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相对性
楚:
煮了碗龙嫂酸辣方便粉:卧了个鸡蛋,金黄的;切了几片川味香肠,辣红的;掰碎两瓣洋葱,粉紫的;再丢几根菠菜,碧绿的,加上白色劲道的粉和油袋味料,这一碗色彩纷呈、热气滚滚、香味扑鼻,几分钟就弄好的简餐,实在让我胃口大开。
你会撇嘴嫌弃洋葱的吧。
没关系,你现在不吃,未必以后不吃。
以我为例,随手拈来例子,难以计数。
吃的就很多了:以前不吃的洋葱、大葱、白菜、榴莲、内脏,现在都来者不拒;
更别说尝试原先光看看就会起鸡皮疙瘩的油炸昆虫啊,生吃鱼片虾仔啊什么的。
很好玩,乐趣在其中。
少年看伊能静的第一本书,她写和庾澄庆的恋爱,讲到,做为一个双鱼女生,她只要坐在副驾上,看到爱人英姿飒爽驾驶,已甘心和他天涯海角。
我彼时深觉同为双鱼女,有人给自己当司机必是终身幸事,学什么驾驶?
现在呢,有友与我同车出行后,夸我是“天生的好司机”。
宿舍时代和室友做过一道测试题,去往目的地碰到堵路的墙:绕道、撞开个洞、还是掉头回。
我当时选择“绕道”;选择“撞开个洞”的室友现在上海,人生几起几落,仍然八面玲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我现在选,也肯定会是“撞开个洞”。
你坐我车很理科生的批评过我的:见到阴井盖子、坑坑凹的都不躲,不损耗轮胎吗?
我哈哈笑的自恋:对啊,我就是这见山开山,遇魔杀魔,不躲不退不怕困难的风格啊
小时候看书绕不开那几个人:张爱玲、亦舒、黄碧云、林语堂、汪曾祺、梭罗、蒙田、爱默生。。。
现在越看越杂:宗教、哲学、社科、历史、人文、经济、玄幻、侦探,无所不看。
昨晚熬夜,看早听连岳推荐过的《理性乐观派》,充满数据、佐证、理性又笃定的结论,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人类进步必然论的商业精英代言人。
并不喜欢商业型表达过于理性冰冷的脸谱化,会有节制有距离的阅读,比如连岳。
自己也很好奇,这本书燃起我如此浓厚的兴趣。
可能因为其中纵横卑阖的考据、观察、论证,涵盖了海量丰富的知识点,自由跨越地域、时间、民族、国别、形态,并在其中始终贯穿着理性的乐观态度,确实很迷人。
我想更重要的是:我早已不固执。
我知道一切在变化中:以前反感的现在接受;以前喜欢的现在不太喜欢;以前不会的现在娴熟;
都是自然的发生。
时光滚滚向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是浪漫文字,与时光做朋友,晨省夜更才是认真。
相信相对性与秉持绝对性的固执相比,前者更容易快乐。
当然,也仍然会有一些不变的、仍然钟情的美好留在世界里。
今在笔记本里翻到好些年前摘抄过的《阿娜伊斯.宁日记》里的文字,读来还是喜欢的要命:
“我成不了圣徒,但我充实富有。我虽做不到四海为家,但知道必须往上攀爬,直到令人眩晕的高处。我依然爱相对性而非绝对性,依然爱卷心菜和炉火的温暖,爱照片上的巴赫,爱开怀大笑,爱咖啡馆里朋友间的促膝谈心,爱出发前装着《北回归线》及兰克最后一封SOS紧急求救信的大衣箱,爱整天响个不停的电话”
“很小的细节都能让我快乐。在思想的世界里,这些细节并不重要,但在生活中却能放大快乐。生活细节的美丽和丑陋,就像世界上平凡而温暖的卷心菜味道。经过梦幻和思想的迷惘,沉淀下来的是令人温暖但平凡得可以触摸得到的东西。”
我曾经非常擅长考试制度下的“八股文”,学生时代的课堂范文一定有我:记叙文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记人叙事写景状物需真情实感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议论文要三段式,开篇论点、中段摆事实讲道理、最后结论呼应开始。
可是现在你看我给你写的信,是写信,也是练字,是抒情也是杂论,是随笔也算小文。
它什么都是,也什么都不是。
我只是敞开自己,尽舒胸臆,用一览无余的分享,在伴你成长的路上留下一些声音。
要什么格式呢?
管什么应该不应该呢?
你懂的
此致
Yours
总把日渐天长的三九四九当春天的桃妖大人
另:今附图是德国电影《狂野人生》剧照。非常喜欢。改天写给你
Shining monment 14:
学了几个中医方子,沉浸在古代中医的圆圈理论里乐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