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珍脏腑辨证针灸治疗不寐
专家简介
李世珍(1926-2005)教授,河南省著名的针灸大家,'李氏针灸”第四代传人。其牢记祖训“精于针灸,熟读脏腑经络,渊博经典经旨,明晰腧穴功能,重视辫证取穴,用穴精少功专,诚如是则临床不致刻舟求剑、按图索骥和广络原野。”从医60余年,结合临床经验和上万份典型病例,撰写了常用腧穴临床发挥》《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祖传针灸常用处方》三书,前两部已翻译成日文、英文。
李世珍脏腑辨证针灸治疗不寐
【病症概述】
不寐又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失眠”,是以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不深为其特征的一种病症。多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和心神不安等症状。不寐病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易再寐,或时寐时醒,入睡不熟;严重者彻夜不眠。本病多见于西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神经症及更年期综合征等。根据国外调査结果显示,全球失眠的患病率约为10%。各国对失眠症患病率的统计结果略有差别,我国尚缺乏较系统的失眠症流行病学调査资料。中国睡眠研究会于2003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曰),在全国范围内发放500万份睡眠障碍调査问卷。调査结果显示,被调査人群存在睡眠障碍的比率为38.4%。本病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
【诊断要点】
1.经常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或彻夜难眠
2.以容易疲劳、睡眠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
3.病程有反复波动和迁延的倾向,波动常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4.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鉴别诊断】
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其他疾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性、严重的睡眠困难。
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于病态。
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于生理状态
【辨证分型】
1.阴虚火旺:心烦不寐,入寐多梦,稍寐即醒,心悸不安,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或有梦遗、健忘、腰酸等症状2.心脾两虚:难寐易醒,头晕目眩,心悸健忘,神疲肢倦,饮食乏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3.肝郁化火:不寐而兼见头痛,头晕目眩,目赤口苦,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4.痰热内扰:卧寐不安,少寐头重,目眩,胸膈满闷,腹中不舒,吞酸恶心,恶食噯气,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心虚胆怯:多梦少寐或不寐,寐易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或怯弱多虑,气短倦怠,坐卧不安。舌淡,苔薄,脉弦细。
【技术操作及疗程】
1.用品准备:一次性毫针(规格为0.35mm×25mm、0.35m×40mm)、棉签、75%乙醇或碘伏。
2.体位选择:采取仰卧位或俯卧位。
3.穴位选取
(1)阴虚火旺:治宜滋阴清火、交通心肾。
取穴:心俞、神门泻,复溜、肾俞补,太冲泻。若有血虚症状者加补三阴交,滋阴养血,清心安神,类似天王补心丹之效。
(2)心脾两虚:治宣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取穴:针补神门、三阴交,泻风池,类似归脾汤之效。若心血不足偏重者加补心俞;若湿痰内生者加针足三里(先泻后补);若因气血双亏而不寐者加补合谷。
(3)肝郁化火:治宜疏肝泄热,佐以安神取穴:针泻太冲(透天凉)、丘墟、神门、内关。若因肝胆火旺,湿热内蕴加泻行间、阴陵泉,以泻肝胆湿热,类似龙胆泻肝汤之效。
(4)痰热内扰:治宜清热化痰、和中安神取穴:针泻丰隆(配透天凉)、中脘、神门。若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加泻足三里、内关;若兼大便不通者,上方去内关加泻天枢,通便导滞,类似大承气汤之效。
(5)心胆气虚: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取穴:针补胆俞、神门、合谷。若血虚阳浮,虚烦不眠者,加补肝俞、心俞、三阴交;若暴受惊骇者,加泻大陵、神门变补为泻;若暴受惊骇,渐至心虚胆怯者,加补心俞、泻大陵。
4.消毒:用75%乙醇或碘伏棉签进行腧穴局部常规严格消毒。
5.进针方法:诸穴均行毫针常规刺法,刺入深度0.5-0.8寸。背俞穴注意针刺深度。
6.行针手法:采用李氏家传补泻手法,即捻转补泻手法。泻法医者右手捻患者右侧肢体的穴位,食指向前为泻法(凤眼泻法)。每隔5~10min捻泻1次,每次捻泻1~3min,针感消失后起针。补法:
医者右手捻患者右侧肢体的穴位,拇指向前捻转为补法(龙眼补法和凤眼泻法相对应);施补法需连续捻补5~10min起针。任督二脉经穴,男性同左侧肢体补泻法,女性同右侧肢体补泻手法。
7.留针:泻法留针40min,补法不留针。
8.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5d。
【关键技术环节】
根据不同证型,辨证配穴,在得气基础上,施以捻转补泻的操作,
单向捻转操作时角度在90°以内,避免角度过大,缠绕肌纤维,引起滞针。针刺操作时用力要柔和、均匀,切勿大幅度提插、捻转。
【立论依据】
不寐一病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属阴血不足,重在心、肝、脾、肾诸脏;实证多因食滞痰浊、胃腑不和及肝郁化火等所致。实证日久气血耗伤,又可转为虚证,因虚实不同,涉及脏腑亦不同,临证当以详辨。李氏认为本病多因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治疗原则应着重于内脏的调治,除辨证取穴外,针刺补泻手法尤为重要。不同证型不同穴位、不同的补泻手法,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归于正常,则不寐便愈,不可一见不寐之病就用镇静之法,就用安眠穴
【注意事项】
1.长期服用镇静安眠之类药物者,临床常会出现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头晕头昏、健忘等类似亏虚的证候,临证要详加辨证。
2.除详加辨证外,还应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以便有针对性治疗。切忌盲目使用镇静或安眠之法。
3.调畅情志,避免精神刺激。
附:病案举例
阙某某,男,57岁,唐河县农机公司职工。1989年4月27日初诊。主诉:失眠3年。3年前因长期用脑熬夜、劳累过度而逐渐引致不寐。症见入寐困难,每夜凌晨2~3点钟以后方能入眠,似寐非寐伴有心烦易怒、性情急躁、头晕、头懵热痛、耳鸣、口苦等症状。舌苔薄黄,脉弦数稍滑。诊为不寐,证属肝胆火旺、热扰心神。治以清泻肝胆,佐以清心安神、清脑安眠。取针泻太冲、丘墟、风池、神门,隔日针治1次。二诊后,已能入寐3h,白天也能短暂入寐;四诊后能入寐5h,心烦急躁及口苦减轻,仍头懵热痛;七诊后,不寐、心烦急躁及头懵热痛等症状基本治愈;九诊后告愈。
本文摘自《河南省当代特色针灸技术集萃》,作者:李世珍。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