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 老家山村秋入来
我们一直期待着你的关注| 第 211 期
老 家 山 村 秋 入 来
文 | 李新
时间轮回到梧叶飘黄的时候,冷风时而偷袭,鸟声也渐渐地稀疏了。
清晨,朗晴的光幕下,在澴水河边晨跑,脚下巴掌大的梧桐叶掩护着窄细的垂柳叶,在温婉带冷的微风吹动下,似紧似慢地裹挟着一小团银杏树叶向前慢慢铺展,偶尔弹跳起三两叶片来,在低低的地面上打旋、飘逸、再落下,眼前浮动的便是调了色的片片油画般的黄。
这已然是深秋了。
很想回故乡。回到老家的山村走一走,看一看。“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诗仙笔下的景致,在时下可谓是老家山村金秋里最贴切的映照。
难得钟情在孤寂的周末。回了丛林、峰峦、冲谷间隐秘的山村。一个现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乡邻的大山居住地。
晨曦中,快速离开了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县城。通向老家山村的水泥路,有些潮润,弯弯拐拐、羞羞涩涩地伸进了大山的腹部。一进山村,就直奔路边的石台,歇息,望山。心头里,便突然涌出了感慨与怅然。
独自偷偷地回到大山里,让我想起了一起长大的、在外地建筑工地上打工的同胞兄长,前不久在搭建房屋模板时,不慎从高空跌落下来身亡,留下无助的妻儿。那是一个连绵而冰冷的雨天,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自家兄弟们把他抬回了老家,安葬在眼前对面的山坡上。眼下,已是霜降的末秋时光了,兄长坟地旁的炸树林已经落满了层层黄叶。
此刻凝望此景,心头涌上的感慨是:我活着!怅然的是:他永别!
登上曾经熟悉的峰顶,极目向远,寥廓无际,树木苍茏如黛,我知道这是大自然的回报。多年来,老家大山村一直在封山育林,结束了早年砍树变钱的穷途末路般的苦逼日子,人人心之所望,回归美丽的乡村。
因为赶了大早,当下正是旭日初升,满天红霞与苍翠的山色交相辉映。家乡的山势峻高,总感觉现在似乎连鸟儿也飞不过一样。在如此明亮通透的秋天望山,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山峦相连,迂回别致,层层相携,瑰玮而熟美的意境,实在引人入胜。扑入其间,总会让人纵情地、淋漓尽致地打开手机微信呼喊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我回来了啦,你们也一起回来看看吧”!也许,如今全部走出老家大山村、生活在城里的兄弟姐妹们,一定有着我最纯情的感应,眼皮子跳跳呢。
怀抱着一棵粗壮的、结满果实的橡子树,我不由自顾地乐了,暗笑了。
大山的脚腕处,老家就镶崁在那里。逶迤的山溪从门前的田园擦身而过,山顶到山脚,从树木根系渗漏的泉水顺着跌宕起伏的山势安安静静地淌入了溪河。偶尔,有几只斑鸠从溪涧边突然冲天飞跃,咯咯的叫声,是那么畅快淋漓,山谷间一下子便长时间的荡漾着喜悦和情不自禁。
鹦鹉沟,这是我们老家山湾的名字。名符其实,独有的山谷峰峦之势,犹如展翅欲飞的鹦鹉,山林深处,往年真的有鹦鹉鸣叫,只是现在已经罕见了。山湾总共七户自家人,眼前所有的土坯混合青砖的瓦屋,大都已是门前蒿草枯黄的景象了。
打小就特别铭刻于记忆中的老屋后面的红薯洞、堂屋侧旁的地窖、门口前坎的水井,早已坍塌压实了。令我惊讶的是,那应该还是我们小时候种在陶盆里的仙人掌,依旧在断瓦秃壁的房屋间特别旺盛地生长着。差不多三十年了吧,这几盆仙人掌一直被放在老屋平台屋顶的角落处,栉风沐雨。硕大的掌叶枯败了,又新生出鲜嫩的掌面,那根根的老刺,非常努力地朝天张望着,发出经年累月的光芒,格外抢眼。
板栗落地了,稻田收割了,疯长的葛藤爬满了花生地边。或大或幼的野猪顺着葛藤将地边拱成深一窝浅一窝的形状,地面上乱七八糟的啃印与周边红黄相间的乌桕、鸭掌枫、栎树、野柿子、山楂树、猪倌叶、蒲公英、桔梗花相互辉映,泛发出极强的生命气息。“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这原生态的格局,景随人移,色如容妆,既颇见性情,又更显品德,实在美得让人有着窒息般的快感。
结实宽畅的水泥路通了,从老家大山村骑车到乡镇街区也就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平时,居在小镇街区里,可以共享政府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相对高质量的生活资源;忙时,挺进山村劳作,精心侍弄好田地和山场;丰收了,所有果实便顺着出山的水泥路运进镇区自食或销售,这已经是我们老家大山村民们幸福的生活方式。
秋收后的老家山村,现在已开始归于寂静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已越过一山,跨过一壑,绕过一岗,驻停在垄上的平坦处,举目向苍穹,恰逢一群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的晴空当中,正争先恐后地排云直上,那么矫健凌厉,那么奋发有为地大展着宏图。
进得老家大山村里来,我心素已闲,真可谓是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沐浴在特有的气场里,深深感受到了又一场正在蕴藏来年丰收的力量。
- 关于作者 -
李新,男,湖北大悟县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记者、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一级)。刊物发表作品逾200万字,部分作品入选文集、年鉴并获奖。
阅读往期经
第 二百一拾一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