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137:韩愈•送杨少尹序
杨少尹:即杨巨源,字景山,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gòng)张(zhàng),祖道都(dū)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zhuàn)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1、疏广、受:汉代疏广 、疏受;《汉书》载,疏广字仲翁,宣帝时曾任太子太傅。疏受字公子,是疏广的侄子,宣帝时曾任太子少傅。二人在职五年,同时称病辞官归乡里; 2、供帐:设帷帐摆宴; 3、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4、汉史:指《汉书》;传:传记。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1、国子司业:国子监的副长官,协助正职祭酒掌管儒学训导; 2、以能诗训后进:杨巨源为著名诗人,在元和中诗坛上务实求深,为后生所尊学; 3、白:禀告; 4、不相及:不能相提并论。
予忝(tiǎn)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zhuàn)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1、忝:有愧于,自谦之词;在公卿后:时韩愈任吏部侍郎,为吏部尚书的副职,故言“在公卿后”; 2、杨侯:指杨巨源,尊称; 3、太史氏:指史官;张大:宣扬; 4、为传:为之作传;踪迹:事迹; 5、落莫:冷落,寂寞; 6、固:姑且。
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dū)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cháng)于诗者,亦属(zhǔ)而和(hè)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1、白:禀告皇上;都少尹:唐以河中府为中都,设大尹、少尹职,杨巨源是河中府人; 2、劝:勉励; 3、属:相随;和:应和。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guàn),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1、中世:犹中古,可指殷、周时期; 2、始冠:刚成年;冠:古时男子二十岁成年加冠; 3、《鹿鸣》:《诗·小雅》篇名,《鹿鸣》是周朝国君举行宴会时的乐歌。唐代宴请举子亦奏《鹿鸣》,又称鹿鸣宴;歌《鹿鸣》而来:是说以乡贡进士的资格而来到京城。
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mò)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yú)?其在斯人欤?
1、诫:告诫,教训; 2、法:榜样; 3、乡先生:古时对辞官归故里的老者的尊称; 4、没:死;社:祭礼的处所,指古时乡贤祠之类。
《送杨少尹序》全文: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gòng)张(zhàng),祖道都(dū)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zhuàn)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tiǎn)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zhuàn)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dū)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cháng)于诗者,亦属(zhǔ)而和(hè)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guàn),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mò)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yú)?其在斯人欤?
清 唐德宜《古文翼》评:
先叙二疏,次叙杨侯,随总按一笔作领,次将二疏申合杨侯,次从杨侯打转二疏,随总锁一句作应,末结到归其乡上。全是虚处摹拟空中簸弄,而起伏照应,针线极细。此又集中独创之境也。
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