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疾病|我们存在哪些误解

有哪些你觉得是常识,但大部分人好像并不知道的事?

日常总会听到身边的人半严肃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我得了抑郁症。”、“我这人吧,特别强迫。” 或是“ TA 这人啊,特别分裂 。”

“强迫”“分裂”这样的词最初来源于对心理疾病的描述。

而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并不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那么简单。

人们对精神心理障碍的误解

从大家常听到的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说起吧:

抑郁症——典型误读:就是脆弱,不堪一击,不够坚强。

“这年头,哪个不抑郁嘛?不要发牢骚了,打起精神来哦……”

“坚强点嘛,又没好大的事,那个XX还得了癌症,人家也没有像你……”

这怕是很多抑郁症患者都听过的“劝解”,其实真的离理解他们还很远。

他们中很多人都清楚自己得了病,但周围可能没有人觉得是病,甚至还有人认为是想太多、矫情、脆弱、不堪一击……

为了让自己的抑郁、负面、笨拙不被发现,不加重,不影响他人。

许多抑郁症患者努力把自己包裹起来、躲起来、不说话、不去想、不哭泣,内心深处一直在让自己坚强、坚强、再坚强,忍了又忍。

患抑郁症的人就像被卷入了抑郁黑洞的附近。

其实他们一直在努力、勇敢地不放弃自己。如果真的放弃,那也是不由自己的。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一种失去活力,失去了正确感知快乐、高兴、兴奋、悲伤和痛苦这些能力的疾病。

这跟坚不坚强、脆不脆弱没有任何关系。

强迫症——典型误读:强迫症好玩,我也有啊。

强迫症曾被一度调侃,用它开玩笑似乎总是特别有意思。

有的人会这样自嘲:“我经常把指甲啃得很短,否则不爽。

我不清理手机内存就会不爽, 我的桌子要是不整齐我就不爽,我的书页折了个角我就受不了,真有趣,我一定是强迫症。”

强迫症就像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给自己添了那么一点小个性,让人印象深刻。

因此在强迫症患者找人倾诉时,得到的回答可能是“我从小就有强迫症,哈哈,好巧啊,你也有强迫症啊?这种事情不用在意啦。”

这种时候,强迫症患者内心一定是崩溃的。

因为这个被调侃、被当作玩笑的“强迫症”,和那个将他折磨得生不如死的“强迫症”完全不同。

用轻松的语气谈起强迫症本身就是一种误读。所以真正的强迫症到底是什么呢?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强迫及相关障碍被单分一个单元。

其中包括强迫症,躯体变形障碍,囤积障碍,拔毛癖(拔毛障碍),抓痕(皮肤搔抓)障碍等。

强迫症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主要表现是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患者感觉非常痛苦却无法摆脱。

这和调侃中提到的那些小小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完全不同,它们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而且患者会在它们身上浪费大量的时间,每天至少在1小时以上。

不仅如此,它们会极大地妨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会妨碍了社会活动和与他人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焦虑障碍——典型误读:你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了?

焦虑障碍是另外一个容易被人“小瞧”的障碍,生活无比匆忙的今天,大家的肩上都有一堆担子,谁没有焦虑过呢?

确实,正常焦虑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它甚至对我们有些“用处”。

比如说,明天要考试,今天感到的焦虑就可以帮我们更努力地准备。

所以说,正常的焦虑是一种有用的情绪,它是是一种情感表现,当人们面对潜在的或真实的危险或威胁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应。

这些焦虑往往因一定原因引起(考试、就业等),一般是可以理解的、适度的。

但是,一旦谈起焦虑障碍,我们可能就不能对它这么轻视了。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比如说自闭症,根本就不是“不喜欢和别人来往”这么简单,也不是什么“天才病”,而是很严重的一种先天性障碍。

自闭症患者及其家人都背负着社会的许多不理解。

无论是曾被附上“哲学及艺术”特质的抑郁症,还是被当做“天才病”的自闭症。

我们都应该揭开它们浮华的薄纱,了解其患病的真正根源,对疾病保持理性科学的认知。

最后的话: 人类与抑郁症、强迫焦虑症的斗争仍在继续。

如今大部分精神心理障碍还处于症状学诊断阶段,在未来,实现病因学诊断非常重要且有必要。 只有精准化精神医学和精准化心理干预时代的到来,患者才能从根源上得到高效化的治疗,人类面对精神心理障碍时才更有把握获得胜利

(0)

相关推荐

  • 强迫症对女性会造成哪些危害? 怎么改善强迫症?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大家对于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了,而且也不仅限于身体表面的健康,心理健康也同样关注.比如强迫症就是我们现在比较多见的一种心理疾病,特别是很多女孩子容易出现强迫症的症状.那么,强迫症对 ...

  • 这12个话题,带你看清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抑郁症

    看过本公众号此前的[双相障碍]和[强迫症]系列之后,可能很多读者有疑问:为什么现在才开始写抑郁症? 确实,对比双相情感障碍和强迫症而言,抑郁症更为大众熟知,患病率更高,患者数量更大.诊疗需求也就更多. ...

  • 被误解的厌食症患者: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我对食物特别感兴趣,特别想吃,但我就是怕--" 提到厌食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看到食物没有食欲的一类人. 但事实上,这样的说法是对厌食症患者的误解,很多厌食症患者食欲很好,并不 ...

  • 医生说 |得了睡眠障碍该如何治疗?

    3月21日是第21个世界睡眠日,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有睡眠问题,我国有各类睡眠障碍者约占总人群的38%,这些人中包括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 三大类90余种睡眠疾病,严重影响人们 ...

  • 【强迫症】患者有强迫、又有抑郁/双相,到底是什么问题?

    我们临床中遇到不少患者,一方面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另一方面又有突出.明显的强迫症状,因此被其它医疗机构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症共病强迫症. 而多数精神科大夫又往往没有时间对两者的联系作出较清晰的解读,导致 ...

  • 长期自卑会导致哪些心理疾病?

    灰心丧气,情绪低落,低估自己,悲观厌世,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自卑,焦虑严重困扰着我们,尤其是青少年....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线工具网提示,人们更多会关注物质的需求,而不是精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得名及其概念演变与误解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4月22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quo ...

  • 老子说:表面不争,就没人争得过你?这是对老子的最大误解

    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创始人,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圣典,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研究这部奇书.<道德经>中有一个重要概念:"不争",是老子最为 ...

  • 举证不能即败诉?我们都误解了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胡学军 I 作者 <河北法学>2021年第3期 I 来源 证明责任泛化理论批判--以"物"之争议的举证证明为中心  一.疑难案件引发的证明责任分配 ...

  • 黄煌:温胆汤,传统的精神心理疾病用方,适用于焦虑、抑郁!

    简介:黄煌,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常委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     古代的壮胆方,传统的清热化 ...

  • 最容易误解的32个文史常识,汇总大全来了...

    最容易误解的32个文史常识,汇总大全来了,家里有孩子的,为了孩子着想也要收藏起来学习,人民日报极力推荐的好资料. 对于文史常识,很多家长.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很大的误解. 今天,周少就来帮大家解决这 ...

  • 究竟什么是胎息?葛洪说的胎息,被后世误解太深!

    胎息是一种养生法.最早对胎息进行阐述并提出修炼方法的,是晋代的葛洪.他在<抱朴子释滞>编中云:"胎息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中,其道成矣". 历代道家及养生家对胎息十分 ...

  • 价值投资,百年误解

    科学 1920年代,距今100年前的美国华尔街,一个犹太籍美国人正在悄悄地不停买入一家石油管道公司的股票. 当时,这家公司的市值约280万美元.当买到5%的股份后,他联合一名律师,发动了占38%股份的 ...

  • 被误解的汉中

    在我生活的城市南京,有路名"汉中路",有地名"汉中门",每次经过,心底都会漾起温柔的涟漪. 我知道,央视主持人胡蝶是汉中人:写<步步惊心>的作家桐华 ...

  • 心理疾病的来源,“病”的汉字构造形态就早已说清楚了

    当今许多人为了各类心理疾病,总是奔波于各大医院,找寻所谓名医.好药.殊不知,中国文化的许多内容其实都在揭示着生命的许多奥秘和化解的方法.其中,关于心理疾病,汉字构造的形态就早已告诉了我们. 1.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