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园区PPP项目失败的十大风险因素
核心提示
法规变更风险
政策系统风险
产业园区与政府捆绑紧密,国家宏观微观政策对行业带来的风险具有整体性、普遍性、持久性,所以对于行业来说属于系统性风险,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具有不可消除性,可能比法规变更风险更为严重。
节奏失误风险
园区PPP项目的开发与运营一定要掌握适当的节奏,一般以小批量、快反应的层层推进策略,一旦节奏过快,与需求不匹配,会导致大量资金沉淀,后期修改的成本也会很高,将会对园区PPP项目造成很重大的损失打击。而且,有时产业载体供给过快,但实体产业客户在几年成长后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已然不同,在技术更新换代和生产升级的情况下,对产业载体的需求必然变换,很可能给已经建好的产业载体带来巨大的成本损失。
审核畸形风险
在园区PPP当中,政府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种双重角色身份在整个国际PPP领域都是一个公认的难题。尤其当园区项目符合一定条件社会资本需要退出时,往往退出审核变成畸形的政府审批流程,这就给社会资本方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收益补贴风险
主要是指园区PPP项目运营后的收益不能满足收回投资或达到预定的收益。
政府违约风险
园区PPP的运营需要政府方面的持续配合与诚信支撑,一旦双方在开始时缺乏一个严谨的捆绑机制搭建,又或者后期政府在收支预期上与早期对比有重大变化时,政府会逐渐产生违约冲动。
项目唯一风险
是指政府或其他投资人新建或改建其他园区项目,导致对该项目形成实质性的商业竞争而产生的风险,有时这种风险很难控制和预防。项目唯一性风险出现后,往往会带来市场需求变化风险、市场收益风险、信用风险等一系列的后续风险,对项目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融资失败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不健全、融资的可及性等因素引起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资金筹措困难。PPP项目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招标阶段选定中标者之后,政府与中标者先草签特许权协议,中标者要凭草签的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融资期限内完成融资,特许权协议才可正式生效。如果在给定的融资期内,园区运营方未能完成融资,将会被取消资格并没收投标保证金。尤其对一些园区轻资产运营方而言,这种融资风险不得不防。
模式摩擦风险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产业发展层次、产业资源、相关配套、政策法规都截然不同。以产业链成功的,会面临产业集聚困难和产业环境不佳的矛盾;以销售成功的,会面临分割政策不同的矛盾;以卖地成功的,会面临土地分成违法和指标匮乏的矛盾;以招商服务成功的,会面临区域歧视和政府违约成本的矛盾。园区的成功,不等于模式的成功,在企业对外扩张时,既往的经验可以借鉴,过往的成功却在区域差异性的模式摩擦因素下无法顺利复制。
官僚决策风险
是指由于政府的决策程序不规范、官僚作风、缺乏PPP的运作经验和能力、前期准备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等造成项目决策失误和过程冗长,尤其是不够尊重社会资本方对于园区方面的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