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文明的余绪:朝鲜和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朝鲜半岛的文明是殷商文明的继续,这是在历史界得到公认的事实,也是史书上有明文记载的。而美洲的印第安文明是殷商文明的继续,则是二十世纪考古发掘和文史学者研究得到的结论。
一、朝鲜文明的开创者是殷纣王的叔父箕子。
箕子,名胥余,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县东北),爵为子,故称箕子。与纣同姓,是殷商贵族,纣王的叔父,性耿直,有才能,在纣朝内任太师辅朝政。面对纣王的暴政,他和微子、比干苦苦劝谏荒淫无度的殷纣王无效,就劝微子抱祭器离开朝歌,以保存商祀。他自己则披散着头发装疯,被纣王囚禁。武王伐纣后,他被封到朝鲜。被誉为中华第一哲人,因其品行高尚,被孔子誉为殷商“三仁”之一。今朝鲜平壤有箕子陵,是其遗迹。唐朝时,在朝歌南关建箕子庙,文学家柳宗元为其写了碑文,今存。明正德年间,在南门内路西建有“三仁祠”,以祀其位,遗址尚存。据《汉书*地理志》说:“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后汉书*东夷列传》:“昔箕子违衰殷之运,避地朝鲜,始其国俗未有闻也,及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扃,回顽薄之俗,就宽略之法,行数百千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命召公释放了箕子。周武王尊重箕子的人格与学识,虚心向箕子请教治国之策。箕子作为殷商贵族,义不臣周;作为智者,他深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决意远离周朝的统治。以后发生的事情证明了箕子的远见卓识。商王朝是从山东南部发展兴旺起来的,随着疆土扩大而数次西移。为加强统治,商在故土分封了一些国家,如奄国(以今曲阜为中心地区)、郯国(今山东西南部地区)、薄姑国(以今博兴为中心地区),并与这些封国保持着宗亲血缘关系。周武王灭商后不久,纣王之子武庚联络这些殷商属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周叛乱。周王朝进行血腥屠杀,灭掉了这些国家。这些国家残存的人民纷纷效仿箕子,逃亡国外,有的渡海去朝鲜半岛,有的去日本列岛,更有甚者沿着太平洋西岸一直向北,经过白令海峡踏上美洲大陆,到墨西哥才定居下来,成为最早来到美洲大陆的人,即后来的印第安人的祖先。
箕子从商朝首都朝歌(今河南安阳)回到自己的封地,率领族人沿海岸线向东北迁移。行进的队伍中,既有箕子部族的人,也有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鲁启等殷商贵族精英。他们先在辽河流域作短时间休养生息(在辽宁省喀左县北洞村考古发现的殷商末年青铜器箕侯方鼎,就是有力的证明),而后他们渡过鸭绿江,进至大同江流域驻扎下来。箕子及其族人与当地人民和平相处,共同生产生活,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建都王俭城(今平壤)。如何给自己的国家命名,箕子颇费思量,他想到自己从朝歌去箕地的路上听到人们用“朝阳鲜明”的诗句赞颂新朝;在迁移的路上听到齐地百姓歌唱“东方明矣,朝既昌矣”,而自己新立之国比商周之地偏东,能更早看到太阳升起,他寄希望于新国家富庶昌强,于是他综合这两句诗意,以“朝鲜”命名自己的国家。其实,朝鲜一词,我以为还有“新的(鲜)朝歌(殷商故都)”的意思,具有继承殷商文明的含义。
箕子是朝鲜半岛文明的开拓者和创立者。箕子及其部属迁到古朝鲜之后,把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传入这一地区,与古朝鲜族很快亲合为一,教其地居民诗书、礼仪、耕田、养蚕、织作。使其民通晓中国的礼仪制度,使其地耕耘依准殷商制度。这样殷商遗民与古朝鲜族很快融合。史载箕子作“八条之教”对古朝鲜进行管理,即禁杀、禁伤、禁盗、禁部落相干涉、禁邑落相侵犯、禁同姓婚配、禁淫、禁犯忌,合为“八条之教”。这些规定,是据殷商王朝的道义准则,礼仪制度、并结合古朝鲜族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理国、治国、治民的大法,使古朝鲜的社会面貌有了很大的改现,成为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的文明之邦,被赞誉为“君子国”,其人民“无门户之闭而民不为盗”。这样这一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箕子适朝鲜,建立的箕子朝鲜,不是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国家,而是周王朝的属国。
二、美洲土著文明是殷商文明的继续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最早发现并开发美洲新大陆的应该是殷人,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中国商代的人,他们比哥伦布早二千多年到达美洲并建立了美洲大陆上真正意义的第一个文明,他们的领袖叫攸侯喜, 印第安人称他为Hosi王!
殷商末年,帝辛(纣王)致力攻伐东夷、淮夷、虎夷(人方、林方、虎方)。约公元前1045年,殷历正月间,帝辛由前线回殷都朝歌过年。甲子日,周武王率军渡孟津,其时,帝辛的精锐部队因征林方而留在东夷,所以,朝歌空虚,帝辛仓惶发奴隶兵七十万迎战于牧野。奴隶兵倒戈,纣王兵败,鹿台自焚。《左传·昭公十二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把对东夷的战争,说成是帝辛失国身亡的原因,是符合实际的。
商殷灭国之后,留驻东夷的十多万精兵及族众随从共二十五万人因不愿为奴,并未投降周,由攸候-喜统领,从此不知所踪。
美洲印第安人流传着《侯西王歌》。歌中记叙了王率领二十五族历尽万难终于抵达的事迹。甲骨文“舟”字是一段剖开的竹子。原产中国的涕竹在本土失踪,却在美洲生长至今。墨西哥西海岸出土的距今3000多年的陶器上,刻有二十多个“舟”字,即二十五族会师时留下的盟书。25万人集体远走他乡,绝非易事。《诗经·商颂》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公元前11世纪(3000多年前)正值商朝覆亡之际,在中美洲墨西哥一带突然出现了奥尔梅克文明,就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说,这文明从开始已是很成熟的了,找不到其过去的发展轨迹,好像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一样,在奥尔梅克文明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与中国殷商时期相似的文化遗迹,这也是美洲文明的起源,其文明在二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美洲本土文明的发展轨迹。
[ post_11331923_1.html/ ]
正因为这样,有人提出了奥尔梅克文明是东渡的殷商人所建立,最早提出这一论点的是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他在翻译《尚书》时提出这一观点,他的观点也得到很多中外学者的认同。美国学者迈克尔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也提出,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
美国学者威廉姆·迈克耐尔在1964 年出版的《西方的崛起:人类社会的历史》提到:中国商朝的艺术品和中美洲挖掘出来的文物出奇地相似,文明跨洋可能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他提到:奥梅克人社会的结构与中国商朝很接近,奥梅克的艺术和中国殷商时期的艺术很相似,奥梅克文明有可能和中国殷商文明有某种联系。)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也提出殷人东渡美洲的可能性。后来郭沫若也相信殷人东渡美洲。近年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辉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学者王大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进一步阐明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根据。1993年11月28日的《新民晚报》刊载《美洲印第安人祖籍在中国》一文,介绍了美国道格拉·华莱士教授的研究成果,华莱士认为现在的印第安人部分DNA与亚洲人是相同的。1992年2月,王大有、宋宝中、王双在《华声报》撰文提出,今天居住在美洲的土著人是3000年前越海东渡的殷商后裔。
文章公布了考古学家在今天墨西哥中南部的奥尔梅克文化遗址拉文塔祭祀中心地下数英尺沙中发掘的16尊雕像和6块玉圭,认为玉圭铭文的刻写方法与甲骨文相同。文章提出,在一块玉圭上铭刻着殷商列祖列宗。文章并断言,今天居住在美洲广大地区的印第安人、玛雅人和拉文塔人等,实为3000年前越海东渡的殷商后裔。
在文化上,殷商的祖先少昊以凤鸟为图腾,奥尔梅克人同样崇拜凤鸟图腾,还有他们崇拜的羽蛇神,有人说玛雅人的羽蛇神是殷商时期的中国人带过去的中国龙,在他们的一些遗迹中也出现了类似龙的图样,与中国龙有关的雨水纹图案也在中美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古迹中发现,他们还崇拜虎神,据说与商代一个叫虎族的东夷部落有关。
同样,奥尔梅克人也喜欢玉器,在一些遗址里也能找到一些雕琢精美的玉器,奥尔梅克人玉器上的虎头图案和商朝一些玉器上的虎头图案很相似,也有一些与甲骨文类似的图形。殷商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墨西哥也出土了少量的青铜人头像,相貌和华夏人相似,但那里是不产铜的,二千多年后的印第安人还是拿着石制兵器对抗西班牙人的,铜是哪里来的呢?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的许辉教授,曾先后寻觅到200多个奥尔梅克的玉圭、玉雕,上面也刻有与甲骨文相同的符号。许辉曾带着其中的146个玉器先后两次回中国,并请教了多位中国甲骨文权威专家,得到的鉴定意见是:“这些字属于先秦文字字体”,也就是说跟远古的华夏字体属于同一类型。
近年美国的碑文研究学者罗斯坎普也在多地发现了84处与古代中国文字吻合的古老象形文字,他认为古代中国曾有人到达过美洲,并与当地人发生了一些互动
而奥尔梅克文明出现的时间跟商朝灭亡的时间很吻合,这个经历300年繁荣的政权在战争中被摧毁,奥尔梅克文明最终在没有找到原因的情况下消失于2400年前。奥尔梅克文明的突然出现与突然消失,成了到现在还困扰着很多学者的一大迷题
前文提到的攸侯喜又是何许人呢?攸侯喜是征伐东夷的商军首领,武王伐纣后,远在东夷的攸侯喜没有回师,而后他跟他的军队以及驻地的一些部落从中国史书中消失了,至于他们去了哪,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和传说,反正也是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上图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人像,跟殷墟出土的玉人像是不是有些相似之处呢?
直到1910年的清代,清政府派来自广东香山(中山)的外交官欧阳庚到墨西哥处理墨西哥革命时期有一百多名华人被杀的索赔专案,期间一批叫殷福布族的印第安人集体到清廷驻墨西哥使馆请愿,这些印第安人表示,他们是中国殷商人的后代,在上述的动荡中有700多族人被杀,希望得到清政府的帮助,这段奇遇被他的儿子欧阳可亮记了下来并传给了国人。
1922年,同样是欧阳庚,这时他的身份是民国驻智利公使,有天他在使馆附近看到印第安人祖先种的原产自福建一带的三亩多涕竹,回去后他问印第安仆人,仆人告诉他那些涕竹是几千年前Hosi(很可能就是商代的攸侯喜)王不知从什么地方带过来的,《竹谱》记载涕竹"高数百丈,竹围三丈六,厚七八寸“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在国内现在已不多见了
[ ]
1863年,一位叫布.德.布尔布尔的学者,在翻阅西班牙马德里皇家历史学院档案馆里的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三百年前兰达主教记载了玛雅人的许多传说,其中一个传说称从“海上神路”来过十二个高文化的民族,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上居住的玛雅人,他们自称是“三千年前由天国乘涕竹舟经天之浮桥诸岛,到科潘河畔种豆麦黍粟的农民。”
美洲印第安人也流传着的《侯喜王歌》中记叙了侯喜(Hosi王)率领二十五族历尽万难终于抵达美洲的事迹。甲骨文“舟”字是一段剖开的竹子。原产中国的涕竹在本土失踪,却在美洲生长至今。墨西哥西海岸出土的距今3000多年的陶器上,刻有二十多个“舟”字,即二十五族会师时留下的盟书。
大家从以上几张采自奥尔梅克文明遗迹的图中看到龙的痕迹吗?还有右边的人像穿的是不是有些像中式盔甲了
印第安人中的殷福布族一直世代相传他们是殷人后裔,是三千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可他们指的天国是哪里,天之浮桥岛是什么就不知道了,但他们应该是一个三千多年前来的外来群体后裔,直到现代,在很多印第安人中还流传着这种说法
1983年,北京大学邹衡教授到美洲讲学。在一年一度的印第安人节日晚会上,一位印第安人中学教员对邹衡说,他的祖先是殷人,这种说法是世代相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