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大学生脱单联谊活动的四十年变迁
联谊,指人们为联络沟通友谊而举办的一系列聚会活动。其中,脱单联谊会备受大学生的青睐,其是以促进男女生互动与交流为主题,开展的一系列以异性配对为目的的活动。当高中毕业后,部分怀揣着校园恋爱梦想来到大学的年轻人,发现爱情并不是按需分配,人人有份。由此,便催生出种种打着“交友”的幌子而兴办的联谊活动。揭开这面幌子,会发现:其实最大的动力是脱单。从我国恢复高考至今,大学生群体活跃在20世纪的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00年代和10年代。本文将探讨在这四十年间,大学生脱单联谊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一、1980年代的大学生:同学,赏脸跳支舞吗?
中国80年代的大学生脱单联谊最主要的方式是舞会。通过在同乡会结识到新伙伴之后,男女生就可以一起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参加逢年过节必定举办的交流舞会。给这些平时见面只会打个招呼的男女生一支舞的时间,短短三分钟,既可以了解对方的身份背景、兴趣爱好,又可以在浪漫的BGM(背景音乐)下用优雅的肢体接触增进感情,效率高、效果好。舞会结束后再搭配借书、借磁带这些一来二往、增加接触的老梗,效果更佳。
二、1990年代的大学生:文艺青年的黄金时代
勇于将爱情进行到底的90年代大学生中,最受追捧的是舞文弄墨的文学青年、清新自然的民谣青年和热血叛逆的摇滚青年。因此脱单联谊的主战场从室内转移到室外,运动比赛成为了联谊的不二之选。此外,郊游也是一种当时备受青睐的一种脱单联谊活动模式。这个时期大学生们往往会通过寝室联谊(性别平衡),十几个人出门踏青,娱乐之余还方便近距离观察人品和性情,不少人就在此中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三、2000年代的大学生:同学,加个QQ吧?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推向了无比宽广的脱单联谊舞台。譬如聊天室、QQ、BBS论坛等,这些社交软件基本包办了大学生们从征友到培养感情的全方位需求。因此,这个时期脱单联谊的形式更多的是通过这种网络社交软件的方式进行。此外校内论坛也风靡一时,而天涯、人人这些因兴趣而聚集的网络论坛更是大学生联谊的最大策源地,甚至连晋江文学城也建起了多个联谊QQ群。
四、2010年代的大学生:花样迭代难掩油腻升级
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大学生脱单联谊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唱K、密室逃脱已经略显老套,百人甚至千人参加的活动才能将联谊这个词的功能最大化。除了正常的聊天交流,联谊会上某些议程却逐渐变得尴尬起来,比如某些从名字到方式都充满了暧昧的暗示的小游戏:和素未谋面的人绑在一起用身体挤破气球、用嘴巴叼着同一个杯子传水....这些志在将身体接触最大化的小游戏,让联谊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油腻的气息。
五、回顾与展望
回顾40年变迁,高校大学生的脱单联谊活动方式经历了从入门到精通,从清纯到油腻的一系列转变过程。这种转变深受大学生人数、性别比例和社会风潮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脱单联谊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升级,深受入学人数的影响。大学生数量越多,脱单联谊越兴旺发达。
其次,大学生的性别比例也会影响脱单联谊活动的发展。性别失衡增加了脱单难度,脱单联谊越来越成为“刚需”。根据2018年麦可思大学生情感状态调查,目前大学生单身的比例高达71%。归根结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当前的专业设置状况影响到大学生的性别比例。比如,全国高校中极端男女比例是98%女生的中华女子学院,以及87%男生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即使在性别均衡的高校内部,也有俗称的“尼姑专业”和“和尚专业”,像师范、语言类专业,男女比可达到1:10;而工科、理科男女比可达到13:1。这种极端男女比的不平衡就加速了脱单联谊活动的发展。
最后,大学生脱单联谊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是社会娱乐活动的小小分支。大学作为“象牙塔”,在1980年代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之下,大学生也许对于社会娱乐发挥了某种“引领”作用。但从40年的历程来看,这种“引领”越来越变为“跟随”。因为大学生扩招后,大学相比社会的“受教育程度优势”逐渐变小。同时,全球化信息化导致社会娱乐活动不断走向专业化和迭代化,大学的“引领”实力变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