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唐、宋以来,石评倍出,唐有白居易作的《太湖石记》,宋代更有《云林石谱》记述丰详。明清两代赏石文化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园冶》《群芳谱》《闲情偶记》等许多著作都对赏石进行了详细论述,至今都是“小中见大”的典范。小中见大是文人墨客们的爱石情结所在,在当时社会的思潮时尚中,文人士大夫们以超然尘世、笑傲烟霞为生活乐趣,而赏石作为自然景观的缩影也被提升到了蕴涵人生哲理的境界,成为文人们寄情山水的对象。
相信爱石之人,都有生平与第一颗石头相遇的过往,那种相知相惜的美好,一如初恋。“石不能语,最可人”这也是爱石之人,面对自己心仪之石,常会发自内心的微笑,而这微笑往往就是收藏前进的动力。赏石,没有定论,没有所谓的标准审美观。有人说,这个石头美,有人说,这个石头丑。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癞痢头的儿子自己的最好,这就是爱。有了相遇、有了相处、有了感情,也有了爱,而这种对心仪石头的爱,我常用“一石一心”来形容。
在赏石的路上,一如人生,所有的遇见都是美好的,重要的是您如何看待?犹如生养子女,宠爱猫狗,都会小心呵护。陪伴成长,这就是“一石一心”的对待。或许您也会跟我一样,每当遇见购藏一颗石头,或是说“认养”吧,都会先帮它们取个名字,因为这样就可以呼它们的名。
虽然说“石不能语”,但呼久了,就有了对应,有了感情,有了彼此的归属感。
赏石,必经学习的过程。记得当年为了学习,把赏石的书都买全了。更记得在短短的一周内,就把江南北宋“花石纲”遗物的四大名石(玉玲珑、绉云峰、冠云峰、瑞云峰)看了几遍。而这些对赏石曾经努力学习的过往,都是最美好的回忆。以当代艺术的观点来看待新的赏石文化,就不一定要局限在传统的皴、漏、瘦、透审美框架里。相反的,清、奇、古、怪也可以是当代赏石的新观点。把赏石看作是大自然浑然天成的当代雕塑,是一条可以远离造假欺骗,可以远离古玩圈恶习的康庄大道,这对新的赏石市场发展绝对是健康、正面的。
山石厚重而不迁,人们一开始对石怀有崇敬之心,甚至将山水神格化。但随着物资的富足,见识的发扬,渐渐从静观自得的从容生活态度中体会到了山水的美感。
《诗经》即有描绘壮美山河的诗句,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等,天开图画即江山,更蕴藏着万物运行的人间秩序。而《楚辞》则在自然山河中酝酿发抒个人情志,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也。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在以自然观赏石为对象的活动方面,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据《阚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
都说赏石是一种兴趣爱好,但它绝非简单的兴趣爱好,也并非“闲情雅致”一词说得那般轻松自在。在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之间流传已久的传统赏石活动早就证明:赏石不是世俗的,而是脱俗的;不是形而下的,而是形而上的;不是喧闹的,而是孤寂的。
赏石与人文精神最近,与道德品性相连。很多时候,赏石这种兴趣更多是一种苦趣,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