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咳,无痰,夜重日轻,无热,水肿,干咳又叫水寒射肺

干咳者,有声无痰,病因精血不足,水不济火,火气炎上,真阴燔灼,肺脏KT 涩而咳也。丹捷。

干咳无痰,白天轻,夜间咳甚,只点少商、商阳、三阴交三个穴位,不吃药自愈。

午后咳,阴虚也

黄昏咳,火气上感于肺也

问曰:平人干咳无痰者,何故?
答曰:此元阴不足,而肺燥也。夫肺为金,生水之源也。元阴不足,由于肺燥不能生水,肺燥实由于元阴不足而邪火生,火旺克金,故肺燥。肺气燥,斯干咳作矣。法宜苦甘化阴养血为主,方用甘草干姜汤,合当归补血汤,加五味子治之。
问曰:病人干咳,周身皮肤痒者,何故?
答曰:此元阴虚不能润肺,肺燥而不能行津液于皮肤也。
夫病人干咳,乃血虚肺燥之验。
肺主皮毛,肺气清,则节令行而不乖,脏腑咸赖;肺气燥,则节令失,而津液不行,百病丛生。
津液不行于内,则肺痿、脏结、肠燥、痿躄、筋挛、骨蒸等症即起;
津液不行于外,则皮毛、肌肤、爪甲、枯搞、燥痒之症立作。
此条言血虚肺燥,有如是等症,法宜清燥、养营为主,方用补血汤,合甘草干姜汤,加五味、白蜜治之,解见上。
业斯道者,须知人身气血运用机关,气血之根皆在下,培养在中,发用在上。根即此○也,培养即此◎也,发用即此⊙也。
肺主气,即发用之外圈,心主血,即发用之内圈。
外圈本乾体所化,内圈本坤体所生,天包乎地,地成乎天,混然一物。
地气上腾,指坎中一阳,由下而中而上,一呼即起;
天气下降,指离中真阴,由上而中而下,一吸即入。
故曰呼、吸者,阴、阳之橐龠也。呼则气行而血随,吸则血行而气附。呼吸虽判乎阴阳,其实升则二气同升,降则二气同降,升降循环不已,故即上、下以判阴、阳也。
先圣恐人不明,故画卦以明阴、阳,乾坤则称为先天,六子乃为后天,今人专在后天论阴阳生克固是,而不在先天论阴阳盛衰,是知其末,而未知其本也。苟有知得阴阳升降之道者,庶可与共学适道矣。

干咳,无痰,夜重日轻,无热,水肿,干咳又叫水寒射肺
治疗方子:
柴胡30g、茯苓40g、白术30g、干姜15g、五味子25g、甘草15g、
分两次服。
不发烧,化痰止痰方子:
二陈汤方
陈皮30 茯苓40g、半夏20g、甘草15g,亦可以加厚朴20g、杏仁20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