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学习倦怠的心理咨询改进策略
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心理学视角寻找出路。心理知识的普及、心理咨询的可能、心理档案的使用、心理扶助队伍的扩充,都可能减少大学生过度的学习倦怠。
一、课程设置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大学生学习需要有健康的学习心理。为了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除了学生对自我调适以外,还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内容中,尤其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在平常的教育中,教会学生如何应对学习挫折,如何增加心理承受能力,在大学生活中可能需要了解哪些心理学知识,等等。这些理论知识的储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情绪管理。
二、扩大学校及学院的心理咨询服务
一方面是广泛传播心理学知识。这需要安排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或者邀请相应领域的专家,在大学校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让所有学生在维护心理健康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是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我国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形式大于内容,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室是“摆设”,里面的咨询师大多由本校的研究生担任,可能会缺乏经验和专业性,改进空间非常巨大。
三、建设并应用好大学生心理档案
当前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前以及开学初,会进行简单的心理测试。在学生就读期间同样也需要进行心理问卷测试,并时刻关注敏感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获得的心理测试数据要倍加珍惜,让数据体现出研判和主动服务的价值;需要获取的数据要设法搜集,让心理扶助有据可依。建设并应用好大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消解。
四、发挥辅导员和教师的辅助咨询作用
学生在读期间与辅导员打交道的次数较多,所以辅导员也要有意识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能够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防止问题的扩大化与严重化。辅导员是学生工作最重要的抓手,在学习倦怠问题解决上同样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与此类似,大学教师尤其是导师,能够发挥学习咨询作用,也能为大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学术扶持和心理辅助,减少学生的心理倦怠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