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
本人从08年开始qq在空间随性写字,生活经历、家庭琐碎等等;后来又在新浪博客写课堂感悟、班级管理;也和班里学生一起创作班刊,每月出刊,坚持了一年半;也零零散散在本地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字。但是这么多年了总是自卑,因为有人经常批评我文字功底太差,拿不出像样的作品。为此我非常苦恼,希望能够得到写作法宝,就像《神雕侠侣》的独孤九剑,剑法在手,天下无敌。
众里寻他千百度,得来全不费功夫。12月份我参加阿信老师的成人写作课,开学第一课我就得到了一大写作法宝,建立学员的写作自信。
阿信说,会不会写不重要,文字水平不重要,语言的华丽,辞藻的优美这些都不重要。你只要想表达,有表达的欲望就OK了,不管是流水账,还是日记,还是诗歌,还是散文,只要说出来,用笔记下来,那就是作文。实在写不出可以先把说的录下来,按照录音来写。所以写作没什么好怕的,没什么难的。
经阿信这一点拨,学员们纷纷自信心爆破,一个个大显身手:开通公众号、简书发布……每日上交作业。我也更新了公众号,重新练笔。
反观我们的学生,他们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学了十年的作文课,大部分的高中生、大学生,他们依然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教学中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了他们,如主题要深刻,构思要精巧,这里应该有格言,那儿应该有修辞,开头要点题,中间……,结尾……
最后老师对学生绞尽脑汁写出的文章,横加批判,左右修改。经过几番折腾,学生会觉得,作文太难了,我不是写作的料,慢慢也就不敢写了,万不得已就随便拼凑一篇。也有一些掌握了套路的学生,也许写得一手“好”作文,但很少是自己的心声。
也正基于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无拘无束地写作,阿老师少儿作文课的名称为自在文章写作课。
因为阿信的课,我重读了老纪(纪现梅老师,主要针对小朋友写作)的课堂实录。从纪老师的课结合身边案例和我自己的写作体验,我慢慢摸索到了作文教学的另外法宝,尊重学生(孩子)自身的体验。
比如,一位妈妈是这样教孩子写作的:
题目“写一件开心的事”,因为刚读二年级的孩子无从下手。
妈妈说,“假设你一次考试考了50分,然后今天考了90分很开心。”
孩子不服气地说,“我从来没有考过50分……”
妈妈根本不听孩子的辩解,拉了拉孩子的耳朵,继续引导,“考了50分之后,妈妈拿了我的耳朵'研究研究’……”
“研究研究”这个词,妈妈认为很幽默,很有趣,重复了好几遍,可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一脸懵逼。
在这里,妈妈犯了什么错误,首先她没有尊重小朋友,她基于自己的想象来给孩子提供素材;其二她所说的“研究”,其实是一种惩罚,但是没有get到小孩子,她们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这样的帮助引导,只会把孩子带入更大的坑。
延伸到课堂教学,哪怕教案非常严密,设计非常完美,脱离学生的体验都是伪教学、伪作文。记得老纪说过一句经典“千万别给孩子换脑袋,就原装,挺好。”
再看老纪给学生上《冬天的回忆》:
师:昨天晚上啊,我很高兴问我的儿子他觉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他的年龄比你们稍微大一些,然后呢,他就告诉我,冬天是会骗人的,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吗?
生:不知道(齐)
师:你想过吗?
生:没有(齐)
师:想知道吗?
生:想(齐)
师:然后他给我解释啊,因为上周六我们回老家,孩子的爷爷就带着孩子来到田野里,我儿子就在田野里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麦苗,知道麦苗吗?
生:知道。
师:因为冬天啊,我们那个地方已经下雪了,下雪之后那个麦苗都冻的干枯了。我儿子说它们很委屈地趴在地上,死掉了,然后孩子的爷爷说这个麦苗没有死,他们的根还活着。我儿子不相信啊,所以他就用小铲子挖了一棵带回来家,因为家里温度比较高,他是周日挖回去的,今天已经是周四了,他把它栽到花盆里,到昨天晚上为止,小麦苗已经蓬蓬勃勃地长起来了,叶子是翠绿翠绿的,所以我儿子说:冬天是会骗人的。懂了吗?
生:懂了(齐)
师:那么在你们的眼里,在你们 的心里,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给大家3分钟的思考时间,在这3分钟内你可以自己思考,可以和小伙伴交流一下,冬天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冬天的体验,冬天的感觉,说完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出来了。从而让学生明白:写作就这么简单,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出来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你是一位家长,想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想帮助孩子爱上写作,请抓住核心的两点:一,建立孩子(学生)的自信;二,尊重孩子(学生)自己的体验。
这两点打通了,才可以谈写作的规律或技巧。
也许有人说,这不都是常识吗?但是阿老师说了,即使是常识,不妨说上一千遍一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