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情深】王金贵||相知何必曾相识
这几天,陪着86岁的老母亲住在乡下。老母亲仍然是小女孩儿心性,恋着家乡四季风情。我们兄弟姐妹们也就顺着她的心思,让她高高兴兴地和她眷恋的家乡亲密接触。
我们知道,母亲想回老家,主要是她恋着老村、老房、老伙伴、老街坊邻居。母亲回到熟悉的环境,会忘记自己的年龄,行走在村巷里,放眼于田野上,张望着枣树林,仿佛能寻觅到自己年少时的身影。那时候的母亲,可以追风奔跑,可以拈花遐思,可以含羞憧憬,可以笑语如铃……
我的家乡山东滨州沾化,是著名的冬枣之乡。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的特殊土质,滋生孕育了一望无际的枣林。年复一年缀满枝头那红玛瑙般的果实,丰盈富足了沾化儿女甜蜜美满的幸福新生活,承继续写着沾化儿女恢宏大气的新篇章。
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平家村(作者故乡)
沾化风景如画,民风淳朴,传统美食源远流长。依托得天独厚地理条件盛产的沾化虾皮、沾化白山羊、沾化洼地绵羊、沾化冬枣,已经走出地域局限,远销国内国外。沾化的西封遗址、杨家盐业遗址群,镌刻着沾化悠久厚朴的历史痕迹。
枣园
沾化儿女深深热爱着自己的家乡,殷殷考证着家乡的沿革。商汤时期,沾化属于蒲姑(又名薄姑)国。姬周时期,沾化属于齐国。秦朝时期,沾化属于厌次县地。也就是说,自从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之日起,沾化就是人烟密集、可堪发展之地。即使不便妄称富裕,也足以支撑起“温饱”二字的骄傲与自豪。
枣园唱晚
沾化县名,取义于汉代渤海太守龚遂治郡的“海滨之民,复沾圣化”。早在唐朝垂拱四年(688年),沾化还称渤海县招安镇(今沾化古城)的时候,沾化枣就款待了无数名士豪杰。
苏东坡食罢沾化枣,挥毫写下:
杜甫食罢沾化枣,挥毫写下:
又呈吴郎
陆游食罢沾化枣,挥毫写下:
夜 坐
药裹关心处,篝灯照影时。
文书用遮眼,枣栗可无饥。
素业存农圃,颓龄迫耄期。
盖棺万事已,唯负国恩私。
至于丁如夔、苏兆登、张衍鲁、张衍熙等名垂青史的沾化子弟,食着家乡枣慷慨从军行、忠贞报国恩的壮举,更是脍炙人口,激励奋进。
冬枣大棚
时下,金黄色的枣花正满园盛开。微风拂过,郁郁馥馥的枣花香气扑鼻而来,让人深深陶醉。
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我也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每当漫步在家乡的田野上,我就会想起当年离家从军的情景。我走进了军营,却从来没有走出家乡的期盼与牵挂。我在军营里淬火锻钢,成为一名不负桑梓的军人。这是我生平最大的慰籍,也是我生平最大的满足。
今天,我在家乡看到朱雪梅战友的留言。字字珠玑似一股清风拂面,既饱含凉爽又饱含温馨。战友情谊胜过了家乡满园枣花香气,带给我无尽的愉悦和感动。
枣乡之路
尽管我知道,我难以承受雪梅战友的“厚待”和“厚爱”之说。得此赞誉,我是受之有愧的。但是,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我不得不承认,年龄越大虚荣心越来越强了。
让我心安欣慰的是,我对朱雪梅战友的赞评,得到了她的默许和认可。看来,我识文识人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这也印证了一句话----相知何必曾相识。
我对雪梅战友的敬重,不仅仅因为她文字的优美,还有她雪域高原的从军经历,还有她对战友的真诚和热情。更多的是,她在文字中处处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
采摘季节
我同意雪梅战友感谢军旅、感谢文字、感谢《军旅原创文学》的分析和总结。但是,我还要加一条:感谢邢政委和梨花雨!因为他(她)太让我们信任了!太让我们佩服了!
他(她)认可的事情,我们不假思索地认可;他(她)喜欢的人,我们毫不犹豫地喜欢;他(她)结交的朋友,我们热切地与之相交成为朋友。
实践证明,我们这样信任和佩服好像没有错!
硕果累累
真诚希望相知不相识的雪域战友,多多保重身体。尤其是文章中提到的西哥战友,一定要慎之又慎!
因为,健康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拥有了健康,我们才能够报效国家,报答家庭。
祝福!祝福!切记!切记!