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多找原因,少找借口
你犯错后找过借口吗?
其实找过也没什么,这就是人正常的避错心理导致的。不过遗憾的是无论你找到多么看似合理的借口,甚至完全推卸了责任也没用,错误还在,它不会自己消失,反而会因为刻意的遮掩而更令人焦虑、沮丧,甚至难以看清事物的本质。
家长错怪了孩子以后会说: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不小心踩了别人脚会说:你干嘛把脚伸那么长;工作出现失误会说:我已经做得不错了,只怪客户太矫情;考试成绩不理想会说:我只是发挥失常,题出的太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推卸了责任并不能把错误真的推给别人,反而不能让自己认真寻找出错的真正原因。认错并不丢人,没有不犯错的人,找出犯错的真正原因才能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定律,就是专门研究人为什么要给自己找理由。其中的'内归因’就是当自己做对了事情或成功之后,把原因总结为是因为自己勤奋、努力、睿智等优秀品质导致成功的结果;外归因是指把导致事件结果的原因总结为环境或他人起到了主导作用。比如创业失败的人通常会把原因归结为经济环境不好,竞争激烈等外部因素。
反过来如果是别人成功,就会被归结为外部因素。像王思聪即使赚到了钱,大多数人也只看到了他有一个好爸爸;但如果他创业不成生意失败,那么大家一定会说是他自己愚蠢浮躁,活活就是一个败家的富二代。
这的确是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和总结方法,但千万别把他跟道德和什么劣根性联系到一起,那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这本来就是普通人正常的心理活动,是由千百万年的生物进化机制所决定,我们要做的是看清这种情绪的本质,有所节制或善加利用。
我们日常接触的事件可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
可控事件就是能够通过我们的主动行为去影响它的进程和结果,这时对于最后的结果和成败,宜用内归因法,这样会让我们看清成败的原因,找到规律总结经验。
对于不可控事件,我们就要用外归因法,找到影响事件进程的外部环境因素,而不是像鸡汤文里说的那样“凡事都从自身找原因”,如果那样,就极有可能在失败的时候看不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一味责怪自己,造成不健康的心理,影响以后的处事行为和思维模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先读懂自己,之后才能让事物的本质在我们的眼前变得越来越清晰明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