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阳气不足,则手脚不温,睡不香!有这2类症状,别忽视
人的生命活动一刻离不开阳气,明代名医张景岳也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至此一息真阳。阳强则寿,阳衰则夭。由此可见,阳气足,人则长寿;阳气衰,人则短命。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意义,堪比太阳对自然界的重要性。
倘若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人就会感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精神不振、失眠多梦等症。尤其是失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熬夜,超负荷工作,贪凉饮冷,服用寒凉药物等均能导致阳气耗损。这也导致因阳虚而导致失眠的人群越来越多。
阳气对睡眠的作用
睡眠活动以阴阳为根本,阳入于阴是其本质,任何导致阳气亏损的因素皆可导致神失所养,卫气失于温煦,卫气昼夜运行紊乱,不循常道,阳不入于阴,而发为失眠。
《灵枢·大惑论》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卫气的活动离不开阳气的温养,卫气得阳气温养方可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寐寤方能顺应昼夜。《类证治裁·不寐》中论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阳气自静而之动,则寤。”阳主动,阳气自动而静的过程实质是寐的过程,阳气自静而动的过程实质是寤的过程。
以上所论阳气在睡眠中的作用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阳气的温养作用。“阳气者,精则养神”,明确指出阳气有温养神气的作用,得阳气温养,神清而安,方可司各项生命活动。阳气亦可温养卫气,卫气在阳气温煦作用下,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构成睡眠活动的基础,形成了睡眠的基本周期。其二,阳气的运动。阳主动,气的升、降、出、入是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阳虚根源在于五脏
《景岳全书·中兴论》曰:“气为阳,阳主神也。”气以生神,气胜则神安,气衰则神败。阳入于阴则寐,阳气衰不得入阴则不得卧。睡眠以阴阳为本,以五脏为基础,阳虚责之于五脏,主要与心、脾、肾相关。
《蒲辅周医疗经验·辨证求本》中提到“心阳虚,则善恐不乐,自汗,心悸,愒愒然而动,少寐”,指出心阳亡于外,心神不得潜藏,阳浮于外而致失眠。
脾胃位于中焦,升降之枢,阴阳相交之通道,中阳虚衰亦影响睡眠。《脾胃论》曰:“……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认为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致使心火旺,心神被扰,心失所主而失眠。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胃虚冷和脾虚冷均可导致失眠。中阳不足,中焦不能斡旋,阴阳相交的道路不畅,阴阳不交致使失眠。此外,脾胃主运化,脾胃虚衰,气血津液代谢异常,久聚成有形实邪,阻碍阴阳相交而不得眠。
心为阳中之阳脏,心阳虚衰,失却对神气的温养,导致心神浮散不安而发生失眠;脾为后天之本,脾阳虚升清降浊功能失调,中焦不得斡旋,阴阳不相交而发为失眠;肾藏真水,肾阳虚衰,浮阳上扰心阳,阳不入于阴而发生失眠。故阳虚失眠的主要根源在于阴阳,以五脏为基础,与心、脾、肾三脏相关,尤与此三脏之阳气密切相关。
导致阳虚的原因
临床上阳虚失眠较常见,尤其是老年人、熬夜、高压力人群。失眠的证型复杂,准确辨证是治疗失眠的前提,阳虚失眠辨证主要依据失眠特点及伴随症状。
老年人是阳虚失眠的主要群体,年老阳气渐衰,神失所养,卫气失于温煦,阳不入于阴,阴阳不交,导致失眠。《千金翼方》曰:“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言人年老至半百日渐衰落,日久则阳气亏虚。
除了生理的日渐衰老,阳气渐弱以外,现代有很多人未老,阳气先损的现象,最终导致阳虚。原因如下:先天禀赋不足,肾精气不足,阴阳化生不足;常饮冷食、久居寒冷潮湿之地,日久损伤阳气;烦劳、熬夜、纵欲等损伤肾中精气,久则伤阳;久病、重病耗伤正气,久则及阳;某些药物的应用如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及寒凉类中药皆可导致阳虚。
失眠是以阴阳失衡、营卫不调为总病机的一类病证。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许多年轻人起居无节,熬夜饮冷、不喜户外运动、房事劳倦,日久伤及阳气,或致不寐。故在治疗时除了考虑老年患者“年高阳衰”,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年轻患者因为阳气不足,阳不入阴而产生失眠的可能。
阳虚者伴随症状纷繁复杂,主要分为阳虚所致的冷凉的表现和阳浮所致的虚热表现。
①冷凉的表现:阳气虚损,机体失去温煦,机能减退,表现为冷凉的特点,如畏冷肢凉、腰膝冷痛、小便清长、耳鸣耳聋、精冷、食冷腹泻、大便溏泄、五更泄,舌脉以舌体胖大,舌质淡白或紫暗,苔白为主,亦有患者舌面有直沟,如刀被印成者。
②虚热的表现:阳气虚损,浮越于上,导致表现在上的虚热的征象,如胸前后背汗出、口腔溃疡,溃疡面色淡,口燥不渴饮,面色嫩红,舌质淡嫩,脉浮数,沉取无力等。
综上,临床辨证首先确定失眠特点,是否符合阳虚失眠的睡眠特点,以把握全局;伴随症状对辨证有重要提示作用,仔细进行全面问诊,去伪存真,把握辨证方向。临床实践中,用温潜法治疗证属阳虚失眠者每获良效。临床上遇到辨证属阳虚失眠的患者时,应果断应用温阳的药物,切不可拘泥常规思维而不知权变。治疗时温阳药物宜逐渐加至适宜量,“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不可过于温燥。
总之,具体还应细致分析患者的症状,审症求因,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尽力为患者解除失眠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