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高分必修课:反模板的四重境界
这年头,是个培训班,都在讲反模板,但是反模板也有不同的方法和境界,如果我们反来反去,最后又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答案,岂不又成为新的模板?因此,研究他人反模板的方法,走出自己的路,这是面试高分的一门必修课。
当前讲反模板的,大致上有四种方法,其中前三种比较常见,第四种凤毛麟角。
第一种叫改头换面
这种最为低级,具体方法是在原来模板的基础上,换种讲法,也就是换汤不换药,简直是对考官智商的侮辱。以为换个马甲,考官就老眼昏花,听不出你答的什么内容了。
比如很多问题解析类题目,以前很多培训班喜欢在开头来一句“领导把这项工作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即便现在,还有不少孩子被这句话荼毒着。于是乎,部分培训班的名师们灵机一动,既然这句话不好使了,那咱不说了总可以吧。
再比如“我会进行反思”,既然反思这两个字这么讨人嫌,我不直接说反思,我说“反躬自省”或者说我会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
还有类似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或者删除,或者加工一番。这哪里是反模板啊,这是反人性还差不多。
第二种叫另辟蹊径
这种做法高明一点了,比如有些培训班针对常见答题三四点的方式,提倡答题的时候起码说上六七点。有些培训班答题的时候,用观点+例子的方式,一个题目能说七八个例子。还有些培训班对常见的答题套路进行研究之后,自己提出一种新的套路。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在答题形式上进行更新,这也是当前大多数辅导班的做法,看起来似乎挺创新的,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偏离题意。因为常见的套路,比如综合分析题,要答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其实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答题方式,在这种方式上擅自改动,很容易造成答题重点的缺失,比如今年浙江省考头天的第一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失分了。再比如上面说的观点+例子,有个培训机构的答案是这样的:
一是社会上一些人缺乏反思和比较的意识。如浙江的金义奶,面对落后的发展模式,不善于反思和比较,才怎么怎么样。
二还有一些人没有能够长远谋划。如乐视的贾跃亭急功近利,对于企业发展没有一个长远的目光,把乐视送入了歧路。
后面还有好几点,都是一句话+一个例子。
看起来似乎很新颖,但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金义奶是谁?”还有综合分析考察的是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答法,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呢?
第三种叫按图索骥
这种方法是相对比较科学的,应该说已经搞懂了模板化的本质:也就是不扣题。具体反模板的操作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针对题目中的某个关键词,把答案具体化。我举个例子吧:
比如你单位新来10个实习生,领导让你负责安排,你会如何安排?
大多数人会答:一是带他们熟悉环境,二是安排培训学习,三是定期交流,四是总结提升。答题过程中都是一些比较通用的内容。
然后怎么具体化呢?就是抓住“实习生”这个要点,比如在培训的时候,抓住实习生的特点,进行轮岗锻炼,在理论知识上,要重点侧重于整个单位运作的框架、业务核心等,能够让他们尽快熟悉单位的运转。
这样就给考官一种感觉,是根据题目来的,也就和其他人泛泛而谈拉开了距离。这也是我们平时在练习面试时候的一个重点。这种方法的前提还是各种常规的答题套路,只是在常规套路中又针对一个或者几个点进行具体的描述。所以,本质上还是套路化练习,通常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高手了,面试无忧。
第四种叫独上高楼
这种方法已经达到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首先要具备深厚的知识积累,其次对要娴熟掌握分析问题的思维,比如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发散思维等,并且把思维用于答题中,最后还要具备强烈的个人风格。
这种个人风格并非是刻意在答题中标新立异,而是整个答题的逻辑清晰而不简单,内容与众不同但又切中肯綮,语言生动形象又不浮华夸张,给人一种“天然去雕饰”但又“到处皆诗境”的感觉。比如丘吉尔就擅长使用大量的复杂句式来描述事件,内容壮观动人;而列宁的言说明快、强劲、和谐、完整,充满智慧和哲理。
其实在我公众号上发的真题解析中,许多人跟我讲和其他培训班讲的不一样,而且学了之后感觉以前练习的都是错的,但是又说不出来不一样在哪里,那是因为我的答题已经具备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包括思维、语言上,其实都和我写文章差不多。说穿了,还是需要积累.当然,不吹不黑,公众号的系列文章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