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将本无姓,号“横冲”,勇比关羽,后称帝开一盛世被罗贯中大赞
(说历史的女人——第926期)
历史上往往会有些粗人,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霸主,建立功业,为后人称颂。今天讲到的这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人是位不折不扣的猛将,他本无姓氏,号“横冲”,英勇无敌,堪比关羽;后来还称帝,并且开一小盛世,被罗贯中等人大赞。那么此人谁?有什么骄人战绩?凭什么当皇帝开盛世?本期分解。
(一)17岁单骑救主,被称“横冲”
此人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枭雄李嗣源,他于公元867年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是沙陀族人,他出身卑微,属于没有姓氏的部民,原名邈佶烈。史载此人自幼骁勇,善于骑射。他十三岁便在沙陀族首领李国昌军中效力。李国昌即一代枭雄李克用之父。后来李克用欣赏其才,将其收为义子,遂取名李嗣源,即演义中声名赫赫的十三太保之首的大太保。
大家知道,李克用一生有一死敌,即灭唐的朱温。他曾在一次战斗中差点死于朱温之手。那是在公元884年,李克用同时任宣武节度使的朱温大战,被朱温围困在汴州的上源驿,此战十分激烈,其亲随将领战死无数。当时李嗣源才十七,他在李克用惨败被围之时,英勇冲杀,单骑救主,拼死护卫李克用,在乱兵流矢之中将其救出。战后,李克用对其倍加赏识,让小小年纪的李嗣源统领亲兵。这也是李嗣源在李克用的13个养子中,并非年龄最大,却位列第一太保的重要原因。
896年,朱温与朱瑄、朱瑾兄弟争夺山东兖州、郓州等地。朱氏兄弟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命李嗣源、李存信(四太保)率三万兵马前去救援。李嗣源率三百骑兵在任城大败梁军,解除兖州之围。此战后,李克用为嘉奖李嗣源,将其麾下五百猛士命名为横冲都。从此,两河地区皆称李嗣源为李横冲。横冲,横冲直撞也,此绰号对于李嗣源倒是恰到好处,此后他更是战无不胜,为后唐江山的开创立下不世之功。
(二)身经百战,名动天下
李嗣源一生身经百战,所向无敌,以下几场大战使他名扬天下。
【大战葛从周】 898年,李克用义子李嗣昭(二太保)出兵青山口,欲攻打邢州、洺州,结果被后梁名将葛从周击败。他正处在危急之中时,李嗣源率部横冲而至,在高处摆开阵势,大叫道:“我乃李横冲也!谁是葛从周?我专杀此人!”说着,他如三国猛将赵子龙一般,纵马横抢直入梁军阵中,左右冲杀,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李嗣昭也乘机杀出,二人合力,反败为胜。不过葛从周也并非浪荡虚名,他顽强抵抗,李嗣源也付出沉重代价,此战他身中四箭,但毫不畏敌,大败对手,从而名动天下。
【两战太原】 901年,后梁名将氏叔琮率五万大军围攻太原。李克用困守太原城内。当时大雨连绵,城墙多有颓坏,太原危在旦夕。李嗣源与李嗣昭分兵四出,不时突攻梁军营垒。梁军屡次攻不破太原,加上粮草不足,最终只得撤退。李嗣源趁势率军追击,一路势如破竹,陆续收复众多州县。
902年,氏叔琮在蒲县击败晋军李嗣昭、周德威,率军追至晋祠,再次围攻太原。李克用亲自督战,后见形势危急,打算弃城而逃。李嗣源等人的坚决反对逃跑,他亲率敢死队,日夜出城突袭梁军,擒获梁军骁将游昆仑。梁军失利,只得烧营退走。
【夹城大战】 908年,李克用病逝,世子李存勖袭任晋王。同年五月,李存勖亲自援救潞州(治今山西长治),命李嗣源与周德威分兵两路,攻打梁军所筑夹城。李嗣源指挥士卒砍掉梁军布置的鹿角阵,并以柴草填平沟堑,从东北角攻入夹城。李存勖趁机发动总攻,大破梁军,取得夹城大捷,彻底解除潞州之围。此战,李嗣源率先攻入夹城,功居第一。
【柏乡之战,勇比关羽】 911年,李嗣源随李存勖参加柏乡之战。李存勖见梁军军容强盛,担心晋军怯战,便有意激李嗣源出战。他向李嗣源赐酒,道:“大哥,看到梁军的白马都、赤马都了吗?真令人胆战心惊也。”李嗣源仰天大笑道,“梁军徒有其表也,看我如何破之!”他咕咚一声饮掉杯中之酒,随即挺身上马,一如当年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之胆略,率部直冲梁军白马都,瞬间生擒敌方两员骑将。于是晋军士气大振,奋勇向前,终于击溃梁军,取得柏乡大捷。此战,李嗣源大发神威,斩获颇多,因功升任代州刺史。
【迫降元行钦】 913年,晋军名将周德威征讨燕王刘守光,李嗣源分兵攻取山后八军。李嗣源在广边军(今河北赤城南)与燕将元行钦交战,他七次射中元行钦,但最后也被元行钦射中大腿。最终元行钦甘拜下风,被迫请降,被李嗣源收为养子(此人后来成了李嗣源的为患之虎)。
【魏州之战】 916年,李存勖与后梁名将刘鄩在魏州交战。李嗣源率三千骑兵鼓噪奋击,与李存勖内外夹攻,大败梁军。他随后又攻占后梁所属的磁州、洺州、相州等地。
【幽州保卫战】 917年,契丹围攻幽州,守将周德威遣使告急。李嗣源力主救援,并请率五千突骑为前锋。李存勖便让他与符存审等会师于易州(治今河北易县),一同援救幽州。李嗣源分析敌我形势,采取“潜行溪涧,袭其不备”的战术,率军翻越大房岭,沿山涧东进。他与养子李从珂拼死血战,击退契丹军的多次堵截,进抵幽州城外六十里处。
当时,契丹骑军突然杀到。李嗣源纵马冲入敌阵,他摘掉盔胄,扬起马鞭,用胡语厉声斥责契丹人道:“汝等无故犯我疆场,我奉晋王之命,率百万之众前来,必将直抵西楼(契丹耶律氏世居之地),灭你全族!”他舞槌奋击,所向披靡,生擒契丹主帅。晋军随后进击,终于大败契丹,解除幽州之围。
【郓州之战,擒获王彦章】 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邺都称帝,建立后唐,是为后唐庄宗。李嗣源进拜检校太傅,兼任侍中。当时,梁唐两军主力对峙于黄河沿岸。唐庄宗便与李嗣源商议,为切断梁军右翼,让李嗣源亲率五千步骑兵渡过济水,趁梁军不备袭去郓州。
九月,后梁猛将王彦章率军进逼郓州。李嗣源命养子李从珂率骑兵迎战,他不辱父命,大败梁军前锋,俘获梁将任钊等300人,迫使王彦章退屯中都(今山东汶上)。十月,唐庄宗李存勖进抵郓州,并以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擒获王彦章。王彦章号称王铁枪,乃梁朝第一猛将,国之栋梁,此人被擒,后梁便再无重生之望。之后,李嗣源率军日夜兼程,抵达汴州,挥军攻城,大获全胜,梁帝朱友贞自杀,守将王瓒开封丘门迎降,后梁正式灭亡。不久,唐庄宗迁都洛阳,升任李嗣源为中书令。
(三)功高震主,被逼称帝
鉴于李嗣源为后唐的立国创下的不朽功勋,李存勖于924年在南郊祭天时,赐李嗣源铁券丹书。在古代,臣子被皇帝赐铁券是一件无上荣光的事情,因为铁券丹书就是免死牌,你以后不管犯什么罪,都可以不死。可见李嗣源的地位。史载李存勖对李嗣源有如此评价:“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之!”
之后李嗣源又平定潞州叛乱,擒获贼首杨立;契丹南侵时,李嗣源又率军北征,在涿州大败契丹。可以说,在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以及后唐政权的稳固中,是离不开李嗣源的辅助的。但李存勖尽管是一代枭雄,善于打仗,能得天下,但却不善于治理,他和许多帝王一样,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胡来”,比如吃喝玩乐、不理朝政,甚至猜忌、打压功臣等。像李嗣源这样有功高震主之嫌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925年,李嗣源调任成德军节度使。此时的唐庄宗已开始荒怠政务,他重用宦官,甚至伶人(戏子),祸乱朝纲,远离像李嗣源、符存审这样的高功老臣,还诛杀了郭崇韬、朱友谦等功臣。李嗣源虽贵为李克用的13个义子中的老大,位高权重,也受到庄宗的猜忌。925年十二月,李嗣源自镇州入朝,李存勖竟让诸军马步都虞候朱守殷对他进行监视。朱守殷暗中告诫李嗣源,称他已到“德业振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地步,让他早做打算。但忠心耿耿的李嗣源却不把他的话当回事,不在乎别人说他有不臣之心的流言。
但后来的一件事,把李嗣源逼入“绝境”,让他真有了反心,并最终接替李存勖称帝。这件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邺都兵变。
926年二月,后唐的魏博戍卒在贝州哗变,推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邺都。唐庄宗命元行钦派兵征讨之。元行钦即当初同李嗣源大战,被李嗣源射中七箭并投降的燕将。当时李嗣源欣赏其才,收之为义子。他后来又被李存勖看中,被收至麾下,李存勖对他十分信任。此时元行钦率军平叛,却连连失利。李存勖只得起用老将李嗣源,让他率从马直(皇帝亲军番号)北上,会合元行钦平叛。
李嗣源抵达邺都,并定下攻城日期。但从马直的兵众却在攻城前夜哗变,他们劫持了李嗣源,并称,既然皇帝不信任你,你何必再为他出力?他们要拥李嗣源称帝。叛将首领赵在礼也率军出城将李嗣源迎入邺都。大家都拥立李嗣源代替李存勖,另立朝廷。但此时的李嗣源对李存勖尚存希望,并无取而代之的野心。他借口收抚散兵,逃出邺都,抵达魏县。他命牙将张虔钊前往元行钦营中,意图召其前来一同平乱。但此时的元行钦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辜负其义父的一片苦心,竟怀疑李嗣源真有反心,于是率一万步骑兵退至卫州,并向庄宗李存勖诬奏李嗣源与叛军合谋造反。
这下李嗣源比较心凉了。他当时抵达魏县时,部下不满百人,后召集霍彦威所部五千镇州军,才稍微恢复了些元气。他他此时仍无反心,他返回朝廷,并数次上表申诉,向唐庄宗表明心迹,自己对朝廷乃一片衷心。但他数次申辩皆被他的那个忘恩负义的义子元行钦阻止,未能上达李存勖。
当时,李嗣源长子李从璟正在洛阳禁军效力,也被元行钦扣留在卫州。面对李存勖和宠臣元行钦的多次猜忌,李嗣源心中难安,犹豫不定,最后不得不采纳女婿石敬瑭的建议(石敬瑭此人城府很深,岂是李嗣源这样直性子的人能抵挡得了的),决定攻取汴州,谋求自立。于是齐州防御使王晏球、平卢节度使符习等皆拥戴李嗣源,率部前来与其会合。这也证明李嗣源确有执掌天下的威信。不过此时的李嗣源只是有了觊觎天下之心,还没有下决心要对其旧主李存勖怎么样。
但李嗣源的举动,在李存勖看来那是真正的造反了,所以他亲自率军东征,讨伐李嗣源。他命龙骧指挥使姚彦温率八百马军为前锋,又命指挥使潘环率军护卫粮草,要对李嗣源下狠手。但姚彦温、潘环也早受够了李存勖的摆布,于是双双投降李嗣源。李嗣源很顺利拿下汴州。庄宗知道局势已不可挽回,无奈下令回师,仓皇返回洛阳。此时的李存勖基本已是众叛亲离,其部下士卒沿途逃散过半。他决定前往汜水关,会合长子李继岌统率的征蜀大军,再联兵进剿李嗣源。
这时命运之神真的不再眷顾李存勖了。节骨眼上,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又突然发动叛乱,率部攻入洛阳兴教门,发动兴教门之变。李存勖虽亲率宿卫英勇出战,抵抗叛军,无奈寡不敌众,结果中流箭不幸身亡。可叹一代枭雄,李存勖在理论上恢复李唐江山,当了3年后唐皇帝后,就退出历史舞台,年仅41岁。
之后李嗣源率军入洛阳,平定京中乱势。他让百官各安其职,等待李存勖的长子李继岌回京继位,并表示自己在安葬庄宗李存勖后便回归藩成德,不愿登基称帝。此时不管李嗣源是真心,还是假惺惺故意装的,但总之他有个姿态,就是我不想趁火打劫。
此时宰相豆卢革与枢密使李绍宏等率百官劝进,让李嗣源称帝,但都被他拒绝;于是大家又改请李嗣源监国。老李推辞一番之后,既然大家都看得起咱,那就盛情难却了,于是他入居大内兴圣宫,以监国的名义接受百官朝拜。到此,他已是大权在握,称帝不称帝都只是个形式而已。
接着李嗣源重用女婿石敬瑭,又重用被李存勖抛弃的安重诲等人,收拾了李存勖宗室中的重要人物,比如李存确、李存纪等人,之后,李存勖长子李继岌在渭南自缢而死。于是到926年四月二十日,年已60岁的李嗣源在西宫称帝,即后唐明宗。当时他身穿孝服,即位于李存勖的灵枢之前,以表示自己是合法继承,而非篡位。
(四)李嗣源励精图治,开创小盛世,被罗贯中等人大赞
李嗣源虽一介武夫,但却并不猖狂,此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称帝时,麾下重臣霍彦威、孔循等人都认为唐朝气数已尽,建议他更改国号。李嗣源却道:“本人十三岁便事奉献祖(李国昌),献祖以我为宗亲,待我如亲子;后我又追随武皇(李克用)近三十年,追随先帝(李存勖)近二十年,参与了几乎全部的征战。武皇的基业就是我的基业;先帝的天下便是我的天下;我的功绩更是先帝的功绩,我岂有弃同宗而开异国之理!”李嗣源坚决不改国号,仍旧称“唐”。
还别说,李嗣源称帝之后,比李存勖表现好太多了,他励精图治,选拔贤俊,执政一年便使得“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粗立”,开创了个小盛世。他的功绩,概括一下,主要有几点:
第一是会用人。他改变了唐庄宗李存勖在位时,以门第为任官标准。像豆卢革、韦说等宰相,其实都没有什么大才,只是出身前朝士族而已。李嗣源继位后,改以德才为用人标准,将豆卢革等人全部罢免。并要求地方官员肩负起举荐人才的重任,与政绩挂钩。
还有段凝、温韬等后梁旧臣,对后梁亡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温韬还曾盗掘唐朝皇陵,但二人在李存勖时却因贿赂而获得重用,李嗣源上任后立马将二人流放、赐死。
第二是减免赋税。以前朝廷在征收夏秋两季的赋税时,每斗都要加征一升损耗。地方官吏便借此征收苛捐杂税。李嗣源继位后发布的第一批诏书便是免征损耗、制定税收名目、禁止滥征捐税。
第三是限制高利贷盘剥。朝廷规定,如果债主得到的利息已经达到本钱的数额,就禁止再收利息,只准收回本钱;如果利息累计数是本钱的两倍,则本利都不准再收。
第四是铲除宦官和伶人的祸害。唐庄宗在位时,豢养大量嫔妃、伶人、宦官等,耗费巨额资财。李嗣源即位后,严厉打击弄权宦官,全部罢除各道宦官监军。一些罪恶严重的伶人同样受到惩罚。为节省财政开支,大量裁减宫中各类勤杂人员。宫中只留内职一百人、宦官三十人、教坊一百人、御厨五十人等,其余全部裁撤。他选用年老旧人,将年轻美貌的宫女全部放走。
此外李嗣源还大力削弱藩镇、整顿禁军、严惩贪腐等。汴州仓吏因贪赃被查处,其中涉案的史彦珣是驸马石敬瑭的亲戚。李嗣源铁面无私,下令将史彦珣坚决处斩。
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时期少有的开明皇帝,而且还实行仁政,国家稳定,政治清明,后世对李嗣源多有好评,欧阳修说他:“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司马光也说他:“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
前面说过,李嗣源勇比关羽,但他的历史功绩比关羽要大得多,且看曾大赞过关羽的罗贯中对他的评价:
明宗御极本天成,泣诉庄灵发至诚。外戒游观安社稷,内无声色肃宫庭。亲贤惩蠹褒廉吏,寡过修身几太平。五谷丰登民乐业,汉唐贤主不多称。
(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唐明宗纪》《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后唐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