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生:故乡的野菜

故乡的野菜

【作者简介】

陈春生,网名石源河人,雨中行者。男,湖北罗田人,九江学院副校长,博士、江西省二级教授、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世界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史、高等教育管理。出版专著多部。

故乡在鄂东南山区,能吃的野菜很多。但我知道的不太多,吃过的就更少了。记忆最深刻的故乡野菜有地菜、胡儿葱、野竹笋等,这些野菜不仅伴随着我们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而今还是与漂泊在外的故乡人相遇时说不尽的话题,每每谈到故乡的野菜,彼此之间就有一股浓浓的乡情。

故乡的野菜一年四季都有,但最为繁盛的要算春季。开春之后,有心的人就可以到空旷的田野、山坡地或者河边的潮泥地上采挖野菜了。最早进入餐桌上的野菜应当是地菜儿,地菜儿也叫荠菜,周作人、汪曾祺等名作家都写过这一野菜,而今估计荠菜这一野菜的名气要比好多日常“家菜”名气还要大许多了。

故乡的地菜儿是一种接地气的菜,它紧贴着地面生长,茎长,叶子不大,椭圆形,叶子四边呈锯齿状。大多数地菜儿的颜色是青灰的,有一些长在水土肥沃的地方就呈嫩绿色的了。地菜一般生长在潮湿的荒地里,河坪的潮泥上。采挖最佳的时间大约在二月底到三月中旬,食用最佳时间仅仅一个多星期。太早,地菜太嫩,没有口劲;太晚呢,又老了。老了的地菜,会长出细小的绿杆子,顶端开着白色的或者粉红的花儿,这时候就不能吃了。

采挖地菜的工具是小铁铲或者割谷子用旧了的砂镰,挖地菜时,在地菜根部不远处,将铁铲用力抵进土里,随即将地菜轻轻地提起来。地菜喜欢成块地生长,这给采挖带来方便,但地菜体小,挖起来很费劲,必须一棵棵提起,抖土,即便这样,还经常有泥土粘在根部,地菜本身也还有一些死去的茎叶,为了赶进度,通常采挖的时候,其他的杂草混也带上来了。

一碗地菜从采挖到上桌,要经过好几道工序。一般的,一大筐地菜儿拿回家后,要择一下,将沙土、杂草、枯叶分拣出来,用水初洗,去沙,反复漂洗几次,弄干净了,再过一次温水,为的是去掉土腥气和涩味。过了水后,地菜的体量已经很小了,如果再放在油锅里爆炒,地菜就大大地缩身了,一大撮箕的生地菜,到炒熟时顶多就小半碗。如果放上红辣椒,味道辛辣,就比较适合我们鄂东南人的胃口。

我吃过素炒地菜,有一股青气,不怎么合胃口。其实,我知道把地菜吃成这样,那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地菜最好的用处,是包饺子。在城里,地菜合着猪肉、粉丝剁成肉馅,包成饺子,那才是真正的美味佳肴。小时候,我的姑奶奶家在县城,每年开春,地菜一露头的时候,母亲总是要挖点地菜,洗净送到街上的姑奶奶家去,据说是用来包饺子。我的童年岁月,农村还不太时兴吃饺子,但小时候吃水煮地菜的情景还记得很清楚。

和地菜儿生长期较为短暂不同,故乡另外一种野菜胡儿葱,生长期要长一些,每年三月中旬到五月初,都可以采摘。为什么叫胡儿葱,胡儿葱的名字是不是与北方游牧民族南侵有关系?不知道。但在我有限的知识里,觉得这个野菜被故乡人忽略是非常可惜的。胡儿葱和自家菜地里种养的水葱不同,它长在旱地的向阳荒坡上,大多和豌豆、小麦伴生着。胡儿葱一般星散地生长,因是野葱,它的葱青比水葱要细得多。胡儿葱的葱头,也是圆形的,很小,白色,味道香而涩。

小时候,大人劳动,我就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有时候几个伙伴一起玩耍,扯胡儿葱成了最喜欢的活动,常常刚扯几棵,就满手的青绿,我们周身就有一股淡淡的葱香味。胡儿葱炒蛋是很有味道的一道野菜,但胡儿葱的青葱吃在嘴里有点粗糙感。个人感觉,胡儿葱也不应该炒着吃,如果将家乡小河里抓的野生小鱼,渍上盐,晾干,煎熟,再与胡儿葱放在一起炒,加点红辣椒,那才是绝配。

野竹笋,是让人记挂的一道野菜。春天里,大地从睡梦中醒来,野竹笋就从山沟里、岸堑边、塘堤外的野竹丛里冒了出来,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笋尖上的暗红色,像少女的一张樱桃小嘴,她似乎急切地告诉人们,大自然对人类是多么仁慈啊。

抽野竹笋是一个有趣而危险的活儿。野竹笋长的地方比较危险,要么是沟堑附近,要么是荆棘之中,一不小心,可能滑倒或者被刺划着了。老家的池塘外就有很多野竹,因为水土肥沃,一冒尖就生长得极快,一些山塆的阴凉沟堑边,也是抽野竹笋的好地方。小时候,春天我喜欢种树,有一年从义水河对岸堂哥家的山上,挖了几棵三月竹,栽在我家后院,而今房屋后堑上长满一大丛三月竹,三月竹比一般的野竹大,因此,竹笋也肥壮得多。反正抽野竹笋不用跑很远,就在家的屋前屋后的岸堑边。

野竹笋抽回家后,剥掉外皮,笋子就露了出来,有点像大葱的葱白和葱绿。食用前,要用温水煮一下,撕扯成条状,既是为了去涩,也是为了保存更长久。而今,我再也没机会像童年时那样,欢快活泼地满山野跑着去抽野笋了,但妹妹、妹夫每年到了抽野竹笋时节,总要为我们家准备一大包已经过水、拿来就可以下锅的野竹笋,托人带到城里来。想到妹妹快50岁,身体也不是很好,却在每年野竹笋出世的时候,记挂着城里这个哥哥,为的是让哥哥能品尝到故乡的野菜,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故乡的野菜很多,值得一提的还有椿树杪、枞树菇、地衣、马齿苋等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野菜和故乡的空气、阳光一样,融进了我们的血液,它让我们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总不会忘记故乡的泥土气息,故乡对自己的抚育,这些野菜是我们和故乡永远保持着温暖联系的一个元素呢。

2014/2/8

(0)

相关推荐

  • 散文天地 | 沈婉梅 : 故乡的野菜

    故 乡 的 野 菜 沈婉梅 我的故乡在一个碧水环抱.绿树葱茏的小镇.远离故乡后,故乡的很多人和事时常在脑海里浮现.每到春天,最让我心心念念的是那些遍布乡间的野菜.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黄昏时去田野散步 ...

  • [黄石文坛]韩杰的随笔:从未走出故乡的雨中行者​​——陈春生教授

    从未走出故乡的雨中行者   在赣南农家小憩 人走得越远,心却离故乡更近.梦里千回百转,故乡的云和风总在不停地召唤着浪迹天涯的游子.故乡,在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的归去来兮中积淀而发酵成乡愁.无论曾经出走多 ...

  • 陈才生 | 故乡的河渠 朗诵:申勇

    总第1365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故乡有河,也有渠. 河如带,渠如藤,它们是故乡的魂. 村南有桥,名愚公桥,桥下之水,叫母猪河.那是故乡唯一能称得上河流的河.桥南不远,有座石坝,长百余步,高 ...

  • 陈春生||八路军714团大虫窝被难事件辩误

    八路军714团大虫窝被难事件辩误 文/陈春生 2014年8月26日,朔州市朔城区新闻中心发布这样一条信息:8月20日,朔城区民政局.朔城区张蔡庄乡党委在该乡大虫窝村举行八路军358旅714团抗日英烈纪 ...

  • 陈春生||引发《人民日报》高度关注的三十公升汽油

    县商业局的汽车去所属石油公司加30公升汽油,却被中央媒体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就此事曾先后三次共发了五篇文章和两个编者按,这件小事在宁武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一. 起因 1978年1月份, ...

  • 陈春生||山西大学的创始人—谷如墉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陈春生||隋汾阳宫营建时间与宫址考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陈春生||白求恩的宁武朋友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陈春生||远征军中的宁武人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陈春生||春秋代国都邑考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