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仪式感 ,你有吗?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ღ
作者 蒲易安
编辑 韩然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看到一个小视频,一位考研的小姐姐每天要化一个美美的妆才去教室复习,中午还要补妆……
小姐姐说考研也需要仪式感,每天有个美美的妆容自己会有个好的心情,会更加专注于考研复习,而不是邋里邋遢的连复习的心情都没有。
我觉得她说的很对,这样相比别人可能需要多一点时间去化妆,但给自己的考研生活带来了仪式感,在拥有美美妆容的同时还有一个好的心情,那么多花点时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生活中,我们总说一些事情需要仪式感,那么究竟什么是仪式感?
法国童话书《小王子》里写道:仪式感就是让某一天与其他天不同,让这一刻变得与其他时刻不同。
我们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慢慢忘记了仪式感所带来的一些享受。仪式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把简单的事情变得非常值得珍惜。当我们重视仪式感后,就会怀着敬畏的心归正自己的人生轨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仪式感:它是产生于头脑中图景的外向投射,然后认同投射出来的图景,通过投射——认同的循环而不断加固。
仪式共有的特征就是转换、牵引、移置、压抑、掩盖无意识的欲望。
仪式感是一个人的生活表达,而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用庄严认真的态度去面对本身可能无趣的状态。
提供、促进、转换了一种人生态度,以达到对人生态度的认同,压抑一种消极情绪,触发一种积极情绪。
心理学史上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在这个实验当中,研究者会首先邀请一群被试者去完成一系列非常复杂而繁琐的实验任务:比如将一些英文单词的字母打散,重新组合,再把这个重新拼装的“无意义单词”背下来。
在经历了两个多小时这样的乏味工作之后,研究者会随机给完成实验任务的被试者两种报酬:报酬一是数额相对较大的一笔劳务费;报酬二则不给被试任何金钱,只给他一张感谢的卡片,感谢他对心理学研究做出的贡献。
但是实验进行到这里,并没有真的结束。
一周之后,研究者会电话随访参与研究的被试,请他们给自己参与的这项研究的意义进行打分。
结果非常令人惊讶,那些获得高额报酬的被试,普遍认为研究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对自己也没有很大的帮助;而那些没有得到报酬只得到感谢的被试,反而一致认为,这项研究非常有意义,而且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和启发(甚至有些被试声称自己因为参与了这项实验而大大改善了注意力和记忆力)。
这个实验给心理学家一个极大的启发,由此发现,原来人类具有一种倾向,会将自己做过的一些不存在明显益处的事情,赋予特定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认知失调理论”。
而通过这个理论,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仪式感”带给人们的心理意义和影响。
事实上,仪式本身并不带来任何直接的好处,甚至可以说给人们带来了额外的负担,比如说你需要多做很多动作,多花很多时间,然后才能得到某个结果(具体例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品茶,有一套固定仪式的功夫茶,喝起来绝对比端起杯子直接喝麻烦得多)。
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多此一举”、“徒劳无功”,启动了我们人类的“认知失调机制”,让我们开始为自己刚刚做过的这一套仪式,甚至通过这个仪式得到的结果,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我们会觉得功夫茶喝起来更醇厚芳香,那些仪式动作可以让我们更加凝神静气,更加放松自在。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仪式的存在是有必要的,是为我们人为制造价值感和满足感的一个有效手段。仿佛通过我们刻意制造的一些小麻烦,我们变得更加珍惜此后得到的劳动成果,甚至由此体验到了别样的愉悦和幸福。
不要把生活中的所有仅仅当做生存需要的必备条件,生活中多点仪式感,你会知道生活待你有多么温柔和美好。
看完这篇文章,你对仪式感的有无是否有什么想说的?
点击“阅读全文”告诉我们。
情感电台已经上线了,进入公众号点击【心情动态】进入【情感电台】为你喜欢的声音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