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孩子爱哭爱闹还动手打人,家长该如何教育?

文/郭加彩 & 播音/王春月

近日,易友信箱收到一位80后女士的来信。

信中说,自己出身农村,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导致自己性格内向。

至今还记得有一次妈妈从田里回来,准备烧饭烧菜,让自己点柴火灶,因没弄好导致被母亲骂,母亲嫌弃自己的样子还记忆犹新。

所以,婚后很珍惜家庭,家里有个三岁的男孩,没有上幼儿园,在家看孩子感觉就业压力很大,现在孩子喜欢一着急就哭,喜欢动手打人,出去玩非要从家里拿出来东西给别人才愿意去,非要家长抱着。

她不想自己的孩子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也在网上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想找到合理教育子女的方法。

本期易友信箱针对易友来信,结合曾教授的一些观点,分析如何更好教育6岁前孩子的问题,给出建议,希望对易友们能有所帮助。

非常感谢易友的来信,从信中内容可知,这是一位非常懂得珍惜家庭的妻子和母亲。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需要耐心的事情,因为自己成长环境可能有一些不愉快的记忆,在自己做母亲之后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然而教育子女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智慧,不能急于求成。

1

了解孩子哭闹的内心需求

俗话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

小孩长到三岁的时候,你就能看到大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小孩长到6岁,就能看到小孩老了是什么情况。

同样的孩子,有的孩子经常挨打,有的就不被挨打。从小少挨打的,长大以后,人际关系就比较和谐。

小孩会哭是生存的武器,用哭来表达他的需要。

小孩一哭,家长就会去照顾他。小孩用哭来吸引家长的注意,也想要控制家长,家长要能了解小孩的内心。

他会哭,有的时候是饿了,有的是时候是需要妈妈的安慰,有的时候是为了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

到底他的内心是想要什么,做妈妈的要多留心一些,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或者自我的思维方式做完全主导。

教育孩子需要循循善诱,了解他为什么哭,在他的内心适当满足一下,会让他的情绪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安稳。

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将不良的情绪到处宣泄,甚至动手打人。

有时候是一种自卑的表现,比如渴望得到关注,有时候是渴望得到肯定。总之,多给与孩子一些精神上的鼓励。

2

孩子带不好的原因在父母

对于教育孩子的问题,父母很想对孩子尽到一份责任,但是父母大多不能尽到责任,基本上有三大原因:

一是无知,二是不去经营,三是盲目的求新求变。

  • 第一,无知。

无知是一个好现象,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无知就会进步了。

大部分父母都是还没有做父母的经验,就做了父母,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才要通过学习去当好父母,进而很好地教育孩子。

  • 第二,不去经营。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没有用心经营,对于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并不能完全了解。

面对孩子的哭闹情绪,并不知道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而孩子要求抱着,也不理解孩子的内心缺乏安全感。

久而久之,导致对教育孩子失去信心,又没有家庭教育的经验,不知道如何调整。

  • 第三,盲目求新求变。

有的家长寻求不同的教育方法,没有效果就不断去改变,导致小孩无法适应,家长也很着急,以致于越变越糟。

3

如何更好地教育6岁前的孩子

曾教授讲,6岁以前就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

就整个人生来看,6岁前没进到小学,完全是家庭教育,这个阶段是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

如何才能做到更好教育6岁前的孩子呢?曾教授给出以下建议:

  • 第一,鼓励孩子全方位自我认知

小孩子是摇摆不定的。为什么?人生是学习的过程,没有学习打架,就一辈子不会打架,没有学习过调皮,就一辈子不会调皮。

小孩子一方面要学合作,一方面要跟你学对抗。小孩子很认真对抗你,说明小孩学习很认真,会合作也会反抗,表示很有弹性。

所以,小孩儿很认真的和你对抗,说明他学习很认真,你就轻松面对他。

小孩和你合作的时候,就多教一点,小孩反抗的时候,就少教一点。

小孩哭的时候,或者动手打人的时,要学会安抚小孩的情绪,学会进退有序,小孩需要抱的时候,家长要了解小孩的需求。

  • 第二,多与爸爸互动,培养勇气

小孩三岁前是没有什么性别观念的。

三岁以后有性别的观念,男孩会模仿爸爸,女孩会模仿妈妈。

这个时期,可以让小孩多和爸爸在一起,学习男性敢于担当的一面,让孩子和爸爸进行一个良好的亲子互动,孩子性格也会变得勇敢。

  • 第三,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

小孩四岁的时候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爱跑爱跳了,这样会建立全面掌控身体的信心。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进行一些户外运动,让孩子尽情去跑去跳,让孩子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第四,小孩子没有善恶观念,需要大人的指导

智力体能知觉都是在四岁半开始的,如果不能很好的启发,智力就会受限。所以要好好启发孩子,培养孩子的思维,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思维能更加灵活。

孩子毕竟还小,更多需要的是家长的贴心安慰,让孩子从内心感到温暖和安全感。

可能一些错误他认识不到,等再稍微长大一点,比如在幼儿园的大班或者小学了,再动手打人就不能纵容。

了解孩子的个性,顺其自然培养但不能听其自然。而这个时候年龄小也正是好纠正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与充足的引导。

一定不能过于溺爱,尤其不能将自己的童年感受强加于孩子身上。那样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最后,想更好提升亲子关系,推荐大家看曾教授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和视频。

例如《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视频,里面会从专业角度讲解如何陪伴孩子更好成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童年,为一生成长打好基础。

同时,易友信箱也期待大家的来信。

本期统筹:海琳
本期编校:高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