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小记(吴伯箫)

​菜园小记

吴伯箫(1906年03月13日—1982年08月10日)

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多浆的果实,却可以食用。俗话说:“瓜菜半年粮。”

我想起在延安蓝家坪我们种的菜园来了。

说是菜园,其实是果园。那园里桃树杏树很多,还有海棠。每年春二三月,粉红的桃杏花开罢,不久就开绿叶衬托的艳丽的海棠花,很热闹。果实成熟的时候,杏是水杏,桃是毛桃,海棠是垂垂联珠,又是一番繁盛景象。

果园也是花园。那园里花的种类不少。木本的有蔷薇,木槿,丁香,草本的有凤仙,石竹,夜来香,江西腊,步步高,……草花不名贵,但是长得繁茂泼辣。甬路的两边,菜地的周围,园里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是。草花里边长得最繁茂最泼辣的是波斯菊,密密丛丛地长满了向阳的山坡。这种花开得稠,有绛紫的,有银白的,一层一层,散发着浓郁的异香;也开得时间长,能装点整个秋天。这一点很像野生的千头菊。这种花称作“菊”,看来是有道理的。

说的菜园,是就园里的隙地开辟的。果树是围屏,草花是篱笆,中间是菜畦,共有三五处,面积大小不等,都是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最适于种菜的地方。我们经营的那一处,三面是果树,一面是山坡;地形长方,面积约二三分。那是在大种蔬菜的时期我们三个同志在业余时间为集体经营的。收成的蔬菜归集体伙食,自己也有一份比较丰富的享用。

那几年,在延安的同志,大家都在工作,学习,战斗的空隙里种蔬菜。

机关,学校,部队里吃的蔬菜差不多都能自给。那个时候没有提出种“十边”,可是见缝插针,很自然地“十边”都种了。窑洞的门前,平房的左右前后,河边,路边,甚至个别山头新开的土地都种了菜、我们种的那块菜地,在那园里是条件最好的。土肥地整,曾经有人侍弄过,算是熟菜地。地的一半是韭菜畦。韭菜有宿根,不要费太大的劳力(当然要费些工夫),只要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出了九就能发出鲜绿肥嫩的韭芽。最难得的是,菜地西北的石崖底下有一个石窠,挖出石窠里的乱石沉泥,石缝里就涔涔地流出泉水。

石窠不大,但是积一窠水恰好可以浇完那块菜地。积水用完,一顿饭的工夫又可以蓄满。水满的时候,一清到底,不溢不流,很有点像童话里的宝瓶,水用了还有,用了还有,不用就总是满着。泉水清冽,不浇菜也可以浇果树,或者用来洗头,洗衣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比沧浪之水还好。同样种菜的别的同志,菜地附近没有水泉,用水要到延河里去挑,不像我们三个,从石窠通菜地掏一条窄窄浅浅的水沟,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浇了。大家都羡慕我们。我们也觉得沾了自然条件的光,仿佛干活拈了轻的,很不好意思,就下定决心要把菜地种好,管好。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为了积肥,大家趁早晚散步的时候到大路上拾粪,那里来往的牲口多,“只要动动手,肥源到处有”啊。我们请老农讲课,大家跟着学了不少知识。《万丈高楼从地起》的歌者,农民诗人孙万福,就是有名的老师之一。记得那个时候他是六十多岁,精神矍铄,声音响亮,讲话又亲切又质朴,那老当益壮的风度,到现在我还留着深刻的印象。跟那些老师,我们学种菜,种瓜,种烟。像种瓜要浸种、压秧,种烟要打杈、掐尖,很多实际学问我们都是边做边跟老师学的。有的学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纸烟和雪茄;有的学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能吃到冬天;有的学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

种菜是细致活儿,“种菜如绣花”;认真干起来也很累人,就劳动量说,“一亩园十亩田”。但是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像苏东坡在《菜羹赋》里所说的:“汲幽泉以揉濯,抟露叶与琼枝。”

或者像他在《后妃菊赋》里所说的:“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西河南阳之寿。”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施肥,松土,整畦,下种,是花费劳动量最多的时候吧,那时蔬菜还看不到影子哩。可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算种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给人很大的鼓舞。因为那希望是用成实的种子种在水肥充足的土壤里的,人勤地不懒,出一分劳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验证不远,不出十天八天,你留心那平整湿润的菜畦吧,就从那里会生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暮春,中午,踩着畦垅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

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稠,中耕得深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或者不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谈话间歇的时候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薹,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发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我们种的那块菜地里,韭菜以外,有葱、蒜,有白菜、萝卜,还有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等。农谚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菜。”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特别是夏末秋初,你看吧: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真是五彩斑斓,耀眼争光。

那年蔬菜丰收。韭菜割了三茬,最后吃了薹下韭(跟莲下藕一样,那是以老来嫩有名的),掐了韭花。春白菜以后种了秋白菜,细水萝卜以后种了白萝卜。园里连江西腊、波斯菊都要开败的时候,我们还收了最后一批西红柿。天凉了,西红柿吃起来甘脆爽口,有些秋梨的味道。我们还把通红通红的辣椒穿成串晒干了,挂在窑洞的窗户旁边,一直挂到过新年。

(0)

相关推荐

  • 乡村记忆(一):水车哗啦啦响

    本文作者:李云彪 大集体时,我们村南北有两块菜园地,每块地有一口水井,并配套一台水车.水车是模仿古代劳动人民用转轮从河水里提水浇地的原理制成的.把类似火炉筒一样的铁皮筒接起来,延伸到井水里,再把有皮圈 ...

  • 夜雨剪春韭:菜园里的那些事

       三月的夜雨,是淅淅沥沥的春雨,一夜之间它就点染了高高低低的桃红柳绿,收复了远远近近的山村水廓.这样的雨夜里,人们可以诗,也可以思.一千多年前,在淅淅沥沥的雨夜里,有位诗人叩开旧友的柴扉,品尝了朋 ...

  • 散文||新菜园小记之二

    新菜园小记之二 连续加班,很多事儿都顾不上,我的菜地已经芳草萋萋鹦鹉洲. 今天得空,一大早前往.满地的马齿笕正在不断蚕食版图,扩张领地.其实,马齿笕是我最爱,这些都在我去年<新菜园小记>里 ...

  • 谈谈我的“伯箫情结”

    谈谈我的"伯箫情结" --在2019年8月10日莱芜"吴伯箫文学研究会"纪念吴伯箫先生逝世37周年座谈会的发言(摘要) 柳 明 瑞 尊敬的"吴伯箫文学 ...

  • 菜园小记

    菜园小记 一 老蔡家的屋后是生产队里在开荒造田的年头里开辟出来的一块稻田.由于常年受竹树遮荫,又受鸡鸭侵扰,这块稻田靠近路边的狭长的一块区域里,基本上只长禾不结实.生产队里有人告状说,是老蔡家的竹子树 ...

  • 修菜园小记

    邓州市乡下的镇上--都司我的家,有一座四间面南的平房,座落在南面黄龙路和西面迎宾大道的交叉口,在交叉口处恰好矗立着一根电线杆子,在电线杆和平房西墙之间有一块大约100平方米的空地,由勤快的妻子闲暇的时 ...

  • 刘东方家乡回望系列连载之:菜园小记

    对于那些客居异地的游子来说,家乡的记忆永远是美好的. 很早就想把对家乡的情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但一直没有找寻到适合的切入点.日前回乡归省,家乡的风物依旧,只是诸多故人业已随风逝去.矗立风中良久, ...

  • 【中州作家】张宗成:特色显著,重点突出 ——吴伯萧散文《菜园小记》赏读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16] 特色显著,重点突出 --吴伯萧散文<菜园小记>赏读 河南邓州       张宗成 ‪1959-1961‬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q ...

  • 散文||新菜园小记

    新菜园小记 环境污染,绿色食品得到大力推崇.能在城市里有一块自己的菜园成为多数人的梦想,"都市农夫热"的风潮因此盛行.我家大院儿的花圃占地两亩,长期以来不断维护投入的成本很大,慢慢 ...

  • 【小荷初露】刘依诺:菜园小记

    菜 园 小 记 刘依诺 指导老师   杨灿 这是夏日里的一件事,我和爷爷.奶奶去了一次菜园. 菜园座落在小区南边,我和爷爷奶奶一起走过一段公路,穿过一片树林,再走过一道小石桥,就到了菜园. 哇!这里有 ...

  • 吴伯萧:菜园小记

    吴伯萧 (散文家) 果实成熟的时候,杏是水杏,桃是毛桃,海棠是垂垂联珠,又是番繁盛景象. 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多浆的果实,却可以 ...

  • 周永刚 || 菜园小记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