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彭小莲导演逝世两周年)
6月19日,在中国内陆女导演彭小莲逝世2周年之际,一场饱含温情与不舍的追思活动在上海福寿园举行,彭小莲纪念像同期揭幕。
彭小莲导演祖籍湖南茶陵县彭家祠、生于上海,其父彭柏山是上世纪30年代“左联作家”,曾担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母亲是一位从事近十年新闻工作的传奇女报人,家学渊源的她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最具有文人气质的女导演、编剧,彭小莲导演过《我和我的同学们》《假装没感觉》《美丽上海》《上海纪事》等电影,受到不少业内的赞誉。彭小莲导演的纪念像位于上海福寿园钟灵苑,纪念像由不同颜色的二块花岗岩镶嵌而成,寓意彭小莲导演坚毅、豪放洒脱的个性。黑色石碑上采用影雕工艺,刻画着彭小莲导演的淡淡微笑,碑石上的莲花浮雕,既表达了对彭导的思念,更体现了彭导坚贞、高洁的品格。
(彭小莲导演纪念像)
(散文作家钟叔河为墓碑题词)
因为有你们在,我带着一份满满的爱上路了,也许那里没有星星和月亮,但是身后有你们注视的目光,我知道死亡的道路也不是一路黑到底的!祝大家迎着每一天的阳光,享受生命的意义和快乐,健康地活着!
(追思仪式现场)
追思会上,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电影家协会、全国导演协会等领导,以及彭小莲导演生前好友、同事等40余人前来告别。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原总裁、上海市电影家协会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任仲伦在回忆中说到:彭小莲是中国电影人、中国电影观众尊重的艺术家,她始终把写作、拍摄作为她人生的信仰,她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她有理想,用文字、镜头描述这座城市,描述中国社会的变化。她坚守她的理想、信仰,无论顺境逆境,坚持拍摄与写作。在她创作的辉煌期《美丽上海》一部影片就获得四项奖项,在颁奖的那一刻,在她坚强、严肃、急迫的个性之外,我们还看到她的天真、微笑,看到她对于艺术创作得到肯定由衷的高兴。我们大家都会记住她;上海的电影人会记住她;上海这座城市会记住她;中国电影会记住她;中国电影的观众会记住她;中国电影历史也会记住她。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原总裁、上海市电影家协会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任仲伦)
今天在雨中送别小莲移居福寿园,安息在她誉为“美丽上海”的这片土地,这块土地,有他父辈浴血写就的上海历史,也集聚着许许多多上海电影艺术家、上海电影的领路人,这里是她最好的归宿。小莲导演是个非常有个性色彩、非常有文学才华、非常有艺术追求的人,她的一生献给了文学,献给了电影,她是导演当中最有名的作家,是作家当中最有名的导演。她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永远值得我们回味。——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原副总裁,上海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 许朋乐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原副总裁,上海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 许朋乐)
提起自己的好同学、好朋友、好闺蜜,中国导演协会会长、著名导演李少红几近哽咽,回忆四年同窗生活,在她看来,彭小莲是一个永远热情的人,是一个始终追求艺术完美的女导演,不舍送别,永远怀念!
(中国导演协会会长、著名导演李少红)
四年同学,值得回忆的太多。小莲不仅有才华,而且心灵手巧,在学校时她就是最用功的那一个,她不停看书,总有做不完的事。她曾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我要把时间补回来。小莲一生都在做她喜欢的事情,我们一定记住你。——彭小莲导演生前好友,著名导演江海洋
(彭小莲导演生前好友,著名导演江海洋)
艺术家是什么样子,我想就是彭小莲这样的人。她的所有喜怒哀乐都与创作有关,她总是有很多想法,她写书、拍纪录片,这中间有苦恼但她一直坚持做下去。虽然她离开我们两年了,但我觉得彭小莲一直就在我们大家身边,在鞭策督促着我们这些电影人。——彭小莲导演生前好友,著名导演张建亚
(彭小莲导演生前好友,著名导演张建亚)
著名影视演员胡歌、袁泉等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彭小莲导演做最后的告别,并感谢彭导的知遇之恩。
↓↓↓
彭小莲导演的真性情、对电影艺术的执着、坦承与勇敢的写作态度都值得大家敬重。彭小莲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成为之后外界所称的“第五代导演”中的一员。1982年毕业之后,彭小莲被分配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导演工作。
她的代表作“上海三部曲”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诗意,带给人们浪漫的艺术想象。她曾说:“我对上海特别特别地熟悉,那一幢幢房子里的人及它背后的故事,体现着她的文化和历史,值得大写大拍。”
《美丽上海》现场,为王祖贤讲戏
在她的电影里,总是有惊喜的。在看过她的第二部作品《女人的故事》之后,执导过《三里冢》的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大加赞赏,认为她在细节和氛围营造上天分惊人。1992年,受小川的遗孀之托,彭小莲接手完成小川遗作《满山红柿》,该片后来成为日本十佳纪录片之一。
《满山红柿》剧照
在有限的电影拍摄中,文字成为彭小莲另一个表达情感的口径。其实,彭小莲本身就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她的父亲是上世纪30年代“左联作家”彭柏山,有家学渊源。在第五代导演群体中是文学修养比较高的导演之一,她的很多作品都是自己编剧。她还进行了一些虚构和非虚构写作,代表作品有《回家路上》《他们的岁月》《理想主义的困惑》《电影,另一种审美的可能》《不要给我讲故事,我要的是人物》等。其中,《书斋外的学者》获第二届“钟山文学奖”,《记忆的颜色》获2017年“上海文学奖”。她的遗作,和汪剑合著的《编辑钟叔河:纸上的纪录片》在今年6月17日刚刚获得第三届香港出版双年奖“文学及小说”类最佳出版奖。彭小莲曾表示:“小说是一个人的战争,你出征了,只要顽强地打下去,即使把自己打得头破血流,只要你敢于坚持,你还是会胜利的。电影,是世界大战,我常常还没来得及装上子弹,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莲心文韵,影映世事”,彭小莲导演的作品里充满了历史的深度与温度,她注重的是在时空对话中寻觅人物最真诚最本质的情感。她的名字,将如郑正秋、郑小秋、沈浮、张骏祥、谢晋、吴贻弓等影人们一样,让福寿园真正成为中国电影百年的纪念地,众星璀璨,熠熠生辉。
礼仪服务(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生前契约”是当事人就自己或亲人逝世后如何开展殡葬礼仪服务,在生前与殡葬服务公司订立的合约。它的概念源自英国的遗嘱信托,在欧美已有60多年的历史,日本生前契约的普及率已超过70%,在美国更到达90%以上。2015年,福寿园国际集团正式将“生前契约”引入中国殡葬行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服务理念相结合,旨在打造更加规范的行业准则及更完善的服务系统,引领中国现代殡葬行业的发展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