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编导专业课的高效学习?

笔者每年都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编导考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及备考思路各有优势,但在对待笔记的态度上有个共识,那就是笔记不在多而在于知识脉络的清晰梳理。实际上,这就涉及一个笔记真正价值的认识问题:笔记不仅仅是重复课堂知识,而是依据自己的需求重构知识。每个同学要重视自己听课过程中的思考及对于所涉知识的感知,笔记就是要把这些内容体现在对知识的梳理之中。这些优秀的考生课下都会认真梳理知识脉络,阶段性地建立知识框架。这就是我们今天谈到的“思维导图”。

大家知道,思维导图是在任何流域都是一个有价值的学习工具。编导考生可以利用它,把每一个阶段学习的知识板块制作成一个个思路清晰的导图,有时候似乎看起来非常简单,然而实践起来仍然存在着以下几点误区,笔者给即将准备学习专业的同学简单盘点一下,以免使用起来事倍功半:

1. 不会总结,不能提炼清晰表达的关键词,往往导致制作的导图文字数量过多。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笔记记得文字越多,脑袋里记住的就越少,很多知识点背起来效率就越低(如文艺常识复习)。这不是笔记的问题,而是因为你在上完课后不自觉地依赖笔记本,潜意识里认为写在笔记上的文字就都完全属于你了,这种思维是错误的。笔记上越是简略就越能激发你对于省掉内容的回忆,越能发挥你背诵的自觉性,这个道理放到思维导图是也是一样的。

2. 学习时间经营问题:整理资料的工夫多于背诵的时间。相信这是存在于大多数编导艺考生身上的普遍性问题,对于一个新知识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无限循环的过程,你需要保证上考场的节点是你半年以来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那么就需要在每个即将遗忘的临界点上及时回忆起这个知识。这是备考复习的最终目的,至于你的导图是不是漂亮,笔记是不是工整,都不很重要的事情。

3. 做好导图之后把课堂教材或讲义完全扔掉。编导这个专业与其他的艺考专业不同之处在于,需要较为密集的理论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对于文字教材或讲义资料的依赖要大于其他专业(比如,表演,绘画,音乐等)知识获得、巩固的顺序应该是:教材/讲义——听课——笔记/导图——教材/讲义。北京影向编导私教课的吴峯老师特别重视考生的教材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每一次阶段性课程结束后,他都会引导学生对于教材及讲义的分层分章节阅读。即使临考前的那几天,考生也要把书本的每一页都仔仔细细通读一遍,避免过于信任课堂笔记导图而忽略了必要的知识要点或细节。

来看看影向某通关考生学习时,关于吴老师的编导备考学习方案的听课笔记思维导图▼

笔者分享一个简单易学易操作的在线导图工具:百度脑图(当然,你认为好的就是最好的,可以自由选择)

影向提示:像不要天真地认为阅读学霸笔记就可以学好文化课一样,不要完全信任其他人整理的导图资料,要根据自己的备考计划及独立思考,一点一滴去整理,任何人都不会高效完美,唯有自己可以把握自己最需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