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221-230条
221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病,脉浮紧,身重是阳明病初起还未消失的表现,咽燥口苦是里热上蒸的表现,所以是一派里热弥漫表现,只可用清法治疗,用汗法治疗,会损伤津液,加重里热,导致谵语,用温针法治疗也会导致里热更盛,出现烦躁不得眠,如果使用下法,会损伤胃气,邪热趁虚上攻胸膈,出现胸闷心烦,出现舌苔,这时候使用栀子豉汤治疗。
222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接续上条,如果使用下法后损伤津液,导致胃阴亏虚,邪热炽盛,出现口渴想喝水,口干舌燥,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生津。
223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作用为清热利水养阴,病机属水热互结伤阴,所以出现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224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汗出多而渴是由于津液损伤,胃中干燥引起的,不可使用猪苓汤治疗,因为猪苓汤利小便会导致津液更加损伤。
225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脉浮属表热,脉迟属里寒,出现下利清谷,其病机重点在于里寒,所以重点在于治疗里寒,用四逆汤治疗。
226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胃中虚寒,脾胃运化不良,所以不能食,饮水则呕吐。
227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阳明病里热盛,所以会出现口干鼻燥,能食,如果不治疗的话会出现鼻衄。
228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阳明病没有燥屎的话应该用清法,如果误用了下法,还有发热,手足温暖的话,并且没有形成结胸证,但是造成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是由于热郁上焦导致的,用栀子豉汤治疗。
229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属于少阳阳明共病,这时候的阳明病比较轻,可以考虑从少阳论治,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出现胸胁满,用小柴胡汤治疗。
230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少阳阳明合病,舌苔白说明阳明病不严重,以少阳证为主,用小柴胡汤治疗。上焦气机通畅,下焦尿液通畅,中焦脾胃调和,就会出汗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