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为你解读《理想国》(硬核警告!!)
想拥有诗和远方就要读读哲学。在轴心时代,出现了一群人,他们散发着智者的光芒,带给人们希望和规则。在东方,他们是孔子,孟子,老子,而在西方便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群哲学家。今天,跟随我的步伐,读读《理想国》。
为什么人们需要正义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害怕社会惩罚?只因为他们生活在神的报应观之中?是因为社会中的强者会以合法的名义恐吓弱者使其屈服?人行善,岂是为善?不管奖赏和惩罚,正义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吗?我们如何定义正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他试图给正义下个定义,并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定义正义,即正义本身是有价值的。他用一个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两个挑战:正义的定义要诉诸于人类的心理,而不是感知到的行为。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策略是首先解释社会或政治正义的基本概念,然后推导出个人正义的类似概念。在第二卷、第三卷和第四卷中,柏拉图将政治正义定义为一个有组织的政治机构中的和谐。一个理想的社会由三种人组成:生产者(工匠、农民、工匠等)、辅助者(战士)和监护人(统治者);当这三个阶级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的时候,社会就是正确的。每个群体都必须履行其适当的职能,而且只能履行这一职能,而且每个群体都必须处于相对于其他群体的正确的权力地位。统治者必须合理统治,战士必须维护统治者的信念,生产者必须限制自己行使技能。大自然授予这三个角色的正义是专业化或者说个性化的:要求每个人完成的社会角色符合自然的分工,并且每一个社会角色之间都不会互相干扰。
在第四卷的结尾,柏拉图试图表明,个人的正义反映了政治的正义。他认为每个人的灵魂都有一个与社会的三个阶级相对应的三结构。其中之一是理行,它追求真理,并对我们的哲学倾向负责;第二个是精神,渴望荣誉并对我们的愤怒和愤慨的情感负责;还有灵魂中的欲望,它渴望各种事物,但最渴望的是钱(因为钱必须用来满足任何其他基本欲望)。公正的个人可以与公正的社会相类比来定义;人的灵魂的三个部分在相互之间实现了必要的权力制约和影响的关系。在一个公正的个体中,灵魂的欲望部分则服从并追随理性所引导的一切。简单来说:在一个公正的个体中,整个灵魂的目的是满足理性部分的欲望,就像在公正的社会中,整个社会的目的是满足统治者的任何愿望一样。
公正的社会和公正的个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根深蒂固。实际上社会的三个阶级,都是由灵魂的三个部分所支配。生产者被他们的欲望所支配,使他们对金钱、奢侈品和快乐的欲望。战士被他们的精神所支配,使他们变得勇敢。统治者被他们的理性官能所支配,努力追求智慧。
这本书第五卷至第七卷关注的是作为哲学家国王的统治者。在太阳、直线和洞穴这三个类比中,柏拉图在推敲他的型相理论(theory of Form)时解释了这些个体是谁。柏拉图解释说,世界被分为两个领域,可见的(visible)和可理解的(intelligible)。可见世界是我们在周围看到的宇宙。可解的世界是由形式(Form)构成的——抽象的、不变的绝对存在。按照柏拉图的理论只有形式才是知识,因为只有它们才拥有永恒不变的真理。
只有那些被训练得能够理解形式的哲学家才能知道任何事情。哲学家要成为有能力的统治者,必须知道善的形式——其他一切形式、知识、真理和美的源泉。柏拉图不能直接描述这种形式,但他声称它对于可理解的事物就像太阳对于可见的事物一样。柏拉图以洞穴的寓言为例,生动地描绘了哲学家的灵魂经历了认知的各个阶段,从可见的领域进入可理解的领域,最终获得善的形式。因此,教育的目的不是把知识注入灵魂,而是把正确的欲望注入灵魂——让灵魂充满对真理的渴望,从而渴望超越可见的世界,进入可理解的世界,最终达到善的形式(Form of the Good)。
《理想国》这部哲学巨作的地位大概就相当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经典力学的地位。在那个民智尚未开启的时代,有这样一群我们可以暂时称之为哲学家的人在思考正义,建设完美的城邦等许多至今仍然值得讨论的话题,必然对当今社会对整个西方哲学有这种大的奠基意义。
排版 | Ast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