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数字底层:记录外卖骑手的数字底色

2020年初来袭的疫情,让诸多行业的发展曲线直接跌入低谷,但是外卖行业却逆势而行,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
2020年中国餐饮行业遭遇寒冬,全国餐饮收入近十年来首次下降,年增长率为-15.3%,与此同时,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达到了6646.2亿元,在线外卖用户规模达到了4.56亿人,也就是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互联网外卖平台的用户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人们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出行,外卖行业增长的势头还在继续。
根据美团最新财报显示,美团2021年一季度公司营收370亿元,较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同比增长120.9%,实现稳健增长。截至今年3月底,美团年度交易用户数和活跃商户数均创历史新高,分别为5.7亿和710万。
行业发展前(钱)景一片好大的背后,支撑起整个外卖行业的骑手们,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处境是否也有所改善呢?我们一起看一组数据。
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数据显示,在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1名外卖骑手伤亡。同年,深圳3个月内外卖骑手伤亡12人。2018年,成都交警7个月间查处骑手违法近万次,事故196件,伤亡155人次,平均每天就有1个骑手因违法伤亡。2018年9月,广州交警查处外卖骑手交通违法近2000宗,美团占一半,饿了么排第二。(数据摘自《人物》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为什么外卖骑手遭遇交通事故的概率如此之高;这背后算法是如何嵌入社会权利再生产过程,影响甚至支配他们的;以及明知有高风险,他们为什么还是选择背井离乡到大城市从事这份职业,这中间有哪些为人知或者不为人知的考量。明晚7点,孙萍老师将做客云端读书会,分享外卖骑手的田野故事和她的新发现。

凌晨1点40分还在辛苦工作的外卖员

2021.06.17

外卖骑手的田野故事——记录与见证

分享简介
在过去的4年里,我和自己的小团队一起,每年都会做一次外卖员的社会调查。这其中包括田野、访谈、问卷。在辞藻考究和审慎论述的论文背后,其实是一个个外卖骑手鲜活可爱或悲喜交加的人生故事。讲座希望从一个学者的视角出发,讲述与外卖骑手相关的田野故事。流动、性别、技术、媒介等社会结构与欢喜、失望、抱怨、憧憬等工作实践交织在一起,共同建构了中国数字劳动的实践底色。数字劳动者需要被看见,也需要被记录。这次主要是分享一些关于外卖员田野的观察和思考,以及近期的一些田野发现。
相关论文
SUN, P., CHEN YJ. (2021). Platform Labour and Contingent Agency in China. China Perspective, 1(1), 19-27. (《平台劳动的或然能动性》)
CHEN, YJ., SUN, P. (2020). Temporal Arbitrage, the Fragmented Rush, and Opportunism: The labor politics of time in the platform economy. New Media and Society, 4 (1), 12-27. (《时间套利和机会主义:中国平台经济背景下的时间性劳动政治》)
Sun, P. (2019). Straddling between Technology and Gender Boundaries: The Identity Negotiation of Female Programmers in China,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24(1), 19-34. (《技术与性别边界:中国女性程序员的身份协商研究》)
孙萍(2020),《媒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传播、物质性与数字劳动》,发表于《国际新闻界》第11期,页39-53。
孙萍 (2019). 《如何理解算法的物质属性?——基于平台经济和数字劳动的物质性研究》,发表于《科学与社会》,第9卷第3期,页50-66。
孙萍(2019),《“算法逻辑”下的数字劳动:一项对平台经济下外卖送餐员的研究》,发表于《思想战线》第2    76卷第6期,页50-57。
主讲老师

孙萍老师(为你点赞)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关注数字底层和媒介技术,喜欢与人交流。对于学术的力量时而坚定,时而怀疑。希望成为一名好学者,但能力有限。脑洞大,人格分裂,内卷严重,没空读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