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斌 | 红土地上的感动
往期回顾
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和光荣梦想,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艰辛曲折又风华绝代的一百年。铺陈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画卷,回望我们党来时的路,那摄人心魄、荡气回肠的一幕幕常在我脑海中循环再现,让我为之流泪、为之喜悦,为之叹息、更为之高歌,心竟久久不能平复。释怀中,我的思绪被带回到了数年前,我们二十余名反贪干警那次难忘的井冈山之行,原来记忆从未尘封,一切依然如昨。
时值四月,巍巍“五百里井冈”,早已满目葱茏,高山奇峰俊秀挺拔,低山丘陵错落有致,汨汨山泉奔流不息,还有那漫山遍野竞相开放的杜鹃花,艳如霞、红似火,使雄伟险要的井冈山又平添了几分动人的风姿与魅丽,而“中国革命摇篮”的美誉,更使井冈山成为亿万中华儿女和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仰望和向往的地方。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向革命的工农群众进行疯狂的反攻倒算。顽强的中国共产党人掩埋好同志的遗体,擦干净身上的血迹,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在极其艰苦残酷的斗争环境下,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从井冈山点燃的革命星星之火,也终以燎原之势燃遍了中华大地。
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的足迹,我们重温历史,纪念昨天,黄洋界旧址、红军小井医院、北山烈士陵园……无论走过哪里,都能听到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青山处处埋忠骨”,在井冈山斗争的峥嵘岁月里,先后有一万五千余名有名的烈士和四万八千余名无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了井冈山这片红色多情的土地上。他们当中,有为掩护红军主力部队顺利撤离、被敌人用机枪扫射、全部英勇就义的红军小井医院130余名伤病员;有为了节省清洗伤口的盐水给其他重伤员而致使伤口严重感染而死的红军高级将领张子清;有被敌人挖出双眼,在蒸笼中活活蒸死的湘赣边界特委常委刘真;还有被敌人砍下头颅示众,并将其腹中胎儿挖出剁碎的巾帼英雄伍若兰……聆听着讲解员动情的讲述,我们泪眼模糊,英雄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强烈的震撼。凝望着苍松翠竹簇拥的鲜红党旗,我们庄严宣誓,胸中升腾的是对党的无限忠诚,心底涌动的是对祖国、对人民最真挚的爱。在北山烈士陵园,我们为先烈敬献花篮,送上一份敬仰,寄托一份哀思。不知何时,竟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想必是天公的眼泪吧。下山时,干警们都默默无语,没有言语的交流,但心灵却都相通。在先烈面前,我们自感汗颜与渺小,工作和生活中曾经的挫折和委屈、烦恼与不快,在那一瞬间都落在了尘埃里,重拾的是自信与勇气、是理解与宽容、是平静与释然。而之后我们听到的另一则凄美的革命爱情故事,则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刻骨铭心、什么是生死相许!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离开江西,开始了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个个优秀的井冈山儿女告别年迈的父母,放下襁褓中的婴儿,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工农红军,投身革命。在井冈山下,战士们与亲人做最后的告别。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在妻子依依不舍的泪光中,在“红军哥哥你慢慢走”的歌声中,随大部队离开了井冈山。临行前,他和妻子约定,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他就会回来,让她一定等他。从这一天起,妻子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等待,秋水望穿,双目失明,直到新中国成立也未等回她的爱人。同行而归的战友告诉她,她的他已经牺牲,不会再回来,然而为了那个美丽的约定,她依然等待、等待,只等得青丝变白发、老态替青春,直等得井冈山旧貌换新颜、人民生活苦变甜……2008年,115岁的老人在无尽的等待中去世了,老人留下的最珍贵的遗物就是整整75双草鞋。“有一种初心叫守望,有一种守望叫永远,有一种永远是75年”,直至今日,我眼前时常会浮现那个在岁月的轮回更迭中翘首等待的身影,那是对爱情和生命的守望,更是对未来的憧憬和企盼。
井冈山之行,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新的认知和思考,这是一次催人奋进、激发斗志的旅程,这是一次荡涤灵魂、升华党性的旅程。回首中国共产党一百载壮丽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殚精竭虑、前赴后继,创造了感天动地、彪炳史册的光辉业绩。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我们该如何勇敢地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站在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迎来了党的百岁华诞,心中的那份喜悦与自豪、那份感慨与荣光,自是不言而喻。曾经,作为人民检察官,我们不负青春,不辱使命,把忠诚、公正、清廉、严明刻在了共和国检察事业的丰碑之上,今朝,我们将以纪检监察人的名义,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的铮铮誓言!道阻且长,但我们终将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