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与电影一起走过的《足迹》,每天都是一部《我和我的祖国》
在过去的十几天里,观众最爱看的电影就是《我和我的祖国》,影史前十的票房,还有如潮的好评说明一切。比起那些杜撰出来的宏大场面,大家更喜欢那些有现实做依托、具有真情实感的故事,特别是在70周年华诞之际,通过光影来回顾过去70年来的点点滴滴,没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了。
无独有偶,大银幕上有《我和我的祖国》,小荧屏上则有《足迹——银幕上的新中国故事》,这部电影频道策划并出品,中国电影报道承制的大型专题片自10月5日开播以来,以每天一集的速度带来一连串让人热泪盈眶的集体回忆。
从《开国大典》到《国歌》《国旗》,从《白毛女》到《五朵金花》,通过这些电影所收录的故事,跟随三十位“足迹大使”的讲述,一幕幕重大的历史节点,从百废到兴到四化达成的建设图景,从危机四伏到繁华锦绣,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风貌,通过这这些故事,我们、电影、国家,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些,彼此激励,相互陪伴,观感堪称是每天一部《我和我的祖国》。
同样是以电影铭刻从前,或者说是以现实收容电影,《足迹》和《我和我的祖国》难免会产生很多契合点,例如第一集的时候,潘粤明站在天安门前,讲述了自己主演的电影《天安门》的拍摄幕后,创作点点滴滴,对真实事件的感受,大典筹备组在幕后28天的时间里,前辈们刻服种种困难,让广场焕然一新,成就了开天辟地的经典一刻。还有记录聂耳、田汉联合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影片《国歌》,这样的故事与管虎的《前夜》一段异曲同工,而籍着当事人的讲述,创作者的回顾,让人可以全方位的通过电影回到过去。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与《相遇》同样讲述第一枚原子弹诞生历程的《横空出世》,与《夺冠》拥有一样体育之魂的《女篮五号》,以及更多更多难忘的银幕经典,把镜头对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形象鲜活《李双双》,反应民间生活百态的《瞧这一家子》《人到中年》,打造不同时期创业偶像的《创业》《铁人》《中国合伙人》,铭记不同时代英雄的《董存瑞》《焦裕禄》《杨善洲》。
《足迹》的篇章是史无前例的,四大篇章“时代记忆”“时代主角”“英雄赞歌”“光影足迹”,每一篇都有数十部电影的回顾,大量的采访和珍贵的影像资料,这些珍贵的内容除了其娱乐性,同时还具有非常显著的文献价值,以前几集为例,人物原型,当年的舞美设计师苏凡老师和妻子田华的出境,还有诸多老艺术家的出镜,他们体现出的对生活和事业的热忱,以及创作的态度,将在未来许多年后,依然是我们不可遗失的精神财富。
众所周知,新中国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前仆后继,在时代中提取华章,在现实中发掘故事,以或恢弘或平实的影像,把时光的轨迹,发展和变迁,人民的生活、爱情与梦想,都凝聚在影像之中,陪伴观众走过了70年的风雨兼程和欢喜悲伤。
我们在过去的70年里,和中国电影携手走过,而现在,回首这漫漫时光,又怎能忘记这些电影相忘,通过《足迹》,我们回味的不仅是记忆,也不仅是电影,更是自己的生活与成长,假如想了解过去这些年来的电影,想了解自己的生活,不妨每晚锁定央视六套电影频道,继续探索“足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