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
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偶然读到弘一法师这句,愧怍不已,躬身自省,两条我都是惯犯。一是生气,二是多言。
尤其是“生气”这一条,工作以来,基本是家常便饭。惭愧啊。
学生不听话,我生气;家长不理解,我也生气;有时感觉自己就像个煮得沸腾的水壶,一直“嘟嘟嘟”地往外冒气。
读书的时候,最厌恶班主任发火,没想到,时隔多年,终于逃不掉“我们最终都会变成我们讨厌的人”的厄运。哎,造孽啊。
班级管理是个特别难的活儿,极耗体力和心力,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处于自我意识凸显的分水岭,想法多多,家庭背景、过往经历也千差万别,常规、学习、心理,各个方面都要抓,学生有疏漏,我也有。
所以当期待和现实产生冲突,要求和实践产生偏差,我就会生气。以前只是气学生不懂事,现在还加上气自己老动怒。
老教师常教导我们后辈,说,当老师啊,尤其是班主任,切忌真动怒,一定要锤炼自己不生气的本领,就算生气,也只能是装出来的,不能真生气,气坏身子苦的是自己。
苦口婆心,但年轻的我们,哪里做得到呢。
还有三百多天就要高考了,听到宿管老师说起学生深夜玩手机被没收的信息,你气不气?
还有几天就要市统考了,逮到学生在教室偷偷玩电脑游戏,你气不气?
明明耳提面命催过好多次作业了,他就是不写,你气不气?
……
我相信任何一位有感情的老师,都会气。虽然明知生气无益,但真的没有办法。
这种情绪很复杂,有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还有旁观者清的焦灼,以及对自己无力改变的悲哀。
前辈们总说,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ta就是不学,你也灌不进去是不是?所以呢,放过自己,也放过学生。
也许是吧,教育不是万能的,就算教育是万能的,我们也不是万能的。
但事实往往是,纵使放过了学生,甚至放过了自己,还是放不过自己的良心。
依我之见,世上许多工作,真的都是良心活。教师当排第一位。
纵然劝慰自己,因为在乎这帮兔崽子,才会被他们牵着情绪走。但扪心自问,也知道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不够老道泼辣,加上愚拙,总归是还是太嫩了。
还是要少生气,起码控制在班级范围内生气的频次,避免伤及无辜。教育工作者也不是圣人,我知道自己有很多问题,常生气就是第一条。
能怎么办呢,慢慢改呗,毕竟我还有一生的时间去修炼和提升。
被我逮到在教室玩电脑的男孩,今早交作业时,附上了一张道歉条。
很奇妙的,我昨天久久没有平复的怒火,一瞬间消了大半。
傍晚在食堂门口碰到,他端端正正地站定,人来人往之间,屈身90度鞠躬问好:“老师好!”特浮夸,像电视剧里的日本人。
旁边的男孩爆笑,拍着大腿喊:XXX你又做了什么亏心事!
我也笑起来,什么也没说,摆摆手让他们赶紧去吃饭,看那男孩一眼,心照不宣。
回过头再看头顶顶着的水壶,壶口一下合上了,嘿,不气啦。

与诸君尤其是教育界同行(尤其是操心班主任)共勉,每天熟读一百遍,活到九十随心便:

Shine于学校办公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