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太玻璃心?芬兰教育获赞:让孩子变得强大很简单

01

前几天,邻居说自己的儿子不想上武术课了,因为压腿太疼了。

“你说说,这是什么理由?现在的孩子,遇到点困难就退缩,这以后可怎么办呀?”

这吐槽瞬间引发了许多妈妈的共鸣:

“我儿子玩个拼图,一遇到难的就不玩了”;

“我女儿喜欢缠着我下棋,可是输了就各种耍赖,要重来”;

“我儿子做数学题,一看到题目比较长,就嚷嚷着太难了不会,明明题目意思都还没看清楚”……

小孩子有畏难情绪很正常。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抗挫力。它指的是,一个人在遇到不利状况时的自我掌控力和担当力。

抗挫力强的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第一反应是如何战胜它;

抗挫力弱的孩子,一遇到挑战就退缩,一遇到挫折就崩溃。因为,“太难了,算了吧”的思维已经根深蒂固了。

02、是现在的孩子太“弱”,还是父母太“强”?

陶虹曾在一档节目中,分享过一个育儿的小故事。

她发现自己的女儿不太爱玩积木,不管她如何引导,孩子都表示不感兴趣。可奇怪的是,只要她不在,女儿就会自己跑去玩积木。

如此反复了几次之后,她才发现,原来是女儿觉得妈妈玩得太好了,自己却怎么堆也堆不好,所以不敢在她面前玩。

于是,陶虹就让孩子爸爸在孩子面前“表演失败”,让孩子知道,原来大人也有做不好的时候。

有时候,我们总是抱怨孩子抗挫力弱,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是因为我们没有让孩子明白: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犯错,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而有时候,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崩溃,是因为父母给予了太多的压力。

有一位老师,对自己儿子的标准永远是100分,即使孩子考了98分,她也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她教的学生都很优秀,她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比他们差。

她的孩子会如何面对“失败”,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位妈妈后来却被查出了严重的抑郁症。

大多数输不起的孩子身后,都有一个输不起的家长。

于是,很多孩子变得不敢轻易尝试,更不敢犯错。

03、该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力?

  • 接纳孩子的畏难情绪,然后以鼓励为主

我们成人尚且会有畏难情绪,何况孩子呢。所以与其指责吐槽孩子的玻璃心,不妨先接纳他们的情绪。

比如,孩子跟你抱怨:

“这道题太难了,我们很多同学都做错了,我肯定做不出来“;
“我总是输,我以后再也不要下棋了”;
“这件事也太难了吧,我做不来”……

父母可以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这道题这么难啊,让我看看。嗯,确实不太容易。”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时,他们才能继续听你说下去。

特写悲伤的小男孩在家里被妈妈拥抱。

然后,再鼓励他们接受挑战:“你那么优秀,尽管试一试啊,不试怎么能知道自己就不行呢?”

哲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当父母给予孩子正面激励的时候,孩子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而当父母否定孩子的时候,他们会更容易放弃自己。

  • 教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失败

看过一个小视频,2岁的女儿在平衡车的比赛中失利了,被妈妈训斥:“你有什么脸好哭啊?全程在那遛弯!”

当父母无法正确面对失败的时候,孩子亦然。

其实,失败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

芬兰就特立独行地设立了一个“国际失败日”。

每年的这一天,就会鼓励大家把自己失败的经验分享出来,甚至在官网上列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失败指南”,教人们如何“失败”。比如:分享囧照、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失败一次……

而芬兰的孩子学习滑雪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如何“跌倒”。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就会四脚朝天地练习跌倒,然后再爬起来继续。

这个过程,又何尝不像是人生?失败和挫折,不过就是一次跌倒,重要的不是关心孩子摔到了哪里,而是要教他们如何爬起来。

卡耐基曾说:“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很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刻意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允许孩子犯错、试错,才能让他们经受住困难挫折的摔打,才不会习惯性放弃。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替代孩子去经历人生的挫折或低谷,但我们可以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用肯定、欣赏和爱,让孩子变得更强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