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新房 “娶非遗”——文旅融合活古城(2)|画说身边事

前天,一篇“文旅融合,让古城活起来”的小文发出后,有网友要求说的具体一点。那篇小文说的思路,用博物馆的理念运营即墨古城。今天就具体点:高规格“迎娶非遗”进古城。

即墨古城,无山,无水,无自然资源优势。但,即墨是一个千年商都,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是最大的优势,即墨古城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做足历史文化文章。
即墨博物馆没建设在其中是个遗憾,非遗是古城当下可以利用的最有效的、最接地气、最方便的历史文化资源,古城应高规格装修“新房”,把“非遗”这个“历史贵妇人”迎娶进来。
非遗具有地方传统历史文化显著的特征,生活中处处可见可闻。
全国各地古城,都在做足非遗文章。不久前在南方的一个高速公路的休息区,青岛的一个普通社区活动室都有显著的非遗展示。
即墨悠久的历史,非遗资源非常丰富,且古城周边就有一个胶东非遗博物馆,国家三级。还有老酒,地瓜酒、花边、发制品、田横砚、泥老虎等许多民办博物馆,集中于古城,最能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还可以把青岛市的、胶东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纳入其中,采用仿古、互动、体验、沉浸等现代化的展陈方式,做好文创的教育、研究、开发,让即墨古城成为及胶东地区非遗的集散地,必能形成规模效益。
只有让非遗“篮子”里的传统技艺、传统习俗,民间故事,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音乐,传统体育,传统文学、传统饮食等都融入到古城的传承、教育、旅游、娱乐中,渗透到的“吃、喝、玩、乐、购、住”里去,古城才会有血有肉,丰满厚实,生动鲜活起来,古城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不再空洞。
当年建古城的时候,笔者也提过类似建议,可惜错过了历史博物馆,又错过了非遗博物馆,让现在古城里的非遗,零碎化、地摊化、边缘化了。
缺少文化软实力或许是今日古城遭遇频繁吐槽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古城的决策者把经济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那肯定是路途还是会很艰难的。

其实,只要做好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获得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自然会好起来!

(欢迎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