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是聊出来的——“海沃塔”聊天法,每个父母都该掌握
别让父母成为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孩子上小学之后,越来越有主见,开始向父母提各种想法和要求,这时候,怎么跟孩子聊天,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家长容易忽略亲子交流这一点。孩子作业多,家长工作忙,很容易出现这种“惨白”的家庭:父母和孩子,经常很久都不能好好聊几句天,有限的对话,仅限于作业做完了没有,学校里表现如何。
就这样,父母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太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变得成功,但在成功到来之前,他们已经“失去”了孩子。
马克·扎克伯格
到底怎样才能造就成功人士?出生于犹太家庭的扎克伯格透露了一个自己的成长经验。一次接受采访,扎克伯格表示,他觉得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母和自己的交流方式,这种聊天的方法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有好事者顺藤摸瓜,研究了很多犹太精英家庭的教育方式之后,发现这些家庭都有一种相似的聊天方式,称作“海沃塔”聊天法。这样和父母聊天的孩子,相比同龄人,思考和表达能力更强,也显得更聪明。
01如果每个爸爸都能这样聊天
朋友的儿子小学三年级,前些天回家,跟他申请要一架天文望远镜,价格不菲。放在普通家庭,这个主题的父子对话,可能两三回合就能结束:
“爸,我想买一架天文望远镜,xx钱。”
“为什么?是老师要求的吗?”
“不是,班里好几个小朋友都有了,能观测星空,很好玩。”
A选项:父亲考虑一下,表示同意:“好吧,周末我们一起去看看。”
B选项:父亲觉得太贵,表示拒绝:“不行,太贵了,不是特别必要的,还会影响你学习。”
C选项:父亲犹豫:“我跟你妈先商量商量。”
朋友显然负担得起这笔费用,但他并没有准备如此简单地结束这次对话,然后掏钱满足儿子的意愿了事。相反,他存心给儿子找了点麻烦,并借机“历练”了一下孩子,就有了这样一番对话:
第一回合
子:“爸,我能不能买一架天文望远镜,xx钱。”
父:“嗯,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你最近喜欢上天上的星星了吗?还是老师有要求?”
子:“班里好几个小朋友都有了,说能看星星,很好玩。”
父:“哦,你们在一起聊星星了吗?”
第二回合
子:“是啊,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最近参加了天文社,每周末都去观星,回来就一直聊星星,我听着觉得很有意思。”
父:“他们聊了些什么呢?北斗星,还是启明星?有没有你知道的星星?”
子:“启明星算吗?你带我找过,而且,《西游记》里好像也提到过,请孙悟空上天做官的就是他吧?”
父:“对了,咱们都见过启明星,你有没有跟小朋友一起聊聊启明星?那是不用望远镜也能找到的星星。”
子(警惕):“聊过了,但他们还说了很多我用肉眼看不到的星星,还有星座,每个星座好像都有故事,这个好像更好玩。怎么,你不愿意给我买吗?”
第三回合
父:“我还没表态呢,就是想知道,你要这架望远镜,是为了了解星辰和宇宙,还是就想能和朋友们聊天。你知道星星有年轻和老迈的区别吗?”
子:“还会有这种区别吗?怎么分别?”
父:“如果你真想知道,回头有了望远镜,我们可以试着找找看,蓝色的星星,大都是年轻的,而那些开始发红光的星星,就已经进入暮年了。当然,还有一个情况,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是他们在几百万年前发来的光,很有可能,我们看见它们时,它们已经消失了。”
子:“还有这回事?他们可没说过,看来,有个望远镜也未必就能看出门道来。你这算是答应给我买了吗?我突然想马上看看那些年轻的星星的样子。”
父:“答应了,不过我有个要求,你能不能把你想要望远镜的理由写出来。”
02一次完美的“海沃塔”聊天
朋友得意洋洋地跟我讲了他和儿子的斗法,引来我一脸崇敬和诧异,问他:“你是啥时候修炼了'海沃塔’聊天秘笈,还自作主张'狗尾续貂’地加了个写作训练?”
朋友显得比我还惊讶,还有点不高兴:“明明是老夫自创的父子聊天斗法,怎么又牵扯出这么个奇怪的名字。”
关于,“海沃塔”聊天,我还得给他再普及一遍。
这个方法确实是给扎克伯格带火的。“神童扎”娶了个华人媳妇,他们一家人的各种故事就特别受中国人的青睐,“海沃塔”就是这么流传开的。
虽然中国人很讲究家庭和家族观念,但实际上,家庭交流并不被重视。反倒是在智慧和财富上都征服了世界的犹太家庭,特别重视家庭聚餐和交流,也非常讲究亲子间的“海沃塔”时间。
犹太人亲子共处的机会很多,家庭聚餐、上下学的散步,都是“海沃塔”聊天时间。父母不会敷衍这段时间,基本都按照三个核心要素来展开对话,分别是:倾听和表达;探索和聚焦;支撑和挑战。
分析朋友的这几个回合,恰好符合这三个要素:
第一,倾听和表达。孩子发起聊天,不能急着结束,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多跟你讲话,鼓励他讲述自己的想法。如果有机会,让孩子按照因果关系的方式,把自己产生想法和意愿的前因后果都描述出来,尽量清晰,如果能还原场景最好。这是宝贵的表达训练。
第二,探索和聚焦。聊天一旦展开,顺着孩子的意愿,引入你们共同知道的知识或故事,让他暂时从“想要”的意愿中走出来,反而去探索自己“为什么想要”这个问题,并且把注意力聚焦在他“为什么想要”上。这个过程中,孩子为了澄清想法,会开始思考自己的意图,尽可能有逻辑地表述自己的需要。这个阶段,父母要使用更多“肯定性的、认同性的语言”,把聊天的空间更多留给孩子,让孩子能集中精力完成这次小的“论述”。
第三,支持和挑战。最后这个阶段,要引导着孩子塑造自己的想法,还要能帮他找到支持自己想法的证据,引导孩子从一次自我意图的实现,变成一场小型的提问、思考、申辩、结论的思辨和表达全过程。
我告诉朋友,你一不小心就实践了一次“海沃塔”聊天法,虽然你第三部分的执行,和“海沃塔”还有点距离,但用写出自己的申请这种“狗尾续貂”的方法,又“折磨”了你儿子一把,算是补上了。
03智慧是渗进孩子的灵魂的
教育孩子的方法千千万,外面的培训班这么多,为什么我们特别希望家长了解和重视“海沃塔”聊天方法呢?答案很简单:
因为唯有如此,家长才能在看似无意中,把理性、智慧和有理有据的表达能力教给孩子,就像以色列人发明的滴灌技术一样,慢慢把智慧渗进孩子的灵魂。
荷兰教育家伯纳德说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对他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是无意识,这种感知渗透进灵魂的就越多。
在孩子离开父母奔赴自己的人生之前,每对父母都拥有至少18年的时间陪伴孩子,但大多数父母没法把自己的人生智慧传递给孩子,还得让他们自己出去“撞破头”。
亲子之间感情的交流和价值观的传递如此艰难,核心问题还是因为我们不会聊天,不会在聊天中潜移默化的把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告诉孩子,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