代科学的知识与技能。现代医学能迅速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它能与现代科学的进展紧密衔接。

“医者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要遇到与前人经验不同甚至文献亦无记载的新病种,客观现实要求我们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我们的思维方式。中医可以将X线、B超、CT、MRI等作为望诊的延伸;听诊器作为闻诊的延伸;心电图、脑血流图等作为切诊的延伸,以延长或扩大自己的视野。

印老就是如此,不拘泥,不守旧,结合广博的学科以及学科之外的理论或经验来类比、启发,加以综合、想象、意会,从局部的变化信息来洞悉其内含的整体信息,辨证与辨病结合,对疾病的病机、诊治有独到见解,创立疗效甚佳的38首“抓主症”方,愈人无数。(延伸阅读:印会河抓主症经验方1印会河抓主症经验方2

有一胃脘痛患者,多方求医,先后用方五种未效,而印老抓住其中医病机是肝经火郁犯胃,西医检查证实胃酸多的特点,结合古有“肝经火郁吐吞酸”之说,选大柴胡汤加左金丸等治疗。该方少阳阳明并治,既疏散少阳肝胆经之郁热,又清泻阳明胃火,配合左金丸,辛开苦降,散郁降火,酌加煅瓦楞、煅牡蛎以制胃酸,获得良效。

印老医海征帆数十年,学验俱丰,繁忙应诊中总能短时间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既快且准地“抓主症”,恰如知其要者一言而中,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抓主症”也是一个凭经验的积累,去伪存真,并“慧然独悟”,直捕疾病要害的、敏捷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这是获得佳效的关键。

  博采众长 科学务实

  对于古来四大难症之一的臌胀病(肝硬化腹水),印老用开肺气,利三焦,化瘀通气行水的方法治疗,效果良好,较之中医界早年使用的健脾、利湿或攻下逐水等法为优。一些患者服药两三周未见腹水明显减少就打退堂鼓,印老用以往的实例鼓励病人坚持服药,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显现,印老告诉我:对自己有信心的病症,一定要守方!坚持就是胜利!

与此同时,印老教导我用科学的态度看待此病的不同预后。他说“不能保证人人用之即应,需用现代医学的各种指标综合判断,对肝脏的代偿作用很差,不足以完成其各项功能者,切莫固守中医药疗法,要中、西医各取所长,以免延误病情”。这使我看到了印老对这类患者既有知难而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又有严谨科学的大家风范。

  胆大心细 业精技湛

  我伺诊师旁,见印老的病人上有90余岁老人,下有3月不足的婴儿,涉及各科疾病一百余种。印老治疗某些疾病有胆识,时常大刀阔斧用当归至60克;用30克大黄不泻,30克附子不燥,正是印老配伍得当所致;对某些瘀血证用水蛭20克;......吾师说“认证要准,药不忌猛,否则会贻误战机”,印老魄力的背后有经验作为依托,正可谓:艺高人胆大。

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我常见印老细心周到地问诊、查看病人,开方仅一两付,告诉病人什么情况是病愈表现,什么情况要及时随诊;另外,在药物的选取上,印老因人而异,章法分明,仔细斟酌,讲求生、熟、炮制方法、陈品、鲜品、剂量等的不同,很多细微之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教书育人 一代名师

  印会河教授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他热爱的医疗、科研等事业的同时,尤其注重中医人才的培养,重教爱生,教学内容丰富。对我传道、授业、解惑,诲人不倦,观点独特。我书写的150多篇学习心得、近40篇月记、数篇总结印老经验的论文、数万字的毕业论文,恩师篇篇都详细点拨,并留下评阅的笔记,老师的辛勤培育,谆谆教导,历历在目。

印教授既是一代名医,也是一代名师,使中医事业后继有人。我一定要学习他为人正直,不断追求真理,务实求进的精神,敢于破旧立新的胆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临床经验,教书育人,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及高尚品德。我会努力工作,为中医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系国家两部一局认定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印会河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部分资料源于网络,版权归权利人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