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真博士】三伏贴妙方
撰文 / 常真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它的方法是在三伏天将特殊的中药贴在人体的一些特定部位上,保持6~8小时左右,三伏贴具有治病、防病的效果。
一、三伏贴为什么可以治病?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大自然温度最高,我们机体的代谢最为旺盛,中医叫做卫阳最为旺盛,这时表皮的毛孔开放,神经感受器最敏感,通过特殊药物刺激就可以使机体产生神经-体液-内分泌调节,中医叫做温补阳气,从而起到驱散寒湿、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三伏贴可以刺激皮肤中的神经感受器,调节交感神经-肾上腺能系统与副交感神经-胆碱能系统,通过刺激植物神经来完成对人体脏腑器官功能的良性调节。
二、三伏是哪三伏?
三伏天是指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初伏2019年7月12日-7月21日10天
中伏2019年7月22日-7月31日10天
末伏2019年8月11日-8月20日10天
加强2019年8月21日-8月30日10天
三、三伏贴配方
三伏贴的配方,源自于清·张潞《张氏医通》“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四、三伏贴治疗哪些疾病?
三伏贴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慢性、寒性、虚弱性、过敏性病症。
贴敷身柱、大椎、膻中、天突、肺俞等穴位皮肤可以治疗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贴敷中脘、至阳、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等穴位皮肤可以治疗慢性胃病、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等消化系统疾病。
贴敷督脉的皮肤可以通过刺激交感神经-肾上腺能系统升高人体肾上腺激素水平来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系统疾患,还可治疗小儿厌食、遗尿等儿科疾病,以及现代医学可以用激素来治疗的疾病。
贴敷十七椎、关元、三阴交等穴位的皮肤可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患。
还可以通过贴敷局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头痛、胸腹痛等颈肩腰腿痛。并且在强身、保健、养生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优势。
若每年贴敷3~4次,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五、禁忌人群
(1)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
(2)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3)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4)妊娠期妇女。
(5)糖尿病患者。
(6)肿瘤患者等。
六、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2)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均为正常反应。
(3)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4)为了保证疗效,而又避免引发感染,应尽量减少水泡的发生。若敷药处皮肤有灼热疼痛感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严禁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有严重水泡时,可以涂抹红霉素软膏或者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5)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6)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7)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患;或皮肤有破损;或对贴敷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
(8)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冷饮,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肤清洁。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9)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10)贴敷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慎食生冷、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
(11)有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的患儿不宜贴敷。
(12)其他谨遵医嘱。
七、贴敷时间
一般成人6-8小时,儿童2-6小时(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