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春天
这个星期,在外国文学史的课上,我们学习了浪漫主义,很多同学说到了成年人失去了孩童所拥有的童真与真实,这似乎成为我们批判成年人的一个理由。
不得不说,我当时也很认同这部分同学的观点。
因为懒,我没有及时完成这篇文章。
但在这个星期天,也就是现在,我改变了我的看法。
孩子的天真跟成年人追求的真实实在不能等同。
老师讲到这个内容的时候,我想起了小学二年级的一件事,因为与众不同所以记忆犹新吧。
我本想用这个事情来佐证大家的观点,而现在我只想用它来佐证我现在的观点。
二年级的一次单元测试,老师在讲解语文阅读题目。
阅读的文章主要是对春天的各种美景的赞美,最后一个题目也顺应着问“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当时老师看了一些同学的答案,并选了一些同学到黑板上把自己的答案抄写出来。
大部分同学都是喜欢春天,理由也是大同小异,不过是一些对春天美景的描绘以及对春天万物复苏意义歌颂之辞。
一个男生的答案就显得别出心裁,他认为“我不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经常下雨。”
简简单单的理由,老师给了他满分。
写出这样的答案,其实是需要勇气的。
很多老师其实喜欢顺应文章作者的意思来给学生讲课,作者喜欢春天,那就讲春天好的一面,情感上自然也是喜欢春天的。
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似乎有意在贬低花生的外表,来凸显花生默默无闻的品质。
我的教育见习课老师认为,花生其实不丑。
是啊,花生哪里丑了,它壳上的纹理,不就是天然的艺术品吗,怎么就不如桃子、石榴美了?
我们不能强求作者喜欢花生的外表,更不能强求学生跟作者一样只知道花生的默默奉献。
我很幸运,我二年级的语文老师给了那个不喜欢春天的同学一个大大的勾。
老师让我知道,我们不必脱离自己的感受去认同别人的观点,哪怕那个人是伟大的作家。
不幸的是,我是绝大部分喜欢春天中的一员,我当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没有顾及自己真实的感受。
生活在南方,其实春天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那么特别。
南方的冬天并不是萧条的,我们也就看不出春天的生机勃勃了。
印象最深的,真的就是那个男同学说的,春天经常下雨,给我们上下学造成了不少麻烦。
我其实也不喜欢春天。
孩子的世界是很简单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们不需要考虑什么后果,因为他们也不清楚有什么后果。
成年人的世界呢,也可以这样吗?
韩剧《请回答1988》里有这样一幕:德善的奶奶去世了,家里人都悲痛欲绝,但德善的爸爸在面对前来慰问的客人时笑脸相迎,德善觉得爸爸很冷漠。
可当德善的爸爸见到哥哥的时候,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因为他是成年人,他是一家之主,有时候,他需要埋藏自己的悲伤来支撑他的家庭。
当抛掉这些身份之后,他不过是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
他再也没有妈妈了,他却不能宣泄自己的悲伤,让一个痛到极致的人露出笑容,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
他只能这样选择,他不得不这样笑,因为生活还得继续。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都不会那么容易。
一个小孩说一个阿姨丑,别人只会说他不懂事,但一个成年人说别人丑,你觉得后果是什么?
我们明明知道,这两者不过都是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已。
不要轻易地下定论,孩子就真实,成年人就虚伪。
我们不能一边要求成年人成熟一边又要求成年人真实,这又对谁公平呢?
只要我们没有对别人造成伤害,虚伪点又何妨?
社会是个大舞台,踏进去就是要戴面具的,面对不同的人要换上不同的面具,这是游戏规则,想要活下来,最基本的就是遵守规则。
孩子可以喜欢春天,大人必须喜欢春天。
有时候
明明有选择
但偏偏不能选心意的选项
他们已经够累了
不要对他们太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